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深圳對口幫扶百色河池 東西協作扶貧效果初顯
2018-11-21    香港商报
 

  自2015年11月底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以來,全國各地陸續開展了旨在幫助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的活動,不僅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提供大力支持,社會多種力量也積極參與進來,企圖為消除貧窮貢獻一份力量。為了解具體的東西部扶貧協作情況,本報記者近日跟隨由深圳市記者協會組織的採訪團深入到廣西百色和河池市多個縣域,實地了解這些年當地的扶貧、脫貧情況,以及深圳在產業、就業、人才、資金、社會動員等幫扶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做的努力。

  香港商報記者 朱輝豪

  採訪團實地了解扶貧情況

  關於精準扶貧,在國家層面,先後召開了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在此基礎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於2016年12月7日印發並實施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的內涵及主要任務。其中,在結對關係上,明確了廣東省幫扶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此後,粵桂雙方簽署了「十三五」時期扶貧協作框架協議,廣東省人民政府、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隨後也於2017年10月15日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粵桂扶貧協作工作的意見》,要求由深圳市牽頭負責,深圳市重點幫扶廣西百色、河池市及所轄17個國定貧困縣(石漠化片區縣)。

  採訪團首日到達的是位於百色市百東新區的一個名叫「深圳小鎮」的地方。據了解,「深圳小鎮」是深圳百色扶貧協作的標誌性工程,也是百色市重點異地扶貧項目,規劃承接安置百色市下轄9個縣(市)的搬遷對象3萬人,其中一期(1萬人)、二期(1萬人)共2萬人,安置對象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三期1萬人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及農民下鄉進城入谷實施。

  廣西百色百東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廖和利向記者介紹說,「深圳小鎮」規劃建設安置住房65棟7288套,約70.43萬平米,配套科、教、文、衛、體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8條約5.88公里市政道路,總投資約34.09億元。項目於2017年11月開工建設,2018年11月竣工入住,安置9831人,移民分別來自平果縣、德保縣、靖西市、那坡縣、凌雲縣、樂業縣、西林縣、田林縣、隆林各族自治縣等9個縣(市)57鄉(鎮)304村。

  易地扶貧搬遷為重中之重

  像「深圳小鎮」這樣的易地扶貧安置點,在其他縣(市)基本都會設有,只是規模大小不一而已。這種通過政府統籌建設的安置點,幫扶的對象一般是從「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貧困村落搬遷過來的移民群體。易安點會配備相應的學校、醫療、產業園等,幫助解決搬遷過來的貧困戶的教育、醫療衛生等問題。

  在這次實地走訪中,採訪團也去到了一個住在深山裏的貧困村落——卡才村莫上屯,這是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一個相對較為貧窮的村落。據了解,卡才村莫上屯現有47戶191人,貧困發生率為91%,屬於深度貧困村,人均耕地面積只有0.3畝,生活用水靠2個500立方大水池和上世紀90年代建造的地頭水櫃收集雨水,無水源常年缺水。記者在卡才村莫上屯看到,村民的房屋基本是以木架結構的幹欄式建築,這裏人畜混雜,人居環境惡化,多數已成危房。採訪團當日進入此村落時,也算幾經波折,雖然目前的道路在政府的資助下基本完成水泥硬化,但多為盤山公路,且多處為懸崖路段。

  卡才村莫上屯包村幹部盧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3月底,縣委、縣政府調研後決定將莫上屯搬遷列入2018整屯異地扶貧搬遷計劃。經工作隊多次動員,目前已簽搬遷協議的有33戶138人,其中已抽房入住22戶94人。未來整村搬遷後,這裏將被承包用來種植花椒產業及發展旅遊業,並與村民分紅。

  易地扶貧搬遷被很多地方政府列為精準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是要解決村民搬得出留得住的問題。盧傑也談到,很多搬出去的村民可能還會想?回來,因為前期對新居環境和工作生活會有相應的憂慮,所以政府還有很多東西要兼顧,比如就業和孩子的上學等問題。

  產業扶貧模式亮點多

  在記者走訪的多個縣(市)中,也了解到當地政府和深圳派駐的掛職幹部在協同扶貧工作中,基本都是圍繞產業、就業、人才、資金、社會動員等方面展開,只是各地之間的政策制定和執行略微不同,各地根據自身的區位、資源、產業特點等,來探索扶貧的模式。

  在產業扶貧中,各地都相應創建出了新模式。在百色市田東縣思林鎮可恆村,永余香豬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是其中一例。在廣東深圳對口協作幫扶方的扶持下,合作社目前建設了4棟零排放能繁母豬高架網床,總面積約2000平方米。據這裏的工作人員介紹,合作社飼養有巴馬種豬場提供的純種巴馬香豬,目前存欄有母豬300頭,育肥豬600多頭,放養商品豬800頭。合作社採取「企業+基地+貧困戶」經營模式,將對口幫扶資金400萬元,作為「香豬產業發展基地」注入合作社,經營每股按年固定紅利5%的利潤分配給8個貧困村,作為有關貧困村的集體經濟收入,主要用於貧困村公共基礎設施維護、公益事業及特困群眾補助等。此外,項目建成後為8個貧困村925戶返鄉農民工、貧困戶、殘疾貧困戶提供創業平台和16個就業崗位。

