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改「T+5」能否提振新經濟股
2019-01-25    香港商报
 

   新經濟股股價低處未算低,港交所似乎比任何「中環人」都更心急。究竟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改革「新股T+5」機制能否提振新經濟股的股價表現,那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縮短定價掛牌時距

  首先讓我們回顧「新經濟股」的由來。所謂「新經濟股」,泛指從事手機製造、互聯網、金融科技、人工智能以及生物科技等的企業。上述類別股份當中,部分以「同股不同權」(WVR) 方式上市,且尚未取得盈利,面向「盈利為本」的資本市場,除非手上概念極其吃香,否則若沒有保薦人持續護航,難以長期維持好表現。

  是次李小加提出醞釀改革「新股T+5」,主要是從新股的定價與掛牌之間的時距入手。過往香港股市經常被人詬病,稱新股由招股、定價乃至掛牌的時間過長。反觀個別市場,新股定價與掛牌可在同一天完成,即使李小加的改革「新股T+5」建議獲得大多數支持,仍只是將投資等候時間縮短一點而已。

  高估值成股價包袱

  「新經濟股」股價持續向下,最大原因來自市場對此類股份的預期轉變所致。過往幾年,對「新經濟股」人人都嘖嘖稱奇,加上內地及海外市場給予該類公司的估值遠較香港為高,因而招股時估值往往極高。高估值在市況暢旺時,當然不成問題,一旦市況逆轉就會成為包袱。

  值得一提的是,個別「新經濟股」的創辦人,因不願放棄對公司的控制權,而改以「同股不同權」方式上市。雖然港交所去年成功引入該制度,但因由於相關保障投資者利益的措施尚未給予散戶足夠信心,即使這些公司在帳面上的確已扭虧,但散戶仍然避之則吉。

  概言之,李小加提出改革「新股T+5」,可望拉近新股在定價至上市之間的時距,是件好事,但此方案並未從根本上解決「新經濟股」估值過高的問題。新經濟股要走出谷底,還是先要固本培元,獲得市場認可才是王道。

  香港商報記者 鄺偉軒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