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香港若不爭氣 深圳超越可期
2019-08-24    香港商报
 
  香港若不爭氣 深圳超越可期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葉建明
 
  深圳要再次騰飛了。中央給了深圳新定位、新目標、新政策。在經歷了40年的鳳凰涅槃後,深圳將在更高的起點上發展,成長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
 
  但是在深圳河的這一邊,社會動蕩未停,暴力的陰影依然籠罩。「政治正確」衝擊經濟發展,金融危機風險累積,店舖關閉,失業率增加,或給這座城市帶來更大危機。
 
  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簡稱《意見》)。細讀《意見》,從中可以看到國家將深圳作為探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路徑的先行先試的特區,一如40年前此地作為改革開放發軔之地一樣。不過,與40年前對「經濟特區」的要求不同,本次除了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外,更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將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新格局;同時強調將更好實施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
 
  對港有期待
 
  這些年深圳經濟發展已經成為世界上一個奇。國家選擇深圳作為建設先行示範區,就像當年鄧小平把改革開放試驗田定位在深圳一樣,是對香港有所期待的。中央期待深圳未來發展是全方位鋪展,既有經濟民生,也有民主與法治,成為全球華人值得驕傲的城市。有人認為,中央是想通過發展深圳,用以取代香港的地位。此言對,也不對。端看香港本身如何選擇。
 
  從對的方面來說,雖然中央對香港偏愛一直存在,但如果香港「不爭氣」,內鬥不已,一切以政治立場劃分,以政治內耗取代經濟發展,自廢武功,甚至成為「麻煩製造者」,那麼,一個拖國家發展後腿的城市,不應該有其他城市「取而代之」嗎?香港的優勢不是永遠在那裏,大江大海,潮起潮落。不順應潮流,只能被拍死在沙灘上。
 
  這些年香港經濟在倒退,但人們依然一直以法治社會為傲。但這次「修例風波」發生後,我們才發現,香港的法治那麼脆弱,警方依法執法都得不到法治的保障;我們以香港自由為傲,但發現無論拍攝、講話,甚至進入機場,只有黑衣蒙面人才有自由;我們以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為傲,但發現竟然有人試圖「擠提銀行」,製造金融動蕩。如果香港再不警醒,我們所有的現存優勢將不再存在。
 
  回頭看《意見》對深圳戰略定位: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杆;可持續發展先鋒。深圳未來發展方向必然高於現在的香港。它除了強調經濟發展,關注人民幸福感的建設,特別強調法治城市示範,這是《意見》不可忽略的一大亮點,也凸顯中央解決國家治理中的一些短板和痛處的思路,表明改革開放決心和先行先試的勇氣。《意見》提出率先營造彰顯公平正義的民主法治環境,強調全面提升法治建設水平,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同時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用足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並在遵循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基本原則前提下,允許深圳根據授權對相關法律法規作變通規定。
 
  各展優勢 共同發展
 
  過去40年,中國的改革就是制度的改革創新。未來當深圳制度更完善,法治建設更先進,與香港齊頭並進的時候,我們還會自以為自身法治制度等更優越而睥睨內地嗎?這22年中,香港一直扮演「龜兔賽跑」中的兔子,而我們並不是在「貪睡」中落伍,也不僅僅是不思進取。
 
  相信「以深圳取代香港」並不是中央所願。國家一直期待兩地各展優勢,競爭中合作,共同發展。此次更是提出將更好實施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進一步而言,深圳建「先行示範區」,不是為香港做個備胎,為的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為中國所有城市建設起到榜樣作用,是更大的格局。
 
  「一國兩制」是中國對全球的承諾,但眼前香港自身發展出現困難,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出現困難,國家會怎麼辦?當然絕不會是「取消」「一國兩制」,放棄香港發展。相反,更會利用「一國」的豐沛資源,支援香港,帶動香港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就是中央利用「一國」資源,幫助解決香港多層次困境的最好規劃。而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先行先試」,更令香港近水樓台。《意見》特別提出,用好香港、澳門會展資源和行業優勢,支持港資澳資醫療機構發展等,以及會推進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等,以及允許取得永久居留資格的國際人才在深圳創辦科技型企業及擔任科研機構法人代表等。
 
  時至今日,如果香港依然沉浸在政治內鬥中,砸爛一切;如果社會依然縱容某些年輕人以所謂「時代革命」來毀掉前輩們的艱辛成果,那麼,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深圳取代香港將會成為必然。是進是退,香港必須選擇了。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李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