  當採訪團來到白色市德保縣粵桂柑橘生態示範園時,這裏種植的柑橘已碩果累累。據了解,園區以健茂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為龍頭帶動周邊農戶發展柑橘產業,示範園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方式組織經營,按照「三變」原則(貧困戶變股民、財政資金變生產資金、社會資金變股金),促使農戶實現「三金」收入(股金、租金、鑫金)。

  深圳市南山區派駐到德保工作的掛職幹部、廣西德保縣副縣長龍正國向記者介紹說,這個果園是2016年深圳幫扶德保縣1500萬中用500萬建設的第一個產業項目,管理建設運營規範,現在成了小景點,是一個既有形象,又有內涵,在落實東西部扶貧上是一個良好的產業點項目,產生了良好的效益,這裏的貧困戶得到了立竿見影的分紅,深圳的資金在這裏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在河池市東蘭縣,採訪團參訪了多家電子信息產業類的公司。廣西河池市東蘭縣副縣長陳毅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東蘭縣圍繞「產業富縣」的發展戰略,因地制宜,大力開展粵桂產業合作,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轉移。「怎麼實現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呢?深圳龍華區的一個幫扶辦法是圍繞易地搬遷安置點,建設一個東蘭龍華高科技產業園項目,主要由三石鎮扶貧大車間、13個鄉鎮扶貧車間、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東巴分院)三部分組成,總建築面積約80000平方米,總投資1.8億元。目前,深圳市及龍華區已投入幫扶資金2860萬元,東蘭縣投入徵地、場地平整、新建道路等基礎設施2000萬元。」

  陳毅強表示,現已建成的鄉鎮扶貧車間有3個,深圳市龍華區投入資金400萬元、致富帶頭人投入資金200萬元,已經吸納就業62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群眾182人。這些扶貧車間的建成投產,主要吸納搬遷勞動力和周邊貧困戶,特別是在家照顧老人小孩料理農地而難以出遠門的婦女到車間就業,從而促進全縣貧困群眾脫貧。這些在車間工作的員工,既可提升自身技術知識,還可拿到每個月2800元左右的工資。「在家就業好,照顧老和小,家庭幸福不得了。」

  扶貧亦需扶教育

  陳毅強提到的廣西職業技術學校東巴鳳學院,是深圳對口教育扶貧的項目之一。這個學院就位於東蘭龍華高科技產業園旁,預計投入3700萬元,計劃在校學生600人。陳毅強透露,該學院的辦學模式是「理論學習+實踐操作」相結合,學生上午在科室學習文化理論知識,下午到產業園跟技工師傅進行注塑機、衝壓機、電路板等的實操,學員每月有基本工資領取,以工養學,以學助工,3年畢業後成為有大專文憑、有資格證書的技工、屆時可以選擇在產業園繼續工作,也可以到沿海發達地區擇業。

  在教育扶貧領域,除了廣西職業技術學校東巴鳳學院,採訪團此行也去到了田東職業技術學校、田東縣平馬鎮上法初級中學、德保縣城關鎮南山小學、深圳‧鳳山老鄉家園幼兒園了解情況,這些學校基本都是在深圳的幫扶資金下建成,或者與深圳的教學資源密切配合。深圳除了提供相應的資金和設備,也有派遣師資隊伍進入到這些貧困縣,幫助這裏建設更良好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力量等。

  在德保縣城關鎮南山小學,記者看到已有一年級6個班的學生在這裏上課,朗朗的讀書聲響徹校園。記者了解到,這座小學在今年5月26日才開始動工,僅用不到4個月的時間就建成,已在今年9月11開始正式開課。德保縣城關鎮南山小學校長農赤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個學校可以說是以「深圳速度」建成,之所以取名南山小學,當中包含兩層含義:一是該學校是在深圳南山區的資金幫扶下建設完成,二是學校旁邊的山就叫南山。「這個學校的硬件設施和軟件功能配備等在德保來說,都算比較完善的。這裏新招進來的183個學生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有25個,易地搬遷安置點的學生有7個,未來學校還會配套建設為改善學生營養計劃的食堂,以及為學生提供午休場地的宿舍樓等。」

  深圳提供醫療資源和服務

  在深圳市南山區醫療幫扶團隊沒有到來之前,德保縣的血透病患者需要跑到百色市人民醫院才能完成看病過程,即便是德保縣人民醫院,此前也缺乏相應的醫療設備。從2017年4月份開始,深圳市南山區衛計局開展了一系列結對幫扶工作,先後派出南山區人民醫院腎內科專家和護士等醫療團隊,幫助和指導德寶縣人民醫院建設血透室。

  掛職德保縣人民醫院副院長的深圳市蛇口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曾廣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近一年多以來,南山區政府和衛計局和當地的醫療部門合作密切,主要做了兩個方面的改變。首先在管理上,把深圳的先進經驗帶進來,使得這裏相關的醫療流程得到優化,比如在金蝶醫療捐贈OA 系統後,醫生可以在手機上辦公,病人可以實現在網上預約掛號,並使用手機支付等。在設備上,之前因為資金問題,很多搶救使用的設備非常緊缺,深圳的企業先後捐贈了不少設備,為這裏的醫療團隊提供了大力支持。

  曾廣瑩提到,在幫助貧困戶方面,醫院先後組織了一系列的義診活動,為貧困戶提供骨外科、呼吸內科、心血管、兒科等診療諮詢服務。此外,醫院還組織深入基層活動,為病人免費提供上門服務,包括免費發放藥品等,解決貧困戶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