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吉林省「一主、六雙」長春經濟圈的「定盤之棋」
2019-03-19    香港商报
 

   承振興之重 擔崛起之責

  --吉林省「一主、六雙」長春經濟圈的「定盤之棋」

  振興15載,多少政策加持,多少「必需」的各路「藥方」,吉林及整個東北最缺的是什麼?只要把視野從破局話題性的營商環境,轉移到更為廣闊的空間,便會發現,最缺的是一座區域中心城市。

  「中心-外圍」是最典型的經濟空間結構,呈現?中心城市的魅力。比如都市圈的繁華富麗與外圍鄉土空間的淡淡煙色,與傳統的中國詩畫意境頗為相似--孤煙之直染盡大漠遼闊。改革開放40年,將空間特色與非均衡發展理念相結合,締造了至今仍是中國經濟領頭羊的東部沿海各大區域中心城市。目前,中心的凝聚力伴隨產業升級出現轉向,而其分散力則開始質變,珠三角城市群向粵港澳大灣區、滬杭向長三角一體化、北京與津冀協同,質變不止龍頭更閃耀,還有群峰疊起。吉林及東北,最需要的便是北上廣深這樣的區域中心城市。

  然而,無論體量、人口、產業,從任何一個角度都難以找到這樣一個堪當大任的角色。但「中心-外圍」的空間發展規律,在東北如此廣闊的區域空間,短期無可落地,長期則必須踐行。吉林「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中的「一主」--長春經濟圈,其規劃目標便是通過將長春打造成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由其帶動「六雙」廣闊空間一起邁向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一主」稱為「圈」而不是「中心」,包含有對長春城市歷史與現狀的觀照。

  讓「一主」發揮主導作用,核心並非人為抬高其地位,而是打開了一個城市的成長閾值和視野,是基於現實與未來的判斷,是基於角色與功能定位的需要。在「兩高」「兩全」目標下,承振興之重,擔崛起之責,吉林大地群峰疊起不可等待,龍頭閃耀尤須沖刺。文/冀文嫺

  深化「帶路」機遇

  破譯長春時空天下

  1978年,長春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城市第五,足以傲視大多數副省級城市,但何以僅僅40年,便一路下滑到全國第三十位?

  一言以蔽之,長春一直無法抓住「開放」這條黃金生命線。

  長春是東北亞地理中心。但無論如何強調這個優點,也難掩一個痛點--無法在中國融入全球化的進程中長袖善舞,儘管曾有很多沿海開放城市無可企及的製造業基礎和工業化存量。海上貿易時代形成的沿海空間虹吸效應,讓大多數內陸腹地城市黯然無光。

  意識閉塞是人們對吉林的最大誤解。改革開放以來,吉林省從未放棄出海夢想。上世紀的大圖們江開發倡議起於吉林,突破點是能聽到海濤的沿邊開放城市琿春。2009年,長吉圖開發開放戰略啟動,這一改革開放以來吉林省第一個關乎全局的發展空間布局,真正的戰略目標是為長春這一全省經濟中心打開出海口。然而,地緣格局長期未成眷顧,圖們江金三角的琿春更難以與長春有效呼應。

  大局之上,從非均衡走向均衡,是中國改革開放獲得初步成功後的必然選擇。從戰略上,鄧小平的先富帶後富,憑藉強大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體制,早已實現「授人以魚」,但尚未在更大範圍實現「授人以漁」。東部、東北、中部、西部四大板塊考量頗多,是局,但遠非破局之策。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才形成了一張真正的破局之網,整合了均衡發展、空間新布局、開放新格局等系統的戰略需要。中國對接全球的重點已不再只是沿海城市。

  「一帶一路」倡議為所有內陸地區帶來了空前的歷史機遇,吉林當然也不例外,甚至頗有前沿的戰略重要地位。此後,長吉圖才開始真正實現空間意義上的突破,東中西三大發展板塊、「絲路吉林」大通道依次走向前台,借港出海、長滿歐貨運專列等捷報頻傳,長春的區域發展中樞功能也開始嶄露頭角,有了長袖善舞的時機與空間。

  2017年底,景俊海調任吉林。其在陝西、北京工作期間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刻理解,也為吉林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帶來了新的希望。半年之後,「一主、六雙」概念出爐,一年之後,「一主、六雙」13個專項規劃出台,為長春畫下了「一主」天下的新藍圖。

