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紅利 湖南寧遠高新區迎巨大發展機遇
2019-04-15    香港商报
 

  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紅利 湖南寧遠高新區迎巨大發展機遇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推出實施之年。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推動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推動中國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大舉措,給湖南高質量發展帶來了重大歷史性機遇。4月15日至19日,2019湖南-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貿易洽談周將在香港、澳門、深圳同時舉行。洽談周期間,本報推出特別報道,聚焦湖南省寧遠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寧遠高新區」),該園區搶抓發展機遇,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深化拓展與大灣區的全面合作,推動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向縱深發展,助推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加快建設,促進湖南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了「寧遠現象」,創造了「寧遠速度」,彰顯了「寧遠擔當」。

  文:李銀明 毛斌 蔣興

  主動承接大灣區「智造」產業 形成「寧遠現象」

  寧遠縣,隸屬於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治始於秦漢,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定名寧遠,取「武定功成,遠方安寧」之意,又寓意「寧靜致遠」。寧遠地處湖南南部,位於永州南六縣中心,南北長104.7千米,東西寬52.2千米,總面積2526平方公里。

  寧遠縣是湖南省承接產業轉移試點縣、發展開放型經濟先進縣、旅遊強縣、文明縣城、衛生縣城、城鄉環境衛生十佳縣。

  湖南寧遠工業園區於1997年經永州市政府批准設立。2006年5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工業園區。寧遠工業園區成功創建為「湖南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里鋪加工貿易區獲評為「湖南(寧遠)台灣工業園」,成為永州市首個台灣工業園;園區從2015年為永州市先進園區到2016年躋身百億園區,2017年園區考核排永州市第一名,2017年工業企業入統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區通報表彰,再到2018年的7批33家光電智能終端、新能源新材料領域全產業鏈企業陸續簽約落地,並成功入選全省「5個100」重大產業項目,整個園區發展實現華麗轉身。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省委副書記烏蘭等領導來園區視察調研,均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寧遠縣委書記劉衛華介紹,借勢粵港澳大灣區利好,寧遠高新區審時度勢、敢為人先,主動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的光電智能終端、新能源新材料、輕紡製鞋等產業轉移,初步形成了優勢互補、錯位發展、上中下游有效連接的產業鏈。2017年9月以來,7批33家光電智能終端、新能源新材料領域全產業鏈企業紛紛搶灘永州市寧遠縣,總投資141.2億元,達產後年總產值334.16億元、年創稅15億元以上,形成了「寧遠現象」,其中光電智能終端和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先後被評為湖南省「五個100」重大產業建設項目「十佳優秀項目」之一、永州市「5個10」重大產業建設優秀項目,這兩個園中園項目將成為園區新增長極。

  改革創新招商模式

  創造「寧遠速度」

  招商引資是產業發展的「第一菜單」。曾經一段時期,寧遠跟風搞全民招商。有的「撿到菜籃子都是菜」,零散不成鏈條,「一開工就停工,一生產就停產」。

  「針對這樣的情況,寧遠縣委、縣政府果斷決策,結合產業長遠發展需要,搶抓新一輪產業革命孕育興起、經濟轉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探索推行專業化招商。」寧遠縣委副書記、縣長唐何告訴記者,2017年8月,與集投資控股、園區運管、專業招商等一體的深圳市無界投資控股集團合作,通過靠大引強、借梯上樓,聯手打造光電智能終端、新能源新材料兩個百億「園中園」,至2018年6月簽約落地7批次33家企業,其中光電智能終端產業園企業15家、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企業18家,合同引資250億元,投產達效後年產值可達340億元以上,年創稅15億元以上。入園企業發展勢頭強勁,通過無界招商的新入園企業12家,至今正式投產7家,新增產值25億元,實現外貿出口5000萬美元以上。

  寧遠高新區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工業新城、城市新區、產城融合」理念,對園區實行精準定位和生態改造,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產出、高質量、高效益的「三低三高」新型工業化之路。將西部工業新城定位打造為光電智能終端產業園,將原冶金建材工業園定位打造為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將十里鋪輕紡製鞋產業園升級打造為台灣產業園,每個園重點培育1個主導產業、1個全產業鏈集群,形成「一區三園」格局。園區工業集中度達到91.5%,主導產業聚集度達到82%。

  寧遠高新區充分利用閒置、回收和空餘土地建設標準廠房,鼓勵新引進的企業租用標準廠房儘快投產、達效、創收,條件成熟後再按成本價購買廠區廠房,有效地降低企業非生產性投入、縮短投資周期,實現「拎包入駐」。如新引進的33家企業全部租用標準廠房,首批兩家企業湖南裕寧電子、永州海粵達智能科技能夠創造從落地到投產「90天」的紀錄,就是租用了園區標準廠房,僅需搞好裝修、設備安裝,即可投入生產。

