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宋文治誕辰百年特展 重溫深港藝緣
2019-06-07    香港商报
 

   春風又綠江南岸

  宋文治誕辰百年特展 重溫深港藝緣

  1978年12月, 「江蘇省、上海美術作品聯展」赴深圳展覽館展出,深圳黯舊的車站迎來第一批美術界客人,其中就有新金陵畫派的著名藝術家宋文治。此後20年間,宋文治往來深圳20餘次,在這裏買房安居,留下了一段藝壇佳話。

  「春風又綠江南岸——宋文治先生誕辰100周年深圳特展」近日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開幕,40餘件宋文治代表作品及眾多珍貴歷史文獻,展覽現場甚至還原了宋文治畫室「碧波居」原貌,重憶宋文治在特區早期美術發展時期所傾注的情懷和特殊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本報曾在1993年7月31日向讀者詳細介紹了宋文治的藝術創作歷程,當年刊登的版面亦在本次展覽現場展出。 香港商報記者 黃鶯

  從「中年出新」

  到「老年求變」

  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深圳市文聯名譽主席董小明在此次展覽的賀詞中表示,宋文治先生是當代中國山水畫大家,在金陵畫派諸家之中,宋老獨樹一幟,他精研傳統,關懷時代,貼近生活,以謹嚴而俊逸的筆墨,描繪鍾靈敏秀之江南造化,創造了山水畫藝術中不與人同的美學境界,而將永載中國山水畫史冊。

  據悉,此次展覽分「傳古鼎新」、「春潮逐浪」兩個板塊呈現。這些作品主要展現宋文治藝術從「中年出新」到「老年求變」的創作軌跡及藝術面貌,探討在時代變革中,特別在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新山水畫的崛起中,「宋家山水」樣式和內涵在時代中獲得了發展的契機。展覽將免費展出至7月10日。

  「傳古鼎新」板塊集中了宋文治自上世紀40年代以來的眾多代表作品,包括展現深厚傳統功底的早期作品《西廬筆意》,曾發表無數次的代表作《山川巨變》、江南水鄉系列的《太湖春曉》、變法時期的作品《黃山晴雪》,以及曾在美國古根海姆博物館展出的潑彩作品《春》、《夏》、《秋》、《冬》等。

  宋文治的山水畫在「四王」的基礎上,受到吳湖帆、朱屺瞻、傅抱石、陸儼少等人的影響,反映出轉益多師的特點。他的繪畫發展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他的畫內斂而不張狂,具有傳統文人畫從容雅逸的品格。直到晚年,宋文治開始了以潑彩法入畫,在嚴謹的法度中融入了許多偶發性的生動效果,畫面從此氤氳瀰漫、色彩斑斕,其個人風格亦從此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宋文治晚年的變法,在個人風格中增加了豐富性的筆墨語言,使「宋家山水」的面貌進一步得到確立。

  無論從早期的淺絳畫法還是到中年的「新國畫」及晚年潑彩山水,觀眾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在長達半個世紀的風雲變幻中,宋文治始終在師古人、師今人和師造化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繪畫語話體系。

  在「春潮逐浪」板塊中,主辦方以作品和文獻、實物相結合的形式,不僅現場重現了宋文治先生早年在深圳的畫室「碧波居」,而且展現了很多有歷史意義的作品,比如宋文治先生寫給深圳美術館首任館長雷子源的信箋、賀香港回歸祖國的詩詞、根據畫院籌建時的模型照片創作的《深圳畫院》等。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之一、宋文治孫女宋珮對本報記者說,本次展覽挑選了爺爺各個時期、各種風格的藝術作品。爺爺身上的很多品質非常值得學習,他自己也是一個善於研究的人,用爺爺的話說,他中國畫創作基本原則有兩條,一條是博覽眾長,向老師學,向社會學,向生活學,一句話就叫「拿來主義」,拿過來是有益的,可以為其所用,第二個原則是走現實主義的道路來發展浪漫主義。

  情繫鵬城

  拓荒「吹鼓」

  宋文治對廣東的關注始於20世紀60年代,他在1960年來到廣州,隨後創作的《廣州造船廠》得到了傅抱石等人的高度評價,也成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1978年秋,宋文治意外地來到了尚是邊陲之地的深圳,深圳因而也迎來了第一批美術界客人,宋文治從此和深圳美術界的同行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關山月美術館二樓展廳中,一幅名為《深圳畫院》的作品吸引了觀眾的目光。這是宋文治先生當年根據深圳畫院籌建時的模型照片創作的想象中畫院的美好藍圖,現在已經成為深圳畫院的鎮院之寶。

