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習近平「手信」 闡治國理念
2019-02-18    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全家『福安』、一生『長樂』!」最近,這句嵌入兩個福建地名的新春祝福火了,成為2019年春節拜年流行語,它來自習近平給廈門大學外籍教授潘維廉的回信。有關報道顯示,自習近平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他至少給海內外普通個人或群體去信36封。這些信不僅是習近平與本國民眾及外國友人真誠互動的獨特渠道,也是深入淺出闡釋治國理念的「微型窗口」。

  6年多來,從小學生到年近百歲的教授,從農民到企業家,從海外學生到國際友人,都曾收到習近平的信。雖然收信人年齡和地域跨度很大,但細分之下仍有側重。

  青少年是收到習近平回信最多的群體,收信人包括在校大學生、入伍大學生、大學生村官、海外留學生、中小學生等。在這些信中,習近平逾20次提及青年。他說,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2006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大陳島視察,看望島上的老墾荒隊員。2010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給大陳島老墾荒隊員回信。2016年,台州市椒江區12名小學生以「大陳島墾荒隊員後代」的名義給習近平寫信,習近平則回信勉勵他們努力成長為有知識、有品德、有作為的新一代建設者。

  回信企業家為改革廓清雜音

  習近平的信,不僅直觀體現關切,也常涉及政策主張的闡釋或對人對事的看法。在一些特殊時點和背景之下,這些信釋出的重要信息,往往能發揮獨特作用。

  當外界出現「民企離場」之類的疑慮時,習近平2018年10月給「萬企幫萬村」行動中受表彰的民營企業家回信,提到「有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積極承社會責任」,他「非常欣慰」,強調「任何否定、弱化民營經濟的言論和做法都是錯誤的」,及時回應了外界關切,為改革廓清了雜音。2014年,習近平也曾給福建30位企業家回信,希望他們「繼續發揚『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的闖勁」。

  習近平發出的36封信中,短的不到200字,長的500餘字,樸素實在、娓娓道來。信的風格與他所倡導的文風一致,不見「長、空、假」,凸顯「短、實、新」。比如,善用比喻。在給庫爾班大叔的後人回信時,他希望「促進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在給西藏牧民的回信中,他希望「帶動更多牧民群眾像格桑花一樣扎根在雪域邊陲」。

  習近平的信善講故事。在給內蒙古軍區邊防某團一連全體官兵回信時,習近平回憶了1年前他在阿爾山看到官兵「在冰天雪地裏守衛邊疆」的場景。在給國際友人寫信時,他善用貼近對方的語言。這些傳遞着情意的表達,讓習近平與收信人和所有讀信人離得更近。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