  這一切基於「一帶一路」所帶來的機遇和可能,長春的東北亞地理中心位置,由此具有了超越距離意義的「中心」內涵。儘管「一主」並沒有脫離長吉圖的地位設定,但景俊海賦予了它更為廣闊的「帶路」視野,其劃定的長春經濟圈更是帶動吉林全方位走向世界的力量核心。

  拓展開放疆域

  創新中心外圍空間定位

  吉林省發改委主任安桂武對本報記者說,長春經濟圈是吉林省城鎮最密集、高教資源最豐富、經濟發展最活躍、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最強的區域,同時,輻射範圍包括哈爾濱都市圈、瀋陽經濟區、內蒙古東部地區,以及俄、日、韓、蒙等東北亞國家。

  長春經濟圈的產業空間規劃,目標是通過長春加快成為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大長春」、帶動「大吉林」、引領「大東北」。發揮「一主」帶動和引領作用,首先需要「大長春」改寫生產要素「望吉林而興歎」的排斥力,打通其向吉林聚集的任督二脈。

  既然經濟全球化加速了生產要素在世界範圍內的流動,既然一國之中生產要素的流動並無更多的限制,為什麼仍有那麼多經濟活動的集聚?在經濟開放和貿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一國經濟活動的區位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一國或一個地區是贏得中心地位,還是淪為外圍?一切皆在「空間定位」。

  「一主」便確立了這一「空間定位」。在空間結構上,長春經濟圈包括了空間經濟融合城市經濟的城市層級體系,以及空間經濟融合區域經濟的「中心-外圍」架構。概要而言,「一主」的中心,便是通過推進長春吉林一體化、長春公主嶺同城化,和長春德惠市、農安縣城區化,將長春打造成700萬人口特大中心城市。由其帶動長春經濟圈,包括空間聯繫緊密的長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遼源市、松原市、公主嶺市、梅河口市35個縣市區的協同發展。在省域範圍內,由長春經濟圈引領長春四遼吉松工業走廊大環線建設;在東北區域內,依託哈長城市群、長吉圖開發開放等國家戰略,推動長春經濟圈與瀋陽經濟區、哈爾濱都市圈、蒙東地區等共建東北區域合作大環線;在東北亞範圍內,依託「一帶一路」倡議,推動長春經濟圈與俄(遠東地區)、日、韓、蒙古等國家共建東北亞國際產業合作大環線。

  激活這一「特大中心城市-長春經濟圈-省內大環線-東北大環線-東北亞大環線」戰略空間結構的,是「一主、六雙」基於吉林在「一帶一路」獨特地位,以長春為中心劃出的六條開放輻射線,包括面向周邊國家開放的長吉琿日輻射線,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長遼丹渤輻射線,對接京津冀的長平瀋京輻射線,通達蒙古及歐洲地區的長平蒙歐輻射線,經滿洲里向俄羅斯、德國等歐洲國家的長松滿俄德輻射線,經哈爾濱向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長餘哈俄輻射線。

  五級擴大合作的圈層結構,六條全面開放的輻射線,構成了一個「中心-網狀外圍」結構。這一生發於空間經濟學現有理論,又極富創新的結構,從根本上破解了長春的開放之難。

  聚合優異資源

  撐起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

  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的風雲陡起,讓本就面臨巨大下行壓力的東北,顯得更加「寂寥」。有人建議,接下來中國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應當落戶東北,以此提升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等級。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東北三省,一路走一路談,提出「兩高」「兩全」新目標,絕非鼓勵一下那麼簡單。追隨總書記親自推動京津冀協同等重大戰略,必有的深入調研、廣泛考察歷程,可以相信,東北也不會等待太久。無論國家中心城市是否落戶,何時落戶,落戶哪裏,作為副省級城市的長春,若想實至名歸,高瞻遠矚的思維,舉重若輕的定力,順理成章的謀劃,站立中心的意志,缺一不可。

  東北三省省會中,從經濟總量看,長春位居第一,為6530億;戶籍人口,哈爾濱第一,為1092萬,長春為748萬。狹義的長春經濟圈包括長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遼源市、松原市、公主嶺市、梅河口市的35個空間聯繫緊密的縣市區,面積9.1萬平方公里,佔全省50%,人口2038萬,GDP則佔全省84%,區域資源稟賦堪稱優異。

  這表明,吉林要舉全省之力,集中資源做強長春這一立足東北地區、面向東北亞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在一定程度上,第十個或第十一個國家中心城市若能落戶東北,也必然不是北上廣深的樣子,而是需要基於區域要素稟賦,闖出特色,走出一條新路。

