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港團開放日 群聊大灣區
2019-03-08    香港商报
 

  港團開放日 群聊大灣區

  【香港商報訊】本報兩會特派採訪組報道:昨日是香港代表團開放日,副團長盧瑞安主持會議,合共有19位港區人大代表發言,其中三分之二聚焦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香港不存在「被規劃」

  葉國謙代表指,整份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在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個中心城市優先級上,將香港列為首位,體現其優先級價值,強調香港獨特地位和作用。因此,作為灣區發展核心引擎之一,香港的重要性的確進一步得到凸顯;也表明特區政府積極主動參與大灣區規劃,深度挖掘「自身所長」推進灣區建設,符合香港長遠利益和發展需要,有些人認為香港「被規劃」的言論不攻自破。他認為,香港的思考方向應是和內地互利共贏,在大灣區這艘大船航道上尋找「香港機遇」。

  蔡毅代表談到,大灣區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擁有眾多國際大港,如香港、深圳和廣州都排名世界前十。港口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戰略資源。廣東和香港在港口航運方面各有優勢,須整合港口資源,統籌協調合作,發揮集群效應,這是灣區建設重點任務之一。他建議,可考慮香港與廣東合組粵港港口航運物流統籌協調局(或中心),在港航布局、分工、資源共享、行業協調、國際接軌及職能配合上展開深度合作,錯位發展,協商訂價(收費),避免無序競爭,進而提供靈活的稅收優惠和通關便利機制,推動綠色港口建設。

  蔡素玉代表認為,香港各界應加快步伐融入大灣區,不能有「皇帝女不憂嫁」的心態,也不能有「輸打贏要」的心態。在不影響「一國兩制」的前提下,要「大門」、「小門」盡快開,特別要做到人流、物流、資金流暢通無阻。

  協調發展主動「聚賢」

  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朱葉玉如代表認為,要明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創中心的目標定位,合理分配資源。大灣區有很好的科研和轉化基礎,也匯聚了眾多優秀的人才,應充分利用灣區優質的科研資源,根據國計民生需求進行布局,強化基礎研究及成果轉化。她舉例說,香港人均壽命位居世界前列,但同時也面臨社會老齡化壓力,健康老齡化研究尤為重要;同時,該研究符合政府工作報告「加強重大疾病防治」的要求。大灣區要以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去推動科技創新。她相信,未來香港和內地科技交流合作會更緊密,香港可進一步發揮基礎研究和國際化優勢,在國家科技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陳勇代表認為,香港是擁有成熟金融服務業體系的國際化都市,在人才培養方面亦具有明顯優勢。他建議運用香港平台吸引、培養及使用高端人才,並表示自己將帶頭支持香港與內地教育合作,以大灣區為主要試點,促進高等教育交流和人才互通。

  洪為民代表表示,「要做世界一流灣區必須要國際化,尤其人才要國際化。」他以美國舊金山灣區的科技中心矽谷為例指,其一半科研人員都是亞裔,人才國際化程度較高。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也要大量吸引國際人才以補足人才缺口,並針對全球人才創造宜居宜業環境。

  陳振彬代表建議,內地高職院校可參考大灣區不同職業學系的需要,提供適切的課程及培訓,為解決香港及大灣區專職人手不足問題打好基礎。同時,在香港已修讀職業訓練課程而獲得證書的,建議這等職業訓練的資歷能獲內地認可,與內地互通銜接,讓港人在灣區工作,做到技術交流,人才互補。

  鼓勵港青融入發展

  副團長黃玉山代表表示,大灣區建設應對基礎研究有更大投入,特別在培養年輕科學家方面要有更多關心和支持。他建議,加大對青年教師和科研人員的研究經費支持力度,創造條件鼓勵年輕博士後或青年教師在畢業後到別的院校工作,加深與不同學術系的交流和合作。

  王庭聰代表提到,特區政府早前公布個人所得稅徵收方法,可說讓一些想到大灣區發展的人放下心頭大石,但對於企業或創業的年輕人來說,希望看到更多明確的優惠政策。他指,要重點做好青年工作,鼓勵青年到內地讀書、發展,要有明確的激勵政策措施。對香港而言,大灣區是推動「一國兩制」新實踐的需要,為港澳發展拓展新空間、注入新動能,必須抓住這個機遇。

  顏寶鈴代表則希望,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各項減負目標可盡快落實,為製造業和小微企業雪中送炭。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肖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