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ESG投資模式漸成主流
2018-11-29    香港商报
 

  ESG投資模式漸成主流

  環球投資者日益重視ESG(環境、社會、管治),對香港而言,發展完善ESG投資生態系統是迫切而重要的。在此過程中,公私營界別將起關鍵作用。

  ESG投資,是指把環境、社會及治理因素考慮在內的投資方式,其影響幾乎遍及企業運作的所有範疇,例如能源效益、廢物管理、人權、原居民權利、勞工標準、商業道德等。此類投資在歐美日趨主流化,得到政府政策支持。

  現代商業運作為社會帶來物質進步的同時,亦為社會及自然環境帶來深遠影響,例如「血汗工廠」和地球暖化等。為了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企業對社會及環境的保護責任實不可忽視,財務報表不應該是投資者或公司唯一關注的項目,企業需要同時考慮社會和環境責任,ESG投資策略便應運而生。

  根據全球可持續投資協會(GSIA)統計,這類投資在歐盟及北美的投組比例分別為52.6%及21.6%,亦即當地投資人每持有2元或5元,其中就有1元為ESG類投資。根據《2016年全球可持續投資回顧》,這類投資策略管理的資產總值達22.9萬億美元,較2014年增加25%。單在日本,此類策略管理的資產已從2014年的70億美元增至2016年的4740億美元。由此可見,以ESG為理念的企業運作模式不但漸成主流,而且還意味投資方式將逐漸「ESG化」。

  ESG投資策略於1970年代在歐美發起,1990年代初現規模,到了近5年才發展為主流。在歐美,有為數不少的相關小型銀行及資管公司,如瑞士的RobecoSAM、荷蘭的Triodos Bank及美國的Calvert Investments等,它們都有研究團隊將ESG規格內化於投資流程,為投資者創造價值。

  香港商報記者 馮金鋒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