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育己樹人 助兩地共同進步
2018-11-04    香港商报
 

  30多年前,香港工商界組織了一個訪問團前往北京和西安觀光,團員們暢遊大好河山,期間時任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接見了訪問團。訪問團返港後,團長李兆基及霍震寰等13位團員自發於1982年成立了香港培華教育基金會,以「育己樹人」為宗旨,為內地和香港培育人才。

  培華成立30年來不忘初心,心繫教育,以短期培訓班為主,截至去年底,培華先後資助、主辦或協辦了700多個項目,接受資助人士超過125萬人次,培訓人員多來自新疆、內蒙古、青海、雲南、貴州等少數民族地區或邊遠地區,培訓項目涵蓋經濟及工商管理、旅遊及酒店管理、稅務會計、英語、醫學、室內設計、園林管理等專業。霍震寰作為監事、常務委員會主席,見證了培華的成長和中國教育的發展變化。

  在採訪時,霍震寰依舊記得某次短期培訓結束後,一位內地官員對他說,「這次來香港參加培華的培訓,收穫好大。之前我從未來過資本主義的地方,對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誤解,這一次的培訓讓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轉變,回去之後一定要寫一份報告給中央,促進合作與交流。」提起這件事,霍震寰覺得培華可以在不同方面促進香港與內地的思想碰撞,幫助大家共同進步。他續說,培華在未來也會繼續以少數民族地區或邊遠地區為資助重點,通過香港依靠大灣區、接軌世界的優勢,為其提供更加開放、更具國際性的知識和信息。

  勉港青認識國情放眼國際

  霍震寰十分關注本港青少年的成長,培華獎學金通過獎勵考上內地著名大學的本港學生,鼓勵他們認識國情,孕育對國家的關心和認同,學成後建設國家和香港。他鼓勵港青放眼國際,考慮回內地開拓實業,「香港年輕人比較守規矩,做事令人放心,再者港人一直都有到處闖的經歷,歐美、東南亞等地都能有港人的身影。隨內地經濟的飛速發展,兩地交通更加便捷,兩地在人才創新方面的合作緊密,已經有不少香港年輕人選擇回內地大城市發展。」

  他說,響應「中國製造2025」國家戰略,霍英東基金會也將加大在物聯網、先進製造、先進材料及綠色能源與建築等新型領域的投入,使年輕人可以更好地發揮所長,創新發展,實現自己的夢想。

  霍震寰不僅一如既往地支持培華發展,對教育的國際交流也非常重視。他指出,40年的改革開放讓內地的教育在數量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足見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但在質量上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他希望促進內地學校與歐美等地區學校的交流合作,「前段時間澳門霍英東基金會幫助中山大學與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組織了在神經科學方面的論壇,反響不錯,希望中國的教育可以更開放一點,多去其他地方交流學習,參加相關的學術會議,促進學術交流與國際合作。」

  他還說,「不僅是中國要走出去交流,其他國家的大學也想與中國合作。就醫療方面,中國有很龐大的病歷數據,如果投入科研,對世界解決醫療難題也有很大的幫助。」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