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芒團傣族古法造紙:傳女不傳男的非遺文化
2018-10-31    香港商报
 

   600多年來,雲南省臨滄市耿馬縣孟定鎮芒團村的傣族一直保留?原始且傳統的構樹皮手工造紙工藝。

  造紙共有採料、曬料、浸泡、拌灰、蒸煮、洗滌、搗漿、澆紙、曬紙、砑光、揭紙十一道工序,每一道工序均為手工完成。由於造紙需要考驗耐心、細緻,因此這一工藝有傳女不傳男的說法。但造紙也離不了男的,砍樹、搗漿這些力氣活便交由他們。

  造紙所用的原料-構樹,在中國的溫帶、熱帶均有分布,耐修剪,不論平原、丘陵或山地都能生長,其韌皮纖維是造紙的高級原料,材質潔白。傣族男人們砍下構樹枝,將樹皮割下,經過與陽光、水、火灰、高溫的「磨合」,再經木錘的數次錘煉,變得柔軟的樹皮最終在女人們的巧手下變成紙張。

  據了解,在以前,這種紙專門送去佛寺供抄寫經書用,聽說上百年前用白棉紙抄寫的佛經至今還保存完整。

  據介紹,芒團這種古法手工製作出來的白棉紙防蟲防蛀,韌性強,且無污染無異味,用來包裝茶葉再好不過。據悉,目前芒團村的主要訂單便來自於普洱茶商,年訂單量在10萬張左右。芒團白棉紙還擁有手工造紙特有的紋路和質地,因而也受到藝術家們的青睞,在上面寫書法、繪畫也十分合適。

  為了讓白棉紙受到更多人的喜愛,年輕姑娘開始創新,將新鮮的花朵與樹葉一同放進紙模,待曬乾後,鮮花便自然鑲嵌進紙張,漂亮至極,進而再轉變成受歡迎的手工製品-扇子、刺繡、台燈、筆記本……小小的紙張經過創新,附加值直線提高,直接有效地使得收入增加,帶動了當地許多老百姓脫貧致富。此外,在紙張外銷的同時,還吸引了不少遊客走進村寨,親自感受古老的造紙工藝。

  作為傣族的傳統文化之一,2006年,芒團古法造紙工藝被列入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一代一代的傳承與創新中,芒團白棉紙已經開始銷往全國,遠銷泰國、緬甸等地,傣族文化也由此綻放出璀璨光芒。香港商報記者 劉曉寒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