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巨輪大飛機 交通巨變跨時空
「要想富 先修路」,從古至今,交通運輸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是經濟發展大動脈及助推器。新中國成立後,內地交通運輸事業大踏步發展。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全國交通運輸行業實現了由「總體緩解」向「基本適應」的重大躍升,為向交通運輸強國邁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70年來中國交通運輸業翻天覆地的變化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香港商報記者 田詩文
堅定向交通強國邁進
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末,中國鐵路營運里程達到13.1萬公里,比1949年末增長五倍,其中高速鐵路達到2.9萬公里,佔世界高鐵總量60%以上;公路里程485萬公里,增長59倍;定期航班航線里程838萬公里,比1950年末增長734倍。
目前,中國交通運輸業與世界一流水平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短,部分領域甚至已經超過了世界先進水平。比如,中國高速鐵路營業里程2.9萬公里,居世界第一位;高速公路總里程超過14萬公里,同樣居世界第一。
中國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說:「70年來,我們眾志成城,砥礪前行,中國交通運輸實現了從瓶頸制約,到總體緩解,再到基本適應的重大躍升。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已經建成交通大國,正堅定地向交通強國邁進。」
運輸網絡完善 助推經濟發展
伴隨?基礎設施建設的突飛猛進,國家層面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基本建立,「五縱五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建設明顯加快,各種運輸方式銜接效率不斷提升,交通運輸進入了各種方式交匯融合、統籌發展的新階段。
今年80多歲的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教授胡思繼,親歷了新中國70年交通事業的變遷。他說,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與建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助推器。胡思繼表示,首先,交通事業是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投資,這就會啟動國家的建設投資;第二,進一步促進交通的合理布局,可以促進國家社會經濟的均衡發展。
專家認為,交通運輸網絡的完善和服務水平的提高,也推動了中國經濟運行效率提升,降低了物流成本,帶動了汽車、船舶、冶金、物流、電商、旅遊、房地產等相關產業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
暢通高速公路 提速經濟發展
曾經,內地公路基礎設施發展滯後,成為發展的一大瓶頸。為破解這一瓶頸,內地先後出台了提高養路費徵收標準、開徵車輛購置附加費及「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等政策,打破了公路建設單純依靠財政投資的體制束縛,形成了「國家投資、地方籌資、社會融資、利用外資」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
1988年10月,內地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嘉公路建成通車;1993年,內地第一條部分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的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建成全線通車……中國高速公路實現了從無到有、再到覆蓋成網的跨越式發展。到2017年末,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13.65萬公里,遠高於1988年的147公里,年均增長26.6%,總里程居世界第一位,覆蓋97%的20萬以上人口城市及地級行政中心。
到2017年末,全國公路總里程已由改革開放之初的89.02萬公里攀升到477.35萬公里,年均增長4.4%;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從9.27公里上升到49.72公里;全國公路橋樑83.25萬座、5225.62萬米,分別是改革開放初期的6.5倍和15.9倍。
收費站將實現ETC全覆蓋
高速公路通行將更快捷、更高效。今年年底,全國高速公路收費站將實現ETC全覆蓋,高速公路基本實現不停車快捷收費。這是繼取消省界收費站之後的又一利好。
ETC全覆蓋可以提升高速公路路網通行效率、降低整個社會的出行成本、構建更加現代科學的運輸方式,這也可以讓經濟發展早一點駛上更快捷通暢的高速公路。
航空運輸總周轉量世界第二
70年來,中國民航業實現了舉世矚目的快速發展,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1978年,全行業旅客運輸量230萬人世界綜合排名僅為第37位,旅客運輸量在國家綜合交通體系中的比重僅為1.6%。然而,截至2018年底,全國頒證運輸機場235個,其中,旅客吞吐量千萬級機場共37個,三千萬級機場10個,首都機場在去年底旅客吞吐量突破1億人次;到2018年,全國航線總數為3420條(含港澳台航線),2018年共保障各類飛行562.4萬班。
