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沙田污水處理廠變遷 李松光細訴淨化污水樂趣
渠務署高級機械督察李松光,今年51歲,性格隨和、樂觀,曾於多個不同政府部門任職;本身是位運動健將,曾代表部門參與龍舟、長跑等比賽。他與同事發明「S」,將其命名為有趣的「泥釣魚機」,大搞廢物利用提升處理污水能力。
香港商報特約記者 劉楚婷
李松光主要負責監察污水廠的日常維修保養。他在渠務署工作已達20年,其中18年在沙田污水處理廠,見證了該廠的變遷。他由助理機械督察做起,晉升至機械督察,現為高級機械督察,「由入水至出水,會經過許多步驟,睇住污水流程是否正常,符合環保要求」。
笑談沙田王子號源來
他回憶,以往環保條例未嚴格,由污水廠處理後的污泥會運送至停泊在吐露港碼頭的「沙田王子號」傾倒至境外。直至上世紀90年代中,環保要求逐漸收緊才正式停用。後來,渠務署引入污泥脫水機,現時所產生的污泥全部運送到屯門污泥處理廠T. Park 。
有人會認為處理污水是件厭惡性工作,但他卻不然。當了解到自己平日的工作,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時,實在很有意義。市民每日不斷都有污水排出,但如何由污水淨化為處理完的水,再隨明渠輸出至維港,箇中的過程正是污水處理廠的工作流程。
須24小時候命挑戰巨
李松光表示,污水廠的運作是24小時,年中無休,每日任何時段都會有人用水及排出污水。一旦不能及時處理,就會出現問題。尤其是打風落雨,廠房有可能突然短暫停電,對泵房的機械影響會很大。泵房有機會停止運作,造成渠道浸塞,須要通知緊急組同事立即跟進。李松光每日工作8小時,並須要輪班當值。
他形容在污水廠的工作是很有趣味,可以「睇住污水轉為水質較佳」,經沙田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污水,經過鑽石山3.7公里的污水隧道,最終排放至啟德明渠,現時已經有人釣魚。以往沙田污水廠排出的水是流往吐露港,因為處理後的水會有好多氧分,在光合作用之下,產生藻類,令到沙門仔、大埔區出現紅潮,引致魚類死亡。現在情況已經明顯改善。
多次轉職均與工程有關
李松光年輕時先後通過內部轉職,曾任職過機電工程署、食環署、海關、運輸署、房屋署,大多數的職務與工程有關。試過在運輸署做驗車,食環署維修車輛,房屋署做風火水電工作。最後選擇了渠務署,一晃眼就20年。有什麼原因吸引他留下呢?
他表示,「署長推廣工作生活平衡,部門有好多活動,如龍舟、羽毛球、越野跑、長跑等,鍛煉體能。我個人多年來,只申請了兩次病假。不同部門的同事可以一齊參加團體比賽,加強溝通。」他曾代表渠務署參加2006年街馬比賽,獲得團體季軍、2017年苗圃行動42公里越野賽季軍及2018年51公里越野賽季軍。
市民垂釣激發創作S
李表示,為更有效減少消化缸的垃圾,聯想到在海邊垂釣的市民不時也釣到垃圾,於是手研發「泥釣魚機」。在沒有精密草圖及特製組件的情況下,利用其他項目的剩餘物資組裝機械,最終製成長約12米,有12層勾的「泥釣魚機」,每季深入消化缸底清理垃圾。
今年是渠務署成立30周年,沙田污水處理廠將會於1月19日至20日舉辦開放日,讓公眾了解其日常運作。沙田污水處理廠現時每日處理25萬立方米的污水,目前是全港最大的二級污水處理廠,主要處理大圍、沙田、馬鞍山、白石角及中文大學等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