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中國電商百強香港僅佔兩席 港零售業發達 網購佔比低
2019-09-16    香港商报
 

中國電商百強香港僅佔兩席 港零售業發達 網購佔比低

內地電商智庫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近日發布《2019年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企業100強榜單》,2019年上半年電子商務100強企業總值達5.82萬億元,佔上半年內地GDP 12.92%。香港有兩家上榜,分別是萬達電商(總值206.01億元)和客路旅行(總值92.70億元),其中萬達電商位居電商百強榜零售電商領域總值TOP10。

從分布來看,重點電商七成集聚北上杭。在當下以互聯網為主導的時代,依附互聯網成長起來的電子商務十分發達,內地經濟由此蓬勃發展。反觀「出身豪門」的香港,無論是從起步階段、IT基礎還是資金優勢,都完勝於內地,為何卻在電商領域的發展落後於內地?個中緣由引人思考。

香港商報記者 李穎

電商成中國經濟新引擎

據了解,《2019年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企業100強榜單》全面涵蓋零售電商、B2B電商、跨境電商和生活服務電商(未統計在線教育和在線醫療)四大領域。2019年上半年電子商務100強企業總值5.82萬億元,佔2019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45萬億元的12.92%。其中,零售電商企業總值4.34萬億元,生活服務電商企業總值1.25萬億元,B2B電商企業總值0.163萬億元,跨境電商企業總值0.073萬億元。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負責人曹磊主任指出,內地電商業態整體規模不斷攀升,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引擎」。在「電商百強榜」中,上市電商企業共46家,「獨角獸」企業54家。從總值範圍分布來看,「獨角獸」公司「寡頭效應」更為顯著,估值1000億元以上的企業僅為1家。而上市電商企業在總值500億元以上的佔比高達90%。上市電商強有力的市值競爭力,主要是源自充裕的現金流優勢,為後續一系列的企業業務拓展和行業併購做支撐,不斷將業務延伸至其他相關領域,如金融、物流、廣告、雲計算、科技、城市、政務等,最終形成「飛輪效應」,以阿里巴巴和京東最為典型。

零售電商佔比四分之三

曹磊分析,近年來,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加大,繼續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而電商有望成為推動消費的「生力軍」。利用互聯網對傳統零售業進行「互聯網+」升級,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有利於全面提振零售業,在推動消費中發揮出更大作用。同時,非實物商品的線上交易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消費領域也不斷拓寬。

數據顯示,「電商百強榜」在電商各細分領域分布上,零售電商50家佔比74.47%,佔據上榜公司總數的3/4之多,其中阿里巴巴、小米、京東、拼多多、蘇寧易購、瓜子二手車、唯品會、南極電商、大搜車集團、萬達電商位居電商百強榜零售電商領域總值TOP10。此外,生活服務電商28家佔比21.52%,B2B電商14家佔比2.79%,跨境電商8家佔比1.22%。

他表示,從行業發展的走勢看,只要支撐網絡零售快速發展的產業基礎、模式創新、技術應用、用戶習慣沒有改變,即便網絡零售未來增速會隨?整體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逐步放緩,但未來前景依然不容小覷。

重點電商集聚北上杭

從該榜單來看,重點電商分布集聚北上杭,「第一梯隊」城市佔比超70%。從「電商百強榜」所在城市的分布數量來看,排名10家以上的第一梯隊的有3個城市:北京33家、上海23家、杭州14家;擁有2至10家的第二梯隊有4個城市:南京8家、深圳5家,武漢4家、廣州和香港各2家;分布1家的第三梯隊城市有11個:長沙、蕪湖、金華義烏(縣級市)、廈門、泉州、寧波、蘇州、太原和天津。

從各個城市的電商總值排名來看,100強數量位居第三的城市杭州以總值3.1萬億元位居百強電商城市總值第一,主要是來自阿里巴巴3萬億元市值的絕對領先體量。上海作為全國最大經濟體城市,擁有23家百強電商,總值5761億元,還擁有拼多多和攜程2家超千億市值的集團。

北京憑藉首都強勁的「吸金力」和各類資源、信息、人才、政策等優勢形成「虹吸效應」,擁有33家,規模總值為1.6萬億元。榜單前10中的6家都布局在北京,包括滴滴出行、美團點評、京東、小米集團共4家總值超千億的集團。作為最具吸引力的「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北京的電商企業數量最多且「含金量」最高,正在引領全國電子商務大發展。

內地電商IPO青睞港交所

2019再次迎來「上市潮」, A股電商上市公司再次「開閘」。

電商上市公司「板塊」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尤其是近兩年內新增數量的快速增長,更凸顯了資本市場對於這一類「新經濟」類企業的青睞。2019上半年「電商百強榜」表明,截至目前已上市的電商公司達46家,總市值達4.7萬億元,佔2019上半年滬深兩市A股總市值58.35萬億元的8.18%。

其中,2018年拼多多、小米、蘑菇街、有贊等13家電商企業的成功上市,創下了最多電商上市的年份紀錄。2019年的「上市潮」似乎來勢更猛,僅截至今年7月底就已有8家新上市電商公司,包括入選百強榜的雲集、微盟、如涵、三隻松鼠、值得買、國聯股份、瑞幸咖啡和貓眼娛樂,都先後在2019年上半年上市。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周平分析,2018年13家上市的電商公司中,除御家匯為A股外,其餘均扎堆在美股和港股海外IPO;而2019年僅8個月不到,就有值得買、三隻松鼠和國聯股份3家在登陸A股。他預測伴隨?「科創板」的開啟,2019年還會有更多電商公司登陸A股滬深兩市實現IPO。

