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山西右玉:不毛之地變塞上綠洲
2019-01-21    香港商报
 

   「港澳媒體訪右玉」系列報道(上)

  山西右玉:不毛之地變塞上綠洲

  從曾經風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到如今綠樹成蔭的塞上綠洲,地處晉西北的右玉縣,在70年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締造這一黃土高原上生態奇跡的,是深愛?這一方土地的右玉人民。在過往的幾十年裏,右玉20屆縣委、縣政府帶領勤勞勇敢的右玉人,不畏艱難困苦,不改防風治沙初衷,一代接一代地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的奮鬥之歌,並孕育出了可歌可泣的右玉精神。

  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5次肯定和讚揚右玉精神,並作出批示:「右玉精神」體現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迎難而上、艱苦奮鬥,是久久為功、利在長遠。

  近日,由香港和澳門兩地媒體組成的採訪團,懷?崇敬和景仰的心情,冒着北方深冬的嚴寒,深入到右玉植樹造林一線,通過走基地、看展館、訪領導、問群眾,探訪70年來右玉縣幹部群眾在植樹造林改善生態過程中孕育出來享譽全國的右玉精神。 香港商報記者 朱輝豪

  要想富就得風沙住

  當採訪團乘坐的汽車駛入右玉地界時,映入眼簾的首先是道路兩旁一片片整齊劃一的樹林。儘管已是寒冬時節,但是依然可以想像夏日裏這兒鬱鬱蔥蔥的綠色和風清雲淡的景象。

  然而有誰能想到,曾經的右玉「已不適宜人類居住」。「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白天點油燈,夜晚土堵門,風起黃沙飛,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這首民謠是當時右玉最真實的寫照。據介紹,右玉古城三丈六尺高的城牆,被黃沙深深淹沒,十山九禿頭,黃沙遍地流,十里不見人,百里不見樹。生態環境的惡化,致使風沙乾旱、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人民生活極度貧困。

  面對風沙、乾旱、洪水和極端氣候等惡劣的自然環境,右玉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生存問題。

  新中國成立後,右玉第一任縣委書記張榮懷、縣長江永濟徒步跋涉在肆虐的黃沙中,老百姓「春種一坡,秋收一甕;除去籽種,吃上一頓」的生活,深深刺痛了兩人的心。於是他們提出:「右玉要想富,就得風沙住,要想風沙住,就得多栽樹;想要家家富,每人十棵樹。」張榮懷帶領縣委機關幹部到蒼頭河畔挖下了第一個樹坑,栽下了第一棵樹,拉開了右玉堅持不懈植樹造林、防風治沙的序幕,為此後歷屆縣委、縣政府接力不斷植樹造林跑出了第一棒。在右玉蒼頭河濕地公園,張榮懷親手栽種的第一顆楊樹苗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這棵樹可謂見證了右玉70年的滄桑巨變。

  要種活一棵樹比養大一個娃還難

  在高寒乾冷、風沙肆虐的右玉,要種活一棵樹,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右玉位於山西省西北端的古長城腳下,地處毛烏素沙地邊緣,氣候條件惡劣,年平均氣溫只有3.6℃,年平均降雨量為360毫米,而且無效雨居多,無霜期最短的時候只有85天,最多也不到120天。當年全縣295萬畝的國土面積,土地沙化225萬畝,高達76%。

  地處馬營河和蒼頭河交匯處三角地帶大風口的黃沙洼,是一座長20公里、寬4公里的流動沙丘。它每年以2米的速度向東移動,一旦風起,黃沙蔽日,天昏地暗,威脅?右玉老縣城的存亡。1956年,第四任縣委書記馬祿元帶領全縣人民打響了大戰黃沙洼的綠化戰役。作為親歷者,退休幹部王德功仍記憶猶新:當時的黃沙洼是一個個流動的沙丘,挖坑時鐵鍬鏟下去,馬上就被黃沙填平,所以只能選擇地表解凍但地下土凍時植樹;沒有樹苗,只能用折下樹枝當樹苗;沒有水澆,只能挖「魚鱗坑」聚雨水澆樹……各種因素疊加,使得樹木成活率極低,頭一天栽下的樹,第二天就被刮出了根;上千人栽了兩年樹,只活了幾棵。