運輸生產方面,中國民航局的數據顯示,自2005年起,全國年航空運輸總周轉量(不含港澳台地區)一直排名世界第二。2018年,中國民航全行業累計完成運輸總周轉量1206.4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6.1億人次、貨郵運輸量738.5萬噸,旅客周轉量在國家綜合交通體系中的比重已經從1978年的1.6%上升為2018年的31%。
與此同時,覆蓋海內外的航線網絡也漸趨完善,國際航線迅速擴張。數據顯示,到2018年,全國已有786條國際航線。國際航線不斷開闢的同時,國際交流合作也在不斷深入,截至2018年底,與中國簽署航空運輸協定的國家地區達126個。
C919有望2021年投入使用
GE全球副總裁兼GE航空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向偉明此前表示,C919國產大飛機有望在2021年投入使用。
C919大型客機是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噴氣式民用飛機,大飛機用實力證明了,中國穩步邁向全方位民航強國,並正成為航空業標準制定者。
高鐵成發展新引擎
70年征程,中國鐵路從時速40公里到350公里,實現由「追趕者」到「引領者」的角色轉換,正是中國變化的一面鏡子,也見證?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果。
鐵路的發展和變遷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更是中國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新中國成立70周年,鐵路營運里程已達到13.1萬公里,「四縱四橫」高鐵網提前建成運營,高鐵通車里程達2.9萬公里,躍居全球第一。70年來,中國鐵路建造技術也進入了世界前列,青藏鐵路破解高原凍土等特殊地質的世界級難題,西成高鐵破解艱險山區複雜工程地質建設的難題。70年,路網運輸能力和效率顯著提升,客運周轉量、貨運發送量、換算周轉量、運輸密度等主要運輸經濟指標已穩居世界第一。
高鐵成新「外交名片」
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在京滬高鐵兩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橋站雙向首發,標誌?中國鐵路開啟了「中國標準動車組時代」。中國高鐵已成為了中國新的「外交名片」和「形象代表」,是新中國成立70年發展巨變的縮影。
高鐵發展形成的「城市圈」,讓人們隨走即能成行願望實現同時,也加速人才、信息、資源流通,加快地區間優勢互補,補齊地區經濟發展短板,為城市功能重新定位奠定基礎,也為城市可持續性發展創造了條件。
2011年6月開通運營的京滬高鐵,將長三角經濟發展帶和京津冀地區連接在一起,使這兩區域經濟發展實現強強聯合的同時,也帶動高鐵沿線經濟快速發展,形成一個經濟發展帶。另外,一條條連接中西部地區高鐵,為中西部地區崛起起到橋樑和紐帶作用,加快了中西部地區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步伐,經濟發展有更多增長點。
正研究時速向400公里提升
中國鐵道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盧春房日前表示,正在研究向時速400公里提升的可能性。此外,中國工程院正在研究時速800公里左右的低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懸浮列車,利用管道技術減少空氣阻力,由此減少運行的噪音和能耗,實現高速運行。
世界十大港 中國佔七個
海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性基礎和服務行業,90%外貿物資通過海運完成運輸,是中國最早「走出去」的行業,發揮?對外開放「先行者」和支持保障的重要作用。
到2000年,中國海運需求居世界前三位,海運運力達到3844萬載重噸、居世界第五位,沿海港口吞吐能力全面緊張狀況得到緩解,標誌?中國進入世界海運大國行列。
進入新世紀以來,抓住WTO和「中國因素」機遇,中國海運規模化發展再上新台階,成為世界海運需求最大的國家,海運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一是形成規模居世界前三位的大型化、專業化和年輕化的現代化船隊,國際地位進一步提升。二是形成一批規模居世界前列的世界級大港,吞吐能力適應性達到適度超前水平。目前世界十大港口排名,中國佔據七席。三是海運企業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
其中,中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在不到70年時間裏增長了1434倍。中國港口協會常務副會長陳英明稱,在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中國港口的貨物吞吐量僅有1000萬噸,而2018年的貨物吞吐量就達到了143.51億噸。
穩居世界第一造船大國
從昔日的「有海無防」到如今躋身世界前列的海上力量,從曾經的「一窮二白」到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中國船舶工業的70年發展,也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跟跑到領跑的中國特色發展之路,折射出中國裝備製造業70年的發展歷程。
2000年以後,中國船舶工業突飛猛進,中國商船船隊數量牢牢穩居世界第一的位置,並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