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區大為兼擅詩書畫印
2019-02-11    香港商报
 

   時而高雅 時而貼地

  區大為兼擅詩書畫印

  傳統的文人畫創作,需詩、書、畫、印俱精,這「四藝」對於普羅大眾未免有些難以理解,過於沉悶。香港畫家區大為將「四藝」融會貫通,其創作獨具傳統文人氣韻。即日起一新美術館舉辦展覽「雲山筆墨:區大為的藝術」,展示區大為逾40件近作,包括水墨山水、書法及篆刻印章,部分印章更以「潮語」為題,盡顯畫家「貼地」一面。文:Janice

  詩、書、畫、印這「四藝」乃傳統文人畫之根本,古時的文人畫家更是將詩、書、畫、印融會貫通,反觀現時,越來越少集「四藝」於一身的畫家,區大為卻是少有涉獵「四藝」的畫家。

  機緣巧合創作焦墨畫

  「書畫同源」是許多藝術家、書法家提及的詞語,更是自古便有的說法,區大為認為書、畫是一脈相通,他創作的山水畫更是帶有書法的感覺,皆因他最初接觸繪畫時就是運用書法的技法繪畫。區氏自小跟隨書法篆刻家吳子復學習書法、篆刻,書法底子相當扎實。區大為對記者表示:「在學書法10年后,約1971年開始接觸繪畫。」由於是自學的緣故,沒有人告訴他可以藉助水繪畫,所以區氏使用書法的技巧來創作,誤打誤撞畫出一幅幅「焦墨畫」。「焦墨畫」是用純墨水,不摻入絲毫水分,直接以墨創作,利用單一的墨色表現出畫的深淺、虛實等層次變化,極具難度。展品《雨山圖》就將山、瀑布、樹等景色處理得當,顯現出其「墨分五色」的技巧。「需要淡色時水墨畫只需加入水,便可使之變淡。我平常創作,若要淡色,會先將筆擦乾再畫。」他坦言,焦墨畫的線條非常多,如果不精通書法或從未學習過書法,繪畫這類畫會一塌糊涂。他的畫作不見大量墨色渲染,只有大黑大白,即使今次罕有地展出一幅包含其他色彩的作品《千里鶯啼綠映紅》,也是因為需要繪畫出滿山楓葉的景色,「單靠墨色表現不出楓葉的效果,故此加了些許紅色。」畫家注重意境的表達與筆墨的氣韻,使其作品更具文人畫特色。

  作品貼地

  區大為的書法看起來也像一幅幅線條畫,他曾自嘲,自二十世紀香港的書法家寫隸書或其他書體都寫得漂亮,寫醜樣字是由他開始。區氏的書法多以草、隸為主,字體多橫直而少彎曲,且筆劃長短粗幼、以至字體大小亦不工整,「拙」中帶童趣,獨樹一格。當中隸書作品尤以「稚」、「拙」為人稱頌。但是,最令筆者感到意外的是區大為選用的題材。如草書展品《觀除白內障手術》是早幾年取材於妻子接受白內障手術,這首自作詩的結尾為「難得朦朧求一醉,原來煩惱本緣真」,意指很多時候喝醉只求朦朧,不想看得太清楚而帶來煩惱,然而妻子卻願意做手術。切入點相當獨特,內容有深度又能引發觀者思考。區氏的篆刻作品同樣趣味盎然,小小一個印章集詩、書、畫之大成,也有內容相當「潮」的篆刻印章,如「本地薑」、「疏肝」、「盞簋」等詞語制作的印章。區氏直言,要做齊詩、書、畫、印需要大量時間,書、畫的創作占其大部分時間,餘下的空镕時間會刻章,睡前則會創作詩歌。是什麼原因推動年逾70歲的區大為繼續創作?他認為:「思考能推動創作力。」正是因為思考,使其作品具有傳統文人畫氣韻,又有現代生活氣息。

  藝術家簡介

  區大為,1947年生於廣州,14歲跟隨吳子復學書法、篆刻,其后自學山水畫和舊體詩。1989年獲頒市政局書法項目藝術獎;1998年獲頒篆刻項目藝術獎、同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予香港藝術發展獎。區大為的書法、篆刻、山水畫作品被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西安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中國篆刻藝術館、日本篆刻美術館收藏。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