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人類最害怕的還是自己的影子
2019-01-14    香港商报
 

  人類最害怕的還是自己的影子

  流深

  社會上很久沒有因為科學新聞而引起轟動了——上周,有外媒報道稱,有加拿大的天文學家收到了來自15億光年外太空的訊號。而且與過往不同的是,這個訊號是重複和有規律的。於是乎,腦洞大開的網友便不由自主的聯想到了外星智慧發來訊號的可能。更有人聯想到科幻小說裏面的橋段,將其上升到關係人類文明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強烈要求人類「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應該說,之所以這條新聞能夠引發網友如此大規模的熱議,還必須要歸功於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以及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三體》:小說中所描述的兩個星際文明因為彼此猜忌而衝突的狀況,讓「黑暗森林」理論成為眾多網友津津樂道的科學理論。也正是基於這一理論,眾多網友展開想象——外星人很可能已經知道了地球的位置,甚至已經在前來征服的路上;而在高度發達的外星文明面前,人類文明幾乎沒有任何抵抗的可能。

  技術飛速發展的隱憂

  這種恐慌的流行,顯然是近年才出現。回看上世紀中葉,成功將人類文明延伸到地球以外的人類,曾一度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浩瀚宇宙。反映在文化上,是《外星人ET》所想象出的溫柔的外星人,也是《星際迷航》中征服宇宙的壯志豪情,即使間或有外星人前來征服地球的科幻作品,最終亦基本都會被地球人擊敗;反映在現實中,則有40年前升空的「旅行者號」上面,帶?一張載有豐富人類信息、向外星文明問候的「金唱片」。這種類似大航海時代初期的理想主義激情,無一例外的以人類作為主題,反映出人類在技術革命之初,對未來的一種帶有懵懂無知的自信。

  但隨?人類現代化的逐步深入,發端於技術進步的現代化亦反映出其種種弊端——在強大的技術前面,人類個體的作用顯得愈發渺小;技術的異化和反噬,亦讓社會必須反思技術進步給人類帶來的負面作用,甚至是給人類本身帶來的極端危險。除了因《三體》而走紅的「黑暗森林」理論之外,近年各界人物對基因編輯、人工智能的種種警示,都體現了在技術的快速進步之下,人類對技術進步的反思和懷疑正在逐漸抬頭。除了反映人類社會整體智慧進步與成熟,也體現出在技術飛速發展面前,人類正面臨一系列關於自我的哲學難題。

  正如基因編輯、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最終必將觸碰到「何以為人」的終極命題;人類與外星文明的接觸這一命題,最終還是會回到人類不同文明之間如何溝通交流的思維框架之中。在近年全球化不斷遭遇挫折、民粹主義升溫的大環境下,種種現實提醒我們,不同文明之間的文化隔膜、溝通失敗、戰略誤判,都會導致極為嚴重的後果。這一現實在文化上的折射,則無疑是「黑暗森林」理論的大行其道。

  歸根結底,鏡子中的外星人形象,投射出的還是人類自己的問題。人類最害怕的,還是自己的影子。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肖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