  空間是經濟活動的載體,空間規劃則是經濟發展的戰略格局。既是戰略格局,則必有中樞統領。這不是長春第一次擔當重任,此前已在「打先鋒、站排頭」的位置。無論國家中心城市,還是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在「中心」二字,其所考量不僅是總量規模和要素聚集,更包括突出的經濟外向度和強勁的輻射功能。

  長春經濟圈規劃目標提出,2025年要率先打造成2萬億區域經濟體。在經濟外向度上,引領長春經濟圈形成對外開放合作新格局、打造對外開放合作新高地。在輻射功能上,到2035年,長春作為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創新型現代產業支撐體系更加健全,人口經濟集聚度進一步提升,區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實現區域性經濟圈向國際性經濟圈的歷史性跨越。

  其總量增長路徑是,圍繞做大做強長春經濟圈核心區目標,改造提升汽車、軌道客車、農產品加工三大優勢產業,培育壯大先進裝備製造、光電信息、生物及醫藥健康、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大數據6個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金融服務業、信息科技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現代物流業、人力資源服務業等專業化生產性服務業,打造高品質的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圍繞建設宜居宜業城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提升長春經濟圈核心區承載能力。

  其外向度擴展路徑是,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積極爭取創建長春自貿區;?力促進長吉圖開發開放,增強腹地作用,強化載體支撐,探索積累開發開放經驗;加快推進哈長城市群發展;加大對接京津冀等國家重大戰略,提升與天津、杭州對口合作水平。

  其輻射功能強化路徑是,立足全省發展大局,統籌推動「一主」與「兩翼」協同互動,優先實施長春公主嶺同城化協同發展和長春吉林一體化協同發展。當然,亦包括其他「六雙」、大環線和輻射線。

  此「三路」並舉,在「雙協同」得以快速有效推進下,一個具有區域中心城市核心要素的「大長春」,實際上,為期不遠。

  【评论】人勤春來早 實幹正當時

  ■冀文嫺

  東北振興亟需新的突破點,吉林振興也亟需豎起一面新的旗幟。

  空間經濟學是當代最偉大的經濟學流派之一。吉林「一主、六雙」產業空間布局既向這偉大致敬,也有衣缽傳承的創新。尤其是「一主」長春經濟圈規劃,及五圈六線的「中心-網狀外圍」空間結構布局。

  筆者看到,目前已經出台的「一主、六雙」規劃文件中,僅長春經濟圈規劃文件便有4萬7千餘字,加上「六雙」的其他12個專項規劃,總字數近28萬字。戰略佈局、戰術謀劃、路徑設計,沒有教科書的說教,每個文件都直指問題,答案落地,踏實務實。

  對長春經濟圈規劃,本篇報道所解讀的其中「玄機」,不過十之一二,大約給出了戰略的整體框架,許多尚待深解。比如,基於空間經濟學最經典的模型之一「中心-外圍」,長春經濟圈所構建的「中心-網狀外圍」新空間模型,在戰術上就極為複雜,它要打造一個份額足夠大的區域製造業高地,較大的製造業份額意味?較大的前向關聯和後向關聯,它們是最大的集聚力,但是它將如何通過區域經濟演變,推動此前穩定的空間格局在某個分岔點上瓦解,進而使區域空間經濟性質發生突變?一個以「大長春」為核心的城市層級體系,顯然有別於建構在北上廣深的概念,它將如何表現出另一種中心城市的性格?又如何從單一中心地理向多城市地理發展?

  這既是其戰略創新的魅力所在,也是「六雙之主」一鳴天下、先聲奪人的條件。既然「六雙之主」志在不一樣的天下,便須讓天下人洞悉其奧妙,從中品出商機和未來。筆者認為,創新能夠吸引人,是因為其可預期的價值,首先應當對目前最重要的「一主」的價值,進行廣泛討論、深入解析,引領國內外市場對長春經濟圈未來的精確判斷;其次,須加快形成基於「六雙之主」戰略價值的招商引資文本和語言,激發市場期待,重構長春經濟圈及「大長春」的要素聚集力。

  這是區域經濟加快實現超常規發展的基本規律。

  「人勤春來早、實幹正當時」。夢想不會自動成真,奮鬥實幹是其橋樑。新時代下吉林要有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需要擼起袖子加油幹、需要真刀真槍拼命幹,以實幹推進「一主、六雙」建設、以實幹推動吉林全面全方位振興。

  初春三月,萬物生長,振興吉林,時不我待。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