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深圳大鵬新區:踐行「兩山論」走出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徑
2019-03-19    香港商报
 

   以「綠」為發展主色調

  深圳大鵬新區:踐行「兩山論」走出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徑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大灣區內各城市迎來了發展新契機。深圳市大鵬新區是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如何在9+2城市中起到連接功能?如何在灣區經濟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作為深圳市唯一不考核GDP的城區,大鵬新區坐擁約佔深圳四分之一的海域面積,森林覆蓋率達76%,是深圳的「生態特區」,也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探索者和踐行者。自成立以來,大鵬新區始終堅持「保護優先」的原則,開展陸海植被修復、污水管網建設、黑臭水體整治、城市環境提升等專項行動,有效提升了生態環境質量。與此同時,新區通過生態體制改革,不斷突破生態文明建設中遭遇的瓶頸,探索出一條現代灣區城市發展的新路徑。過去的一年裏,大鵬新區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排名深圳第一,並在2018年12月成功獲得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稱號。目前,生態文明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金鑰匙」。在2019高質量「美麗大鵬」建設攻堅年之際,新區將搶抓機遇,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生態優美、環境宜人的世界級濱海生態旅遊度假區。朱開芝 張雄

  先試先行 構建全鏈條法治化生態改革體系

  早在2014年,深圳市委、市政府確定大鵬新區為全市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試驗區,賦予了新區更大的改革自主權。結合大鵬半島生態文明建設的實際,新區在制定《大鵬半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和5個專項改革方案時,圍繞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區的建設目標,按照新區生態保護、產業發展、城市布局、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的需求,優先選擇34個具有先導性、實驗性、開創性的改革項目先行先試。

  在過去的兩年裏,大鵬新區不斷加速「深水區」改革,先後增加了13個改革項目,總計47個項目,初步構建起生態文明建設全鏈條法治化改革體系,並貫穿到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格局和生態文化建設中,突出改革的可操作性、可複製性、可推廣性。目前,47項改革已建立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六大體制。具體包括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生態環境法治監管體制、生態補償與資源有償使用體制、綠色產業引導發展體制、資源集約利用的城區開發體制、生態文明建設社會治理體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實施的47項改革中,其中有16項是在內地先行先試,特別是生態紅線管控、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和用途管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生態補償等重大制度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2018年10月28日,大鵬新區生態文明建設全鏈條法治化改革項目獲得第五屆「中國法治政府獎提名獎」,乃深圳市首次由區一級政府獲得該獎項。這不僅是法學界對新區全面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充分肯定,更反映出組委會對新區以法治為保障,全鏈條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充分認可,肯定了新區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和體制改革的綜合成就。

  污水集中處理率提升至97.3% 打造水污染治理典範區

  在全市率先完成黑臭水體治理任務,污水集中處理率由建區之初的不足10%提升至97.3%,100%完成全區污水排放場所的拉網式排查、實施正本清源小區101個,新建污水管網35公里,在全省率先實施海岸線保護「灣長制」,全區64條河流中,59條達到IV類以上水質……近年來,針對水污染治理,大鵬新區交出了一份亮麗成績單。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特別是對於堅持以「生態立區」的大鵬新區來講,保護好生態環境就顯得格外重要。水污染治理,就是新區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力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給轄區百姓創造生態良好的生活、工作環境,才能不斷滿足百姓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環境的需求。

  今年是深圳水污染治理決戰年。2019年2月26日,大鵬新區召開中央、省環保督察整改暨2019年水污染治理決戰年動員部署大會。會議深入貫徹落實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2019年第一次全體會議暨水污染治理決戰年動員會精神,對新區扎實抓好中央、省環保督察整改和「水污染治理決戰年」各項工作進行動員部署落實。

  大鵬新區黨工委書記王京東表示,污染防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大鵬新區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面對這一場硬仗,只能打好,沒有退路。新區各級各部門必須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以舍我其誰、用我必勝的戰鬥豪情,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決勝精神,全力投入戰鬥,奮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走在最前列,為深圳朝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作出大鵬貢獻。

  加強海岸線管理保護 探索建立海岸線管理「灣長制」

  作為約佔深圳市海岸線二分之一的大鵬新區,是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主陣地」,在廣東省率先全面推行海岸線管理「灣長制」,以「三項創新」和「三個實現」落實屬地責任,實現海陸統籌,健全多方參與的精細化、智慧化管理長效機制,全面提升近岸海水環境質量,努力在海洋生態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和示範。2018年,大鵬灣被確定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

