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博鰲熱詞:粵港澳大灣區
2019-03-29    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除此之外,還有三種流通貨幣和迥異的法律體系,形成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格局。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期間,多位與會專家表示,如此複雜的格局,既為粵港澳大灣區內的資源整合創造了巨大的難題,卻也同時形成了其獨特的優勢。
 
  多重差異待解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是未來中國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引擎,它會整合包括深圳、廣州、香港和澳門為主體的周邊經濟的發展,而且更具有國際性。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三藩市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後,建設中的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成為世界第四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內,經濟制度、法律體系和行政體系存在差異,各類要素還難以完全自由流動,一些領域還存在資源錯配現象,這些差異如何整合?
 
  針對貨幣的不同,吳曉求指出,大灣區有三種貨幣,其中,人民幣佔主體,但港幣和澳門幣也非常重要。處理好三種貨幣的關係至關重要,「這個問題處理好了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嘗試」。
 
  其次是法律上的巨大差異,吳曉求說,如何讓三地在遵守各自法律的框架下進行合作也需要認真處理。
 
  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征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在於「一國兩制」,難點也在於此。關鍵在於如何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把資源整合起來,其中最核心的是標準的制定和對接。
 
  差異形成獨特優勢
 
  但也正是由於香港、澳門與內地9市的巨大差異,粵港澳大灣區也形成了其獨特優勢。中國官方此前也明確,「三地有各自獨特的優勢,能夠形成互補,否則就談不上一個有世界競爭力的大灣區了」。香港的金融、澳門的旅遊、深圳的高科技、東莞的製造業、廣州的物流都具有明顯優勢。曹遠征認為,如能將之整合,粵港澳大灣區在人口、經濟總量上都將居於世界灣區首位。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指出,以全社會研究和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為例,深圳的研發強度是4.13%,香港是0.73%,廣州是2.6%。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最有創新活力的地方是深圳。但深圳在基礎研究方面存在短板,而這正是香港的優勢:香港有多所一流的大學,有一流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和直接融資效率最高的現代金融。而且香港在現代服務方面,具有世界級的競爭優勢。可以說深圳的短板正是香港的優勢,香港的短板也是深圳等城市的優勢所在。
 
  這種優勢互補還體現在區內其它城市,比如廣州的商貿和服務業比較發達,包容性強,而佛山傳統製造業最發達,草根經濟佔上風。張燕生指出,粵港澳大灣區下一步的核心問題就是解決三個問題,第一個是動能轉換,第二個是結構轉換,第三個是模式轉換。
 
  國務院參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特聘教授徐憲平也在此間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面積和人口都排在世界灣區前列,未來其經濟總量也有望成為世界灣區第一。其發展最重要的是如何吸引人才,特別是要吸引國際高端人才。他建議對人才給予股權等激勵。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李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