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全球經濟增長格局與「一帶一路」發展
2019-01-13    香港商报
 

  全球經濟增長格局與「一帶一路」發展

  步入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呈現全新格局:世界先進經濟體增長同步放緩,而新興市場經濟體(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全球主要央行將繼續調整其貨幣政策,全球流動性可能出現進一步收縮。金融條件的收緊及內外部因素將導致2019年先進經濟體經濟增速降至2%上下。相反,2019年美聯儲加息預期降溫和美元的相對回軟,使新興市場面臨的外部壓力有所緩解,新興市場可能出現良好增長勢頭。根據世界銀行預測,2019年新興市場經濟增速有望與2018年的4.2%持平,2020年則有機會升至4.5%。

  進入2019年以來,全球主要央行對其貨幣政策取態進行了微調,這或預示2019年全球流動性環境會較2018年有所放鬆,進而緩解了新興市場的外部壓力。

  內地與帶路沿線國家經貿頻繁

  2019年,美國和歐元區經濟將出現不同程度放緩。世界銀行預測,美國和歐元區經濟增速分別從2018年的2.9%和1.9%放緩至2.5%和1.6%,其中美國經濟增長或將於2020年顯著跌至1.7%。

  進入2019年以來,美國國債收益率快速下行,反映出市場對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普遍預期。伴隨美聯儲加息預期降溫的,還有美元指數的由強轉弱。美元指數近期轉弱背後的最主要原因是美國經濟基本面的變化。在發達國家貨幣政策收緊步伐趨緩的同時,不少亞太新興國家央行跟隨美國步伐上調其貨幣政策利率,並積極使用外匯儲備進行穩定操作。如泰國央行在2018年12月進行了2011年以來的首次加息,將基準利率從1.5%上調到1.75%。

  「一帶一路」倡議於2015年3月正式提出,得到國際市場的高度重視。2019年,「一帶一路」建設可能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內地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日益頻繁,四分之一以上的對外貿易發生在「一帶一路」地區。根據商務部,內地過去5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貿易總額超過5萬億美元,年均增長1.1%,且佔內地貿易總額比重持續上升;內地對沿海國家直接投資年均增長7.2%;在沿線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超過5000億美元,年均增長19.2%。

  進出口貿易方面,2014至2017年,內地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額分別達約1.12萬億美元、1萬億美元、9477億美元和1.44萬億美元,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分別達到26.1%、25.4%和25.7%和36.2%。

  根據商務部最新數據,2018年1至11月內地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14.4%,較整體增速高3.3個百分點,佔外貿總值的比重27.3%。其中對東盟、金磚國家出口分別增長12%和10.5%,高於整體出口增速3.8和2.3個百分點。

  一帶一路存在大量投資機會

  從區域貿易額比重看,亞洲大洋洲地區(包括蒙古國、韓國、新西蘭、東帝汶及東盟10國在內的14個國家)是內地在「一帶一路」的第一大貿易合作區域,2017年內地與亞洲大洋洲地區「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總額為8178.6億美元,佔內地與「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額的56.8%;其次為西亞地區,進出口總額2332.4億美元,佔比為16.2%;東歐、南亞、非洲及拉美、中亞地區貿易額佔比分別為11.2%、8.8%、4.5%、2.5%。

  目前,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6個國家對內地出口額比重均超過10%。內地也是沿線主要交易夥伴國的第一進口市場,其中,越南自內地進口佔其總進口額的比重高達30%以上。

  對外直接投資方面,2018年內地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主要投向新加坡、老撾、巴基斯坦、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和柬埔寨等國家。

  基於對2019年國際環境和世界經濟格局的分析,相信未來「一帶一路」仍存在大量投資機會。但企業和投資者在把握投資機會的同時,亦須要加強相關風險管理。

  帶路投資受政局變更影響

  從實際情況來看,中資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十分容易受當地政局變更的影響。早在2015年,斯里蘭卡就曾因政府更迭叫停了內地在斯最大的投資項目──科倫坡港口城項目,使得項目進程受阻,並對中資企業造成了很大損失。

  在2018年,中資企業在馬來西亞的項目亦面臨同樣的問題。馬來西亞新總理馬哈蒂爾先是在5月份單方面取消了新馬高鐵建設計劃,隨後在7月正式宣布因「國債因素」和成本問題,取消價值共計220億美元的3個中資項目,其中包括東海岸鐵路和兩個耗資約10億美元的管道項目。

  這背後的原因之一是其新總理向選民兌現競選承諾,並進行政治遺產清理。在這三個項目中,東海岸鐵路項目對中國最具倡議意義,也是馬來西亞與「一帶一路」項目聯繫最緊密的項目。該項目的取消不僅為承建項目的中資企業增加了額外費用和損失,同時亦為「一帶一路」倡議增添了不確定性。

  留意政治風險

  因此,中資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投資的同時,須深入分析當地的政治環境,並因地制宜地與當地政府、媒體和民眾進行溝通,以盡量降低「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國別政治風險。

  考慮到匯率因素,新興市場貨幣走勢對「一帶一路」項目和投資的實際收益有重要影響。展望2019年,雖然新興市場面臨的外部壓力有所緩和,但全球流動性收緊趨勢依然有可能對新興經濟體金融市場造成影響,這需要中資企業和投資者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同時加強風險管理。

  目前來看,「一帶一路」沿線新興經濟體面臨不同的金融脆弱性。

  例如,老撾、柬埔寨、緬甸、印尼和印度的經常帳戶赤字佔GDP比重均超2%,並有繼續上升趨勢。此外,印度的財政赤字率高達6.9%,印度嚴重的財政和經常帳戶「雙赤字」問題或增加金融脆弱性。

  老撾、越南和緬甸的外匯儲備未足以覆蓋3個月的進口;馬來西亞、老撾、印尼、越南和泰國的短期外債/外匯儲備均超過30%;而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和老撾的外債佔GDP之比較高。在資本外流衝擊下,短期外債佔外匯儲備比重較高國家的償債壓力將大幅上升,極端情況下存在爆發外債危機可能。

  企業應留意金融系統風險

  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印度等國家國內非金融部門槓桿率較高,均超過100%;新加坡、印度和老撾的政府部門債務佔GDP比重均超過國際警戒線60%,越南和馬來西亞的該比例亦接近國際警戒線水平。若央行在資本外流壓力下持續、大幅加息,內部槓桿較高的國家(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或需被迫去槓桿,進而可能導致經濟增速下滑。

  因此,在增加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同時,中資企業和投資者仍須緊密關注其金融系統風險,並合理運用遠期、外匯期貨、期權和利率互換等風險管理工具,有效管理利率及匯率風險。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學術委員 鄂志寰

  中銀香港分析員 劉雅瑩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肖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