  近年來,寧遠積極貫徹落實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大力實施「135」工程,千方百計籌集資金,2017年以來,開建10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現已建成65萬平方米。為滿足產業承接需要,2019年又新開建標準廠房80萬平方米,全部根據企業要求「量身定做」,創造了標準廠房建設「寧遠速度」。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凸顯「寧遠軟實力」

  優化發展環境,關鍵是優化政務環境、提升服務質效。在寧遠高新區,與企業打交道最多的是國土、住建、環保、城管、安監、消防、電力、公安等職能部門和街道。為了打破多頭服務困境,寧遠縣委、縣政府成立了工業園區創新創業領導小組,出台了《關於支持創新創業加快新型工業發展的意見》,落實創新發展責任制,營造了創新發展的濃厚氛圍。

  寧遠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園區升級戰役」指揮部指揮長黃永英,寧遠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鄧傳文等領導經常深入園區抓協調、解難題。各級各部門自覺推進「放、管、服」,堅持踐行「母親式」服務,大力推行全程代辦「一站式」服務體系,明確責任主體和辦理時限,全程跟蹤督辦,今年共交辦問題126項,辦結率達95%以上。

  同時建立縣級領導聯繫企業制度,參照脫貧攻堅做法,縣「四大家」班子成員每人至少聯繫一個重點企業,每月至少到企業現場辦公一次,每次至少解決一個難題。

  堅持綠色發展承接產業轉移

  打造「寧遠品牌」

  寧遠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生態環境優良,是中華民族始祖舜帝的安寢之地,境內九嶷山是湖南省十二大旅遊功能區、十大生態旅遊景區之一。九嶷山入選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一個旅遊大縣的形象漸成普遍印象。

  生態環境承載力,也是產業承接力。為了讓來寧遠的投資者有個更好的宜居創業環境,提高對外形象力和吸引力,寧遠縣調整思路、放寬視野,把2500平方公里的縣域國土作為一個宜居宜業宜遊生態文化大公園、承接產業轉移的大平台來規劃、建設和管理,實行園區、城區、景區三區共建,實現園區內產城融合、全縣內三區融合、城鄉一體化,整體提升縣域軟實力。

  寧遠高新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讓城市既有顏值,更有氣質。建成城區面積超過2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20.5萬人,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省級文明城市、平安縣城、歷史文化名城。城市產業聚集能力、人口吸納能力、要素集約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成為湖南省縣城建設和寧遠吸引客商的一張亮麗名片。

  寧遠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蔣崇慶介紹,寧遠高新區堅持綠色創新發展理念,大力通過改善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優化產業結構和推動技術進步來實現園區的綠色創新發展。在成功創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基礎上,力爭5年內成功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按照「一區三園」發展格局,重點培育壯大光電智能終端、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力爭用3年時間,兩大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均突破100億元以上,將園區建設成為湘南地區競爭力強、科技含量高、產業集群優的高標準綠色園區,促進湖南經濟高質量發展。

  「扶貧車間」讓貧困戶「家門口就業」 彰顯「寧遠擔當」

  寧遠高新區同時積極推進勞務協作扶貧工作,把創建扶貧加工點作為勞務協作扶貧的重要舉措,讓貧困勞動力通過園區「扶貧車間」真正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寧遠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周俊告訴記者,園區務工人員主體是本地在家勞動力或返鄉就業勞動力,圖的是方便照顧家庭尤其是孩子讀書。為此,高新區大力完善園區生產生活設施配套,讓員工安居樂業。

  寧遠在園區周邊布局建設中小學、公辦幼兒園、民營辦綜合學校共11所,搬遷或新建縣一中新校區、新二中、第二職業中專;新建第二人民醫院,建成民營醫院3家;配套建設公園5個、市場4個、污水處理廠2個、自來水廠1個,銀行網點6個;開通3條新能源公交車專線,覆蓋所有園區企業;建設閩豐等3個大型物流園,降低物流成本;實施經濟適用房、公租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6260套,為每個廠配套高標準的員工公寓。與易地扶貧搬遷相結合,靠園新建集中安置點7個,提供住房2202套、轉移安置貧困勞動力3200多人,實現就近招工、就近就業。

  砥礪奮進,再繪園區新畫卷。

  2019年,寧遠高新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全力融入「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突出承接重點,優化產業布局,推進產業創新,圍繞「千億園區、百億產業、十億企業」的目標,?力推進「五個100」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朝?「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目標高歌猛進,努力把寧遠高新區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重要戰略腹地、對標粵港澳大灣區的「智慧園區」,向世界展示一條契合實際富有生機的發展新路。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肖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