  右玉的樹到底有多難活?據王德功講述,50年代在黃沙洼種的樹,到了90年代再去看時發現好多樹只見樹頭不見樹幹,挖下去才發現黃沙已將3米高樹幹深埋,而好多樹沒有生根發芽便被黃沙淹埋了。他頗為感慨地說:「在右玉,要種活一棵樹比養大一個娃還難。」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但在右玉種樹,十分耕耘可能才有一分收穫。即便條件如此惡劣,但從未動搖右玉人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的信念。右玉數萬幹部群眾經過二戰、三戰黃沙洼,喬灌固沙,推行林草結合、立體種植模式,大面積種植沙棘、檸條、草木犀等耐旱固沙植物。歷時8年,全縣人工造林15435畝,終於讓風沙止步,山川披綠。

  20任縣委書記70年堅持植樹造林

  從大戰黃沙洼到決戰老虎坪,從七聯山到四道嶺,從大南山到賈家山,從通道綠化到小南山綠化……右玉人民經過70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座座荒山變綠,一條條河流覆流。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僅有殘林8000畝,林木綠化率不到0.3%,如今全縣有林面積達160萬畝,林木綠化率達到54%,原本一塊不毛之地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塞上綠洲。現在右玉平均風速降低29.2%,年平均降水量較周邊地區多三四十毫米。從近5年的統計數據看,全縣年均氣溫已從解放初的3.6攝氏度上升至5.2攝氏度,無霜期從不足100天增長到123天。自2005年以來,右玉再沒有出現沙塵暴天氣。由於林草植被增加,地表徑流和河水含沙量較以前減少60%。

  70年來,從第一任縣委書記到第二十任縣委書記,右玉換領導不換藍圖,換班子不換幹勁,變化的是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的綠色發展戰略,不變的是綠色發展的執?堅守。在不同的時期,右玉提出不同的造林思路。50年代「哪裏有風哪裏栽,先讓局部綠起來」,拉開了植樹造林大幕;60年代「哪裏有風哪裏栽,要把風沙鎖起來」,突出了風沙治理;70年代「哪裏有空哪裏栽,再把窟窿補起來」,狠抓防護林體系建設;80年代「適地適樹合理栽,再把三松引進來」,進一步提高造林質量;90年代「喬灌混交合理栽,綠色屏障建起來」,引進立體造林模式;進入新世紀,提出了「退耕還林連片栽,山川遍地靚起來」的發展理念;現在是「綠水青山秀塞外,金山銀山富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在右玉大地開花結果。

  如今植樹造林接力捧傳到了第二十任也是現任右玉縣委書記吳秀玲手上,她說,不植樹,首先老百姓就不答應。在她看來,現在右玉的生態依然脆弱,植樹造林的工作依然不能停,只是右玉要調整樹種結構,不僅要綠起來,更要美起來、富起來。

  據了解,目前右玉大力實施生態建設「二次創業」,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加快林業改革推進國土綠化,2018年完成大片造林10.24萬畝,封山育林1.87萬畝,通道綠化提升80.5公里,是歷史上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今後右玉每年將保持10萬畝的造林力度,力爭到2020年實現全縣宜林荒山荒地基本綠化,林木綠化率達到58%。

  右玉精神應該傳承和弘揚

  「艱苦奮鬥,有子規之誠;無私奉獻,比精衛之堅。百折不撓,如夸父之追日;頑強拼搏,若愚公之移山……」這是刻在右玉綠化豐碑上的《右玉綠化賦》。右玉近70年艱苦創業孕育形成的右玉精神,《右玉綠化賦》對其做了最好的詮釋,也贏得了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5次肯定和讚揚。

  2011年3月1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強調指出:「 60多年來,一張藍圖、一個目標,18任縣委書記和縣委、縣政府一班人,一任接?一任、一屆接?一屆,率領全縣幹部群眾堅持不懈,用心血和汗水綠化了沙丘和荒山,現在樹木成蔭、生態良好,年降雨量較之解放初期已顯著增加。老百姓記?他們、感激他們,自發地為他們立碑紀念。正可謂『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右玉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始終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功在長遠的實幹精神,在於始終堅持為人民謀利益的政績觀。我們抓任何工作的落實,都應該這樣去做。」2017年6月,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右玉精神」是寶貴財富,一定要大力學習和弘揚。

  對此,吳秀玲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她說:「右玉精神作為一個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右玉人民倍加珍惜『右玉精神』這一來之不易的優秀成果。右玉人一定要在新的實踐中不斷弘揚右玉精神,豐富右玉精神,發展右玉精神,以使其經得起歷史、人民和實踐的檢驗。」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