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己亥說豬」展20多項豬文物
2019-03-03    香港商报
 

  「己亥說豬」展20多項豬文物

  商晚甲骨文中已出現

  【香港商報訊】記者葉佩瑜報道:今歲豬年,中大文物館於1月26日至5月5日同時舉行兩個賀歲展覽,其中以豬做招徠的「己亥說豬」展出20多項與豬相關的文物,如唐朝漢朝的豬金器、豬的水墨畫等。中大透露,每年都會將生肖相關文物抽出來做展覽,今年亦不例外,望大家除了過年,亦能對豬及豬於中華文化的着墨加以了解。

  豬除了是十二生肖之一外,亦於每個朝代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大文物館博士後研究員童宇介紹,今次「己亥說豬」展覽是以豬在中國歷史中的文化內涵為主線,要談豬的由來,早於商代晚期甲骨文中已出現了「豕」及「彘」,「豕」是豬的象形字,而「彘」則是豬被箭矢射中,於先秦傳世文獻與出土簡帛中,兩字均可指家豬與野豬,而豬字則最早出現於戰國期的秦簡中,一開始應是口語,東漢逐漸演化成書面語。

  童宇指,豬有不同的意義,一是財富象徵,由於豬作為肉食動物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加上豬雜食,易照顧,繁殖能力強,故歷來有養豬致富的傳統;以展品東漢時期的冥器「灰陶屋」為例,兩層的陶屋上層是住屋,描畫人從窗口探身,下層院子則養了豬。

  唐代人稱豬為「烏金」

  作為冥器,「灰陶屋」反映的是古代人對理想家居及富足生活的願景,只要有一間房屋跟一隻豬就是家,這概念亦反映在「家」字結構中,寶蓋頭下有一個意指豬的象形文字「豕」;另一展品是唐代的豬金器,於《朝野僉載》記載,唐代洪洲人養豬致富,故稱豬為「烏金」。

  另外,在部分邊遠地區,人與豬和諧相處的願景會變為對野豬攻擊性及勇猛的崇拜,由於野豬體型大且有一定野性,狩獵野豬或與其搏鬥便成為一種考驗活動,與此同時野豬形象開始出現在諸多裝飾品中,從展品戰國晚期的「金豬噬人飾件」便可略知一二,該飾件描繪的正是一隻野豬正攻擊人,並要將其吞噬的情形。

  《豬頭和尚》寓親世俗

  童宇說,中華文化中也有不少與豬相關的故事,最為著名的是摩利支天及豬八戒,今次展覽中則展出了不少著名畫家以豬為題的畫作,有黑白色的,反映豬的靈動,以及古代人對豬的崇拜及欣賞,而展品中清代嶺南畫派代表畫家居廉的畫作《豬頭和尚》,更描繪一位和尚歡天喜地手捧豬頭準備大快朵頤的形象,寓意和尚接受世俗誘惑,由於生於當時作為對外通商口岸的廣東,居廉或受西方思潮影響,試圖通過該畫作打破一直以來傳統的清規戒律,「與其道貌岸然地講經不如瀟灑大口吃肉更痛快」。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