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外貿韌性彰顯 未來壓力猶存
2018-11-09    香港商报
 
  據海關統計,10月份,內地進出口增速雙雙提速。此前,由於美國對中國加徵2000億元關稅的政策已在9月份落地,不少外媒認為10月份中國外貿數據將會下滑,但事實卻出乎意料之外。專家認為,近幾個月來,中國在擴大開放、貿易便利化、改善營商環境上做了很多工作,使外貿得到有力支撐;加上匯率變化和企業「搶進口」、「搶出口」的因素,10月份外貿出現了較好增長。惟隨貿易摩擦影響體現以及全球經濟貿易的降溫,未來內地出口面臨壓力依然較大。
 
  內地營商環境大幅提升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近幾個月來,中國外貿都保持了良好增長。首先是因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確立了「穩經濟」六大措施,其中就包括「穩外貿」。各地各部門積極落實,出台了各種政策,包括「放、管、服」的改革、貿易便利化政策、各自貿試點區建立負面清單等。在一系列措施和政策綜合作用下,內地營商環境再次得到提升,今年中國在世界的營商指數從原來的第78名一下子提高到第46名。這是中國外貿能夠在中美貿易摩擦陰雲下保持良好增長的主要原因。
 
  另外,對於出口來講,白明認為,10月份人民幣匯率處於低位,客觀上對出口形成利好,有助於經營成本下降,實際上也可抵銷一部分美國加徵關稅帶來的影響。內需方面,伴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很大程度上會溢出對海外的需求,特別是優質要素的需求。所以,10月份甚至包括此前幾個月的進口都有較好表現。
 
  就中美貿易摩擦本身來說,白明表示,美國對於貿易戰正不斷加碼,因此買賣雙方會在貿易措施落地之前加大進出口活動,企業「搶進口」、「搶出口」的局勢可能會延續到年底。
 
  民企外貿未來料更出色
 
  對於未來外貿走勢,中泰證券研究所宏觀首席分析師梁中華認為,未來進出口均會面臨較大壓力。雖然10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再加上「搶出口」產生的平移效應,短期出口仍有支撐,但隨貿易摩擦影響體現,以及全球經濟貿易的降溫,未來出口仍面臨較大壓力。進口方面,內地寬信用效果有限,經濟趨於下行,進口增速面臨壓力。但值得一提的是,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舉辦使擴大進口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對進口肯定有一定支撐。
 
  白明亦認為,外貿未來壓力仍會存在。從前兩屆廣交會來看,來自美歐的客商都出現了下降,成交額也有下降。廣交會是外貿風向標,這樣的結果說明外貿壓力是存在的。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前10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9.88萬億元,增長14.6%,佔外貿總值的39.4%。民營企業所佔比重提升,說明民營經濟顯示出韌性。白明認為,這歸因於中央重視,特別是不久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召開了民營企業座談會,把民營企業比作「自己人」,給民營企業吃下「定心丸」,相信未來民營企業在外貿中的表現會更加出色。 記者 伍敬斌、實習記者 廖非凡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李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