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群居元洲仔百多年 鶴佬漁民風俗獨具色彩
2019-07-14    香港商报
 

   於70年代末填海的大埔元洲仔,原本是大埔海內的一個小島,外形有點圓。小島擁有獨特的文化,百多年前已有鶴佬漁民在岸邊群居,還帶來了大王爺的信仰。香港成為殖民地後,上世紀初元洲仔興建充滿殖民色彩的高官官邸。鶴佬漁民及政府高官在小島相遇,更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譜出一幕「人間有情」的樂章。時光流逝,筆者早前觀看大王爺誕,感觸鶴佬文化早已被人忽略,但其獨具色彩的民俗活動,還可以歷久常新,真是一點也不簡單! 

    鍾逸傑曾居住長達12年

  翻查歷史,南漢時採集珍珠多集中於元洲仔一帶水域,至明朝中葉才漸轉式微。很久之後那裏的船艇棚屋居住了很多鶴佬漁民,他們請來原奉於深圳赤屋村的大王爺,最初只是石碑一塊,立於島的北岸,清末時得到鶴佬漁民五大姓氏蘇、李、徐、鍾、石合力建廟於現址。大王爺實是由三兄弟組成,長兄手握銅鎚居中,二弟手提鐵於左,三弟手持鐵尺在右。無論族中發生任何大事疑難,他們定到廟內上香求教點化迷津,大王爺遂成為其最信任的神靈了,故每年大王爺誕定大事慶祝!

  上世紀初元洲仔因興建政府高官的住所官邸,要把島上山丘剷去,所得土石用作填築堤道連接岸上。1906年建成了有英國庭園風味及殖民地色彩的Island Home,後來改為新界政務司官邸,最後的一位住客是鍾逸傑爵士,他入住長達12年之久,可見元洲仔有迷人的一面。

  海上夜遊宋帝80多年

  有位鶴佬漁民,石氏宗親花炮會主席石偉民也曾入住過官邸一晚。因60年代初有超級颱風溫黛吹襲香港,元洲仔風雨交加海水倒灌湧入棚屋,各家各戶各有各逃,一些向山坡上的官邸處跑,很快得到官邸戶主准許,僕人把四五十名災民帶進官邸內暫避風雨,期間有足夠的麵包開水可充飢解渴,晚上各人分得毛毯一件在樓下大廳打地鋪,第二天有熱飯冬瓜豆腐卜及梅菜作午餐,至颱風過後才下山回家,離開前再三多謝官邸各人伸出援手相助。外來神靈、政府高官及鶴佬漁民能共存相助,實在難能可貴!

  70年代末政府填海,小島與新界大陸連成一體,漁民也上岸入住公共屋。不過,原有習俗仍保持。例如每年農曆五月初一日有龍舟點睛儀式,之後各龍舟隊在山水間比試實力,也吸引不少市民圍觀,這儀式已舉行30多年了,現成為區內重要習俗之一。農曆五月初五凌晨3、4點,更有鶴佬扒夜龍遊宋帝的習俗,石偉民說,在元洲仔的年代是沒有龍舟的,只用長形鶴佬舢舨來夜遊宋帝,至1972年才有龍舟接載宋帝夜遊吐露港,前後有80多年歷史了。

  大王爺誕總有怪事發生

  另一個重要傳統就是每年農曆五月初八至初十慶祝大王爺誕。從前是在元洲仔坭灣附近空地搭建神棚來慶祝,填海後誕會移至汀角路風水廣場舉行。五月初六早上工作人員到元洲仔大王爺廟請神到風水廣場神棚內,是面向神功戲棚的,中間空地是善信拜神祈福及龍獅麒麟表演的地方。

  早前觀摩大王爺誕期間,石偉民憶述早年誕會總有點怪事發生。從前鶴佬漁民是較窮困的,就算在大王爺誕期也出海捕魚,希望可賺多點錢來生活,但是因漁網穿漏或漁船傾側,故一條魚也捕不到,差不多所有鶴佬漁民也有同一經歷,可能大王爺想大家專心辦好誕會及戒殺,誕期過後漁獲又再正常。誕會中,必備花炮龍獅賀誕。石偉民說,其石氏宗親花炮會已成立48年了,歷史近半世紀。他們更恭請一位德高望重的年長婦女,代表全族人擇杯問前景,結果一擇勝杯族人拍手稱慶,這代表石氏來年人口平安事事順利。

  龍船舞引市民圍觀

  蘇姓族人則以跳龍船舞來賀誕,此外還有醒獅花炮。婦女們面帶笑容穿起鑲了闊邊的大襟衫,頭戴珠鏈彩帽,隨鑼鼓節奏起舞,划動手中彩色木槳如小艇般在街道慢慢前進,引來不少市民善信圍觀,形成陸上行舟的進香圖!從前因浮家舟楫,如有嫁娶,新郎的女性家屬以小艇為龍船來接載新人,移居岸上後則跳龍船舞來代替之。

  鶴佬的武術團體以獨角麒麟參神及表演,它與客家麒麟造型十分不同,其頭大髯賁面闊如盤,頭頂獨豎大角,身形長大,隨音樂節拍的變化動作大起大落,左右翻騰顯得機靈敏捷勇武非常,不少途人善信眼前一亮紛紛駐足圍觀。

  張浩林(民間風俗研究者,曾從事出版美術設計工作,前公營機構攝影師)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