  創新信息化手段,實現「智慧化灣長」海岸線管理。運用無人機三維航拍建模技術,全面升級海岸帶全覆蓋式保護與監控,嚴格監控海岸帶健康情況,實現三維空間實景展示和監控。

  建設「灣長制」APP運用項目,創新深圳海洋民生智慧服務。一方面,政府部門可視化傳遞海岸線排污、垃圾情況和生態環境監測等信息記錄「灣長」日常巡查情況,實現「發現問題-信息上報-協調處理」全流程高效透明信息化處理;另一方面,進行海洋科普宣傳,為市民提供海水浴場環境質量監測數據,並預留預約通行、預約入園等服務連接埠。

  創新岸線管理方式,實現「精細化灣長」海岸線管理。在三維空間管理基礎上,通過疊加並綜合評估深圳市海岸線使用屬性測繪信息、區海岸帶生態資源現狀分布信息以及省、市海洋環保規劃確定的海岸帶保護空間分區等內容,與各辦事處、社區行政管轄範圍相銜接,將133公里海岸帶劃分為8大段,細化為18個小段,作為劃分海岸帶管理責任分區的空間基礎,科學合理分段管理。

  明確區、辦事處兩級管理職責。確定「灣長」為海岸線管理保護的第一責任人,負責統籌、協調、督促海岸線管理保護相關工作,各辦事處為海岸線管理保護的主體責任單位;建立正面管理清單和負面管理清單「兩張清單」,針對各段在環境保護方面存在的現狀問題,提出各段治理的目標,明確各級「灣長」工作細則,全面提升工作效能。

  創新河海協調共治,實現「統籌化灣長」海岸線管理。建立「河長制+灣長制」治水提質新體系。針對近海水環境污染呈交叉複合的特點,摸清轄區範圍內河流水系空間分布特徵,根據河口空間分布情況對各級「河長」管理河流進行調整,統一「灣長」、「河長」管理責任主體和管理體制,壓實管護責任,將4條河流的治理延伸至133.22公里的海岸線治理。

  建立「海陸統籌」治理新方式。打破傳統的海陸分離管理辦法,將「灣長制」所納管範圍涵蓋,海陸治理「一盤棋」。新區基本解決生活污水直排入海問題,雨污分流100%,在深圳率先完成消除黑臭水體任務。

  提速「兩山」轉化 打造綠色高端發展新樣板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大灣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將瞄準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前沿,加強創新平台建設,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動力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在大灣區的發展中,深圳將扮演創新中心、科技中心和金融中心的角色,並致力於打造生物科技產業,重點打造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大鵬新區這片總面積31.9平方公里濱海片區,將站在世界的高度搶佔全球生物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建設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培育深圳新的經濟增長極,形成「西有前海、東有壩光」的雙引擎驅動發展格局。

  2018年3月16日,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啟動區重大產業項目「國際生命科技中心」啟動儀式舉行,諾貝爾獎得主「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團隊正式落戶大鵬。同時,深圳國際生物谷被納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十大核心創新平台之一,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獲批深圳首批7大「未來產業集聚區」之一,也是深圳市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重點開發片區,還被納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範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鵬新區用實際行動切實踐行這一最基本的原則。目前,壩光正推進城市全要素感知,以GIS和BIM融合的數字技術,記錄壩光成長全過程,並對實體城市中落地的決策進行預先檢驗,打造空間和時間維度可記錄、可編輯、可預演的數字小城;通過泛在的感知終端,建立全覆蓋的數字化標識體系和「海洋、陸地、空中、地下」多維度的感知體系;推進智慧健康、智慧社區、智慧交通、智慧設施管理、智慧生態維護和企業智慧化服務等重點工程落地,實現小城治理、民生建設、產業服務和生態環境共生發展;以基礎設施為軀幹、物聯終端為感官、信息網絡為神經、數據平台為大腦,建成國內具有示範意義的「時空聯動、多維感知、全域共生、善解人意、智能進化」的生態科學小城。按照《深圳國際生物谷智慧壩光總體規劃》,未來,壩光將建成「時空聯動、多維感知、全域共生、善解人意、智能進化」的國際濱海生態科學小城。

  與此同時,大鵬新區還是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和深圳市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試驗區。圍繞全域旅遊發展,新區規劃構建「一核兩翼」的旅遊產業格局,入島旅遊人數由新區成立之初的698萬人次增長至千萬人次。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將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大鵬新區將以「藍色灣區、黃金海岸」為核心,與惠州市、深圳市鹽田區構建東部旅遊聯盟,共建東部黃金海岸旅遊帶,聯合打造和推廣深圳「大亞灣-大鵬灣-梅沙灣濱海旅遊品牌」,共同開創粵港澳大灣區旅遊發展資源共享、市場共拓、信息互通、互利雙贏新時代。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