  董小明說,年輕的深圳美術事業有幸在成長的初期就得到眾多老一輩美術家的關懷。其中宋文治先生與深圳美術的緣分和感情尤為深厚。「他對深圳畫院的建設傾注了很多心血,對深圳畫院城市山水畫的研究課題充分肯定,身體力行,這幅《深圳畫院》就是他在第一次城市山水畫研討會時創作的。」

  改革開放後的特區,時代蓬勃的朝氣深深吸引?雖已邁入老年,但內心仍然充滿生機的宋文治。1987年宋文治決定在深圳買房安居,並自名其畫室為「碧波居」。

  此後,他經常在深圳生活,並以深圳為基地積極參與廣東與香港的美術活動。只要是深圳方面的邀請,他不顧年邁都欣然參加,直到去世的前一年,他仍在為深圳美術事業奔波。

  足跡展現城市溫情

  深圳美術館首位館長雷子源回憶說:「他是深圳美術的拓荒者,是我們的『吹鼓手』。他特別有眼光,在上世紀70年代末,深圳只有幾千人的時候就特別看重深圳。」

  那時,他對深圳美術界有求必應。1981年深圳博雅畫廊成立之時,宋文治和亞明親來道賀,並作畫留念。深圳經濟特區第一家文化合資企業博雅公司創辦伊始,舉步維艱,宋文治深曉其難,博雅向他要畫寄售,他從不定價,賣多少是多少。深圳人對宋文治這種古道熱腸的長者之風至今銘記於心。此次展覽中就有宋老當年和雷子源的往來信箋。

  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15周年的慶典活動、「深圳國際水墨畫雙年展」、「城市山水畫研討會」……展覽中的一幅幅圖片,還原了宋文治在深圳的藝術旅痕——大亞灣、銀湖、皇崗口岸、華僑城、東門老街、雅昌印刷車間……

  1992年春天鄧小平南巡,宋老聞訊欣然作畫,在題寫款名的時候,宋老特別把「春風又綠江南岸」改成「春風綠遍江南岸」,可謂寓意深遠。

  談到宋文治對深圳的喜愛,宋珮說:「他對於深圳的喜愛,不僅在於這裏溫暖宜人的氣候,更在於這裏寬鬆自由的氛圍,那時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窗口,他每次來到深圳,都會有很多香港朋友來深相聚。當時的深圳市領導也非常重視這些老藝術家,在生活上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讓老藝術家們感到非常溫暖。」

  如今,宋文治在深的足跡和作品已成為深圳美術發展史的獨特記憶,也展現出這座城市文化的溫情和內驅力。

  愛國愛港躍然紙上

  宋文治先生與香港也有着很深的緣分。

  1979年4月,由北京榮寶齋和香港集古齋主辦,在香港舉辦「金陵八家畫展」,宋老與亞明和榮寶齋的侯凱、王大山一起,去參加由榮寶齋和香港集古齋舉辦的「金陵八家」展覽。

  1984年,香港出版大型畫集《二十世紀中國繪畫》,稱宋文治為「上世紀60年代中國現代繪畫創新的開拓者之一」。

  1993年7月31日,本報以《宋文治:習古、創新、求變》為標題,用半版篇幅向讀者詳細介紹了宋文治的藝術創作歷程。當時在刊登前言中寫道:宋文治先生是傑出的中國畫家,他的作品固然是「很宋文治」的,這是強烈的個人風格,而最難得的是,他並沒有停滯下來,他是求變,在變的過程中便是生生不息,旺盛的創作力。榮寶齋於1991年在北京為宋文治舉辦了一個「山水畫作品觀摩展」,在那次展覽裏,充分地體會到「變」的精神。而蕭平為宋文治那畫集寫的序「苦研思辨畫長新」,把宋文治的創作歷程寫下來了,本報特予以全文轉載,結合作品一並欣賞。

  1996年香港回歸前夕,香港回歸慶祝委員會委託深圳博雅公司為特首董建華籌備回贈各國元首的禮品,博雅因而邀請國內十位著名畫家作花鳥畫來印製精美禮品「百花爭豔慶回歸」。宋文治應邀創作《海棠花》,他在畫中賦詩「江城秋花傲太空,醉人最是海棠紅、非復當年沉睡日,兩制並存一國中。」拳拳愛國之心躍然紙上。

  宋文治一生致力於山水畫的繼承、創新和研究,以精湛的藝術手法從傳統中提煉出嶄新的時代精神和筆墨意蘊,他曾說過:「我邁入老年,老而思變,老而出新。一反越老越厚、越蒼、越拙的常態,反其道而行之,嘗試新的技法,形成越老越新鮮、在老而秀麗中表現時代美感的畫風。時光冉冉,人將老去,而藝術之樹長青。在藝術上,切勿倚老賣老,只有抱?老則思變的創作心態,才不枉為畫一生……」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