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從數據看一鐵一橋威力
2019-02-18    香港商报
 

  今年新春,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首次跟香港一起過年。入境處公布,由2月4日(年三十)至10日(年初六)的一個星期裏,共有702萬人次經各口岸進出香港,較去年增加18%,其中內地旅客訪港人次超過140萬,同比更大增32%。「一鐵一橋」於此期間,可謂人流暢旺、水洩不通,於年初三的高峰期,出入境人次分別有10.4萬和15.9萬,雙雙創出落成啟用以來的最高紀錄。

  其實,細看資料,還有3組數據特別值得各界關注。

  港人熱捧 腳步支持

  其一,乃「一鐵一橋」深受香港市民的歡迎。

  數據反映,於此農曆新年7日間,經「一鐵一橋」出入境的香港居民超過了50萬人次,佔去兩項基建使用人次的三四成之多。

  畢竟,任何跨境基建均非單向的,而是雙向的,「一鐵一橋」當然不會例外。早前,反對聲音動輒批評,「一鐵一橋」不獲市民支持,項目只會淪為「大白象」,又或擔心「一地兩檢」對港人構成風險,甚至會損害「一國兩制」云云;但事實證明,香港人不單對「一國兩制」和「一地兩檢」充滿信心,且還用腳步投票,親身使用「一鐵一橋」及體驗箇中的便利。

  事實上,港人酷愛趁新春長假外遊,包括乘坐飛機出國旅行。不過,絕大多數市民的出遊地點,未必只有國外,而很可能是北上內地。在假期開始的首3天,每日經機場出境的香港旅客人次均超過4萬;然而,扣除機場,以至包括啟德郵輪碼頭等所有海路計算,港人經陸路口岸出境的人次則是高達20萬至30萬,即是北上比率至少佔據所有港人出境的八成之譜——別忘記,乘飛機的目的地也可以是內地啊!隨「一鐵一橋」日益普及,其受歡迎程度勢必節節上升,成為港人陸路北上「愈玩愈遠」的新出遊工具。

  勢成內地客訪港首選

  第二組數據,乃「一鐵一橋」同樣受到內地旅客熱捧,甚或成為了他們的訪港首選。

  新春期間使用「一鐵一橋」出入境的內地旅客,一共錄得超過85萬人次,比期內港人使用量的50萬人次還要多。值得留意的是,在年初一至年初三的3天,廣深港高鐵更成為了內地客來港的最主要途徑,入境人次在各口岸間排名第一;至於港珠澳大橋,表現也沒遜色很多,基本都維持在排行榜上的三甲位置,而在出境方面,則在個別日子成為內地客最熱門的口岸。可見,「一鐵一橋」即使新近開通,但已在各口岸的競爭上叮噹馬頭。

  當中,連日來,港珠澳大橋的內地旅客出境人次,都比入境人次為多,7日累積淨差額接近3.2萬人次,這究竟反映什麼現象?答案,大概是受惠「一程多站」,內地旅客或以其他口岸入境香港,而最終則選擇經此大橋出境香港。反過來,同期經廣深港高鐵入境香港的內地旅客,更較經此出境的多4.8萬人次。換言之,內地旅客並不一定「原途折返」,未必是「高鐵入、高鐵出」或「大橋入、大橋出」,總體宏觀上似乎傾向「高鐵入,大橋出」,即來港前後順道到附近地方遊玩。另外兩個內地旅客出入境數字相距較大的口岸,乃是羅湖和機場,惟差異卻不似「一鐵一橋」般大,同期分別僅錄得淨出境2.5萬人次和淨入境1.4萬人次。可見,「一鐵一橋」對香港開發「一程多站」旅遊模式,無疑帶來了不輕的推動作用。

  「一程多站」尚待發揮

  還有一組數據甚具探討價值——即針對除本地與內地外的其他訪客。

  毫無疑問,基於路途遙遠,海外旅客主要經機場進出香港。在新春期間往返香港的海外旅客人次,基本維持在5萬至7萬之間;其中,大約50%出入境人次都見諸機場口岸。

  或許是港澳兩地的國際旅遊宣傳較為成熟,畢竟香港是舉世知名的購物天堂、美食天堂,而澳門的博彩業同樣聞名於世,再加上,港澳都舉辦不少針對旅客的大型新春活動,好像花車巡遊、煙花匯演等,是故海外旅客的「一程多站」,較多乃是港澳兩地之間的「一程多站」。

  這便解釋了為何港珠澳大橋較受海外旅客歡迎,年初一至年初三的出入境人次均有約1萬,連同港澳客運碼頭在內,此兩個口岸的海外旅客出入境人次便佔他們進出香港的三成左右。惟不必諱言,廣深港高鐵則未獲海外旅客青睞,日均海外旅客出入境竟然低至不足1000,數字實令人遺憾。誠然,海外旅客要想了解中國文化,北京、上海固然都是入門級首選,就連成都、西安恐怕都比深圳、廣州之類更富傳統韻味;不過,毫無疑問,香港及鄰近城市的「一程多站」海外宣傳,尤其鼓勵旅客乘坐高鐵一路北上,還是存在極大的進步空間的。只要宣傳到位,讓海外旅客知悉高鐵的方便以及鄰近省市的特色,甚而推出「高鐵套票」供乘客於指定路線無限次乘搭,則以香港為基地的「一程多站」旅遊必然更具吸引力。

  理順配套與節慶活動

  此外,內地人的過年模式跟香港不同,多會先留在家裏與親友團聚,到了假期的較後時間才會出遊。綜觀整個假期,內地旅客訪港人數便見持續增加之勢,入境人次由年三十的不足10萬,到年初一已增至14萬,年初二更翻至23萬,隨後兩天還一度攀近30萬,直到年初六也維持在20萬以上。

  所以,內地旅客的來港高峰,其實不在假期前期,而在假期後期。而且,有入自然有出,出境高峰亦同樣擠在假期後期,譬如年初三「一鐵一橋」的出入境人次雙雙打破紀錄,便由於進出香港的人潮都擠在這個長假期「中間」時間。當時,尚出現了大橋巴士不足、高鐵一票難求的求過於供尷尬,為旅客帶來一定程度的不便。有見及此,有了今次「一鐵一橋」首度過年的經驗,有關方面誠宜在往後預作部署,確保班次、人手等軟件配套跟得上硬件基建和旅客需求,毋令新年期間再發生不愉快事件。

  為了進一步爭取旅客最佳旅遊體驗,本港的新春慶祝活動就不應僅局限在假期前段。年初一的花車巡遊、年初二的維港煙花,以及年初一和年初三的賀歲波等,固然都可以延續傳統、繼續舉辦,但也可考慮適當更改時間,甚至研究新增更多節目於年初三以後的幾日舉行。好像澳門的煙花表演和花車巡遊,便安排在年初三上演了(當然不排除是港澳政府協調下的安排);除了初十五前後的元宵綵燈,新春假期後的第二個周日(即是初十三)澳門還有龍獅巡遊表演活動。

  今個春節,我們已經看到「一鐵一橋」對香港及鄰近地區的利好作用;展望將來,相信相關跨境基建必能更好聯繫整個大灣區,讓大灣區進一步做大做強、造福大眾。

  李哲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