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共享經濟走向末路?
2018-12-25    香港商报
 

  流深

  與天氣的寒冬相比,資本的寒冬或許令人印象更加深刻。進入下半年,有關ofo小黃車遭遇資本危機的消息就一直在互聯網上瘋傳,而進入12月之後,各種流言終於變成了事實--因為企業運營危機的消息不斷擴散,要求退還小黃車押金的線上用戶已經超過了1000萬,而不少用戶更是直接衝向ofo北京總部要求退款。有媒體統計,ofo應該退還的押金總額約在36億元左右,但有資本圈內人士透露,ofo公司目前的整體估值僅剩下17億。可以預計,若沒有「白武士」接盤,用戶想要退還押金恐怕是難於登天了。無獨有偶,在共享汽車領域的另一家昔日明星公司--Togo途歌也遭遇了資金危機,用戶上門討要押金的情景同樣在其總部上演。

  運營模式過度金融化

  各類共享經濟遭遇「最冷的冬天」,是否說明共享經濟模式正走向末路?

  事實上,用戶排隊要求退還押金的情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金融危機期間儲戶對銀行的擠兌。這也恰恰說明如今的共享經濟的問題之一,那就是運營模式的過度金融化。一方面,幾乎所有的共享經濟企業都極度依賴融資來發展和擴張;另一方面,企業盲目的擴張和做大規模,同樣是為了進一步融資。儘管這種模式在企業運作初期可以幫助企業迅速撬動大量資源,幫助快速成長,但是在企業遭遇外部環境的改變時,也會很快將危機放大,甚至將本可以解決的問題擴大到無法收拾。

  但從本質上來說,若沒有外部資本源源不斷地提供資金鏈,並不是所有的共享經濟都足以變成成熟的商業模式。以共享汽車為例,在嚴格的用戶資格限制、龐大的前期投入、高昂的維護成本和愈發嚴厲的政府管理等條件下,共享汽車其實一直都難以找到金融化之外的盈利模式。這也是為何早在資本寒冬真正降臨之前,就有一批共享汽車品牌早早結業。

  潮水退去共享才有戲

  相較而言,共享單車模式並非完全沒有盈利的可能。一方面,共享單車相對合理的投入和營收比例,若是輔之以有效的管理與適當的資本運作,應當會有一定的盈利空間。另一方面,經歷過幾年的發展和調試,共享單車已經變成了很多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養了大量的用戶基礎;更何況,如今的共享單車早已作為「新四大發明」而成為一張中國的新名片。事實上,ofo今天的遭遇,固然與前期的盲目擴張有關,但亦離不開該公司股權結構等個體性問題。時至今日,仍在順利運作的摩拜和哈羅單車,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共享單車仍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再加上共享打車、共享租房等領域的成功先例,共享經濟或許仍是未來數年互聯網經濟的新突破口。

  但可以預見的是,隨着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逐步放緩,資本的投入更加謹慎,像過去幾年一樣,共享經濟頻出風口飛豬的情況肯定不會再經常出現了。

  正如互聯網圈中常說的那句話:「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資本退場之後,才是真正考驗共享經濟管理、模式、技術和經驗等核心競爭力的時候。到那個時候,或許我們才能真正地斷言,什麼樣的共享經濟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