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類運動為何衰落
昨晚剛結束的一場男籃世界盃比賽,中國隊在與尼日利亞隊的最後一場比賽中惜敗,未能直接出線東京奧運會。而面對兇險的奧運資格選拔賽形勢,中國男籃很可能遭遇36年來首次無緣奧運會。而在同一天,國足也是「不甘落後」,U22國奧隊以0:2輸給越南隊。
不少球迷哀歎,兩大球國家隊如此表現,真可謂心添堵。
曾幾何時,艱難打入2002年世界盃卻鎩羽而歸的國足,喊出雄心勃勃的口號勢要再進世界盃,甚至還要打入16強。結果卻是,2002年幾乎成了近20年國足歷史上的唯一高光時刻。而曾經幾十年毫無爭議稱霸亞洲籃壇的中國男籃,如今也不僅面對國際比賽戰績的不斷下滑,甚至在亞洲籃壇也不再擁有絕對優勢。如今回看,2008奧運時能與美國夢之隊掰一下手腕的中國男籃,竟也悲哀地成為中國男籃滑落的開始。
從根源上找癥結
男足、男籃,再加上今年早些時候遇挫女足世界盃的中國女足,為何這些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集體球類運動,中國人全都搞不好,甚至有越搞越差的趨勢?
相信不少人都會將矛頭指向運動職業化以後,註冊運動員數目的不斷下降;而運動員數目的下降,又與獨生子女一代、教育制度和全社會對體育的文化歧視等因素分不開。歸根結底,因應上世紀80年代以來各種政策和社會變化的影響,在這20年間,體育與中國孩子的距離是越來越遠,甚至於近年還出現了學校為防止孩子受傷而禁上體育課的荒謬情境。中國體育環境的社會性惡化,加上其他國家伴隨體育產業全球化而實現的水平迅速提高,無疑是中國大球運動表現越來越差的社會根基。
但話說回來,輕易地斷言別人的「衰落」從來都是簡單和武斷的,僅僅因為一次或幾次比賽的成績不佳就對前景悲觀也是不必要的。起碼,從現在不少大城市街頭逐漸復蘇的青少年足球、籃球,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資源投入到青訓趨勢來看,未來中國的大球運動肯定有望擺脫後繼無人的窘境,逐步回到正軌。然而近期國家出台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更是將體育健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政策高度。換言之,現狀雖然不容樂觀,但若就此灰心喪氣,甚至重提「中國人玩不好大球運動」的老調,真是大可不必如此悲觀絕望。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