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商报时评】直通大市場 港片大機遇
2019-04-17    香港商报
 

直通大市場 港片大機遇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金像獎去周日結果出籠,《無雙》成為頒獎禮大贏家,贏得最佳電影等共7個獎項──這是一齣香港和內地合資拍攝的合拍片。近年,合拍片成為香港電影界的重大出路,港產片不再限於香港製作、香港上映,而可藉此更好北望神州、進軍這個愈來愈大的市場。昨日,中央宣布實施五項新措施,以進一步便利香港電影及電影從業員進入內地市場。今次開放既回應了香港業界訴求,也有利香港成為大灣區電影電視博覽樞紐,特區政府對此表示歡迎,特首林鄭月娥指希望業界把握政策,在本地和內地市場發揮香港電影業優勢。

的確,香港市場相對細小,港產片要想做大做強,必須衝出香港,否則又何謂東方荷里活?其中,港產片作為華語片重要一員,業界以全中國、全球華人為目標,既是理所當然的一步,也是近水樓台的一步。隨中國經濟不斷發展,去年內地總票房便突破了600億元人民幣大關,論規模無疑遠遠高於香港同期的不足20億港元。《無雙》在港無疑叫好又叫座,但本地總票房僅約3400萬港元;反之,計及內地票房,電影則高收12.7億元人民幣之多!可見,本地票房的貢獻度只有不足3%。另一齣獲得3個金像獎獎項的合拍片《紅海行動》,單計內地票房已達36.5億元人民幣,即比全個香港的全年票房還要多!顯而易見,港產片倘若只靠香港市場,肯定是不濟事的;在收入較少的前提下,投資額難免同樣地少,而電影質素也最終恐受拖累,因而形成一個市場愈縮愈細惡性循環。

港產片一度是華語片的佼佼者,許多作品皆蜚聲國際;近年聲勢雖嫌今非昔比,但香港電影的招牌依然甚具價值。查史上內地十大最高票房電影,兩地合拍片便高佔了3齣,分別是《紅海行動》、《美人魚》和《捉妖記》,數量比荷里活只佔1齣還要多。除了電影此一製成品以外,香港電影界也在內地貢獻良多,這既包括台前的演員,也包括幕後的導演、編劇、武術指導、藝術指導等等。譬如內地票房第一位的《戰狼2》,便有港人參與武指、剪接、攝影;至於第二位的《流浪地球》,香港演員亦為箇中亮點。昨日新開放的5項新措,首兩項便為豁免香港人士參與內地電影製作的數量限制,以及取消合拍片中香港演員的比例限制。另外3項措施,即合拍片無須繳交立項申報費用、容許在內地公映的港片及相關電影工作者競逐內地電影評獎,以至將香港公司納入「獎勵優秀影片海外推廣工作」政策可獲票房或版權收入的獎勵等,也為兩地電影合作進一步拆牆鬆綁,甚而爭取香港電影業界進一步無縫銜接內地影壇。

說到底,港產片要重現過去輝煌,眼光絕對不能單單放在香港。想當年的高峰期,港產片的一年產出便多逾200部,世界各地都認識李小龍、吳宇森等赫赫大名;反觀今日,去年全年的港產片則剩50餘部,由演員到編導等等皆嫌有點青黃不接,情況使人唏噓……香港電影肯定還有不少優勢,否則合拍片及香港演藝人員就不會大受內地青睞;唯有把握政策機遇,更進一步地投入內地影業市場,港產片必然大有復興希望!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肖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