在他看來,電商公司選擇海外上市的主要原因是,除很多公司VIE紅籌架構外,海外市場上市使得資本市場對其想象空間更大,更易受到資本追捧。此外,上榜的8家電商選擇港交所上市。香港作為內地企業接受度最高的海外市場,並於2018年接納「同股不同權」的重大改革是吸引眾多「新經濟」類公司的主要原因,成為最多上市公司登陸的交易所。就整體而言,上市公司入駐資本市場,能夠優化公司結構,無論從融資能力還是管理層面,都將更好地幫助企業在穩健有序中持續發展。

中國電商百強香港僅佔兩席

香港零售市場網購僅是補充

在內地電商快速增長的同時,香港的電商市場卻沒有跟上步伐,目前香港網購只佔香港零售業的4.7%,只能成為補充的購物手段而存在。

事實上,早在十幾年前,香港的高登論壇上就提出過團購、O2O等領先概念。但2000年互聯網泡沫,令到香港互聯網創業公司嚴重缺乏資金支持。此外,香港「購物天堂」的屬性也嚴重阻礙了本土電商的發展。香港零售業高度發達,在千餘平方公里土地上,除了「五步一莎莎,十步一卓悅」外,屈臣氏、萬寧等零售店星羅棋布,以及900多家711便利店,密度極高,不少港人也習慣於在實體零售店消費,再加上移動支付沒有普及,電商規模小議價能力低,租金人力物流成本高等,都制約了本土電商的發展。

面對內地電商的異軍突起,香港一些傳統零售業也有意效仿,但由於種種原因,其營業額仍難望內地電商之項背。

近年來香港政府大力發展電子支付,微信支付寶紛紛進場,香港政府金融管理局也推出「轉數快」快速支付系統,本土零售業也出現線下轉線上的趨勢,線上紅利依然存在。

「香港消費者對於電商的需求一直存在,只是沒有平台能夠很好地滿足。」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張周平表示。

2023年港電商市場料達430億

事實上,近年來電子商務在香港經濟中所佔比重有所上升,香港不少消費者也熱衷於在國際電商平台上購物。淘寶和京東是他們最常光顧的兩個平台。根據SimilarWeb的數據,2019年1月,淘寶全球訪問量超過6.01億次,其中3.98%來自擁有700萬人口的香港,大約有2395萬次的訪問量,是香港訪問量最大的電商平台。

同一時期,各電商平台在本港的訪問量分別是:天貓790萬、京東520萬、HKTV Mall450萬和DC Fever420萬,4家平台總共獲得的訪問量仍低於淘寶。

東南亞電商門戶網站iPrice通過調查平均總訪問量(電腦端和移動端)和移動應用排行(App Store 和Google Play)等數據,對本港電商進行了市場分析。香港本土前十大電商平台2018年第四季度總訪問量排名分別為:天貓790萬,DC fever 560萬、HKTV mall 440萬、Strawberrynet 220萬、RingHK 190萬、Fortress 150萬、Zalora 78.6萬、Sasa 75.6萬、Yoho HK 71萬、Ztore 61萬。

「香港、澳門和台灣市場對於我們的全球擴張具有戰略意義。這些地區的消費者非常挑剔,且具有國際眼光。如果我們能爭取到這部分消費者,我們也能夠贏得世界其他地區消費者的支持。」京東供應鏈主管Jake Yu表示。

受訪專家表示,從長遠來看,香港的電子商務領域有?巨大的潛能,亟待發掘商機。市場研究公司Statista預計,香港地區2019年僅電商領域就將產生價值4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2億元)的收入。2019年至2023年,這一數字將以7.4%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0億元),該行業在未來4年發展潛力巨大。

「海淘」促跨境電商發展

分析人士指出,香港若是想在未來趕上「互聯網快車」,大可以商貿作為跳板,與內地成熟的互聯網企業協同合作作為發展「捷徑」。兩者互聯互通,大大加快了市場的相互滲透。

隨着內地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追求進口品質商品的「海淘」已成為一大新消費需求。專家分析,香港作為內地跨境平台的重要進口基地,香港發展電商的優勢十分明顯,體現在貨物品質有保證、熟悉國際商業慣例、物流高效、稅務低廉、監管有保障等諸多方面。據全球顧問公司埃森哲和阿里研究院的預測,中國跨境電子商貿總值在2020年將達2450億美元,對此香港大有可為。

比如,儘管天貓國際和京東全球購等主要跨境平台都表示商品來源真實可查,但大多數消費者還是更傾向於直接從香港發貨的產品或從香港平台訂購,這顯示了香港貨品對內地消費者依然具有極大吸引力。

在品牌合作方面,香港憑藉與內地超過150年的貿易往來經驗,同時又熟悉國際商業慣例,可承擔起海外品牌與內地龐大複雜「線上」市場「中間人」的角色。比如阿里巴巴和京東兩大電商巨頭在香港設立辦事處,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物色和了解海外品牌及零售商。

與海外物流基地相比,通過香港向內地轉運進口商品,香港與內地在時間、距離上的優勢極大地減輕了物流成本,並且實現了高效運作。香港的港口優勢還將吸引更多電商平台在此設立物流倉儲。

此外,將香港作為電子商貿進口基地,公司所得稅低,香港本土品牌也可以通過自有平台或內地電商平台直接向內地消費者銷售商品。在監管保障方面,香港對於知識產權的重視,保證了商品的存放和企業數據的保存。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國際在香港設立了保稅區,雲計算部門的阿里雲也在香港建立了數據中心,都彰顯了香港對電商的吸引力所在。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肖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