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河源龍川:爭當融灣生態排頭兵
2019-09-30    香港商报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黨中央賦予新時代廣東改革發展的重大使命。9月18日,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召開縣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決策部署,緊緊抓住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以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為契機,推動「八融」並進,舉全縣之力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文/ 余麗齡 魏慶平 曾祥太 劉麗玲

  「八大融合措施」引領高質量發展

  在9月18日召開的中共龍川縣委十三屆八次全會上,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委書記黃添勝強調,龍川將堅定不移以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綱」,奮力推動「12345」發展新思路提效破局。此次全會上,審議通過了《龍川縣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實施意見》《龍川縣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的審議通過,標誌着龍川融灣工作「作戰圖」和「路線圖」的正式落地。

  推進理念融合,推動體制機制聯通、貫通、融通。理念融合是融入大灣區建設的思想基礎,重點和難點都在規則銜接。龍川提出,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加快實現先進思想觀念、先進管理模式、高效工作機制的對接,以改革促融灣、以融灣倒逼改革,扎實推進改革成果的系統集成;着力破除制約融入大灣區建設的體制機制,打破與大灣區地區間行政壁壘,全面擴大與大灣區互利合作,促進各類生產要素跨地區自由流通,探索建立與大灣區協同發展新模式;扎實對接「灣區通」工程,推動與大灣區在城市管理、營商環境、就業創業、健康養老、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以「小切口」帶動「大突破」,推進與大灣區在體制機制上實現更多的聯通、貫通、融通;搶抓大灣區建設美麗灣區的重要契機,攜手中國科學院謀劃創建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科技工程示範縣,探索建設美麗龍川發展新路徑,致力把龍川打造成為美麗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美麗中國建設探索形成「龍川經驗」。

  推進交通基礎設施融合,加快建設「一帶一路」在粵港澳大灣區東北部樞紐節點。實現交通互聯互通是融入大灣區建設的先導條件。龍川從優化融入大灣區的基礎條件?手,加快打造現代化、高速化、公交化交通網絡,拉近與大灣區城市間的時空距離,強化龍川在大灣區東北部的交通樞紐功能。重點包括構建立體化綜合交通聯接通道以及建設「一帶一路」在粵港澳大灣區東北部樞紐節點。

  推進產業融合,加快打造大灣區現代產業差異化發展的重要承載地。構建與大灣區協同互補的現代產業體系,是融入大灣區的關鍵所在。龍川主動融入大灣區產業體繫,結合龍川經濟發展的階段特徵、現有產業基礎和長遠戰略目標,着力打造與大灣區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分工協作、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協同產業。

  形成與大灣區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產業協作體系。以產業園區為主平台,全力發展實體經濟,積極承接大灣區產業外溢,創新發展「大灣區總部+龍川基地」「大灣區科研+龍川生產」等模式,吸引更多大灣區優質企業來龍川設立區域總部、研發副中心、生產基地,主動在建鏈過程中補鏈強鏈,與大灣區形成有機聯繫的產業鏈、供應鏈。引進大灣區先進製造業,全產業鏈承接大灣區產業集群,加快構建「以綠色建築工業化為引領,電子電器、空氣能、現代建築、新材料等多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格局,做大做強「中國空氣能產業基地」,全力打造「國家級綠色建築工業化產業基地」。

  推進生態融合,全面建設成為全市融入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和全省綠色發展示範區。優美生態環境是融入大灣區的核心優勢。龍川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保護一江清水和青山翠嶺,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新增長極,堅定走好生態和現代相得益彰的發展新路。同時築牢大灣區綠色生態屏障,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開展「百村示範、村村整治」工程,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並堅持綠色發展,重點做好四篇「生態+」文章,包括「生態+旅遊」「生態+扶貧」「生態+工業」 「生態+農業」文章。

  推進創新融合,加快打造大灣區科技創新成果轉移示範區。協同創新是融入大灣區的動力源泉。龍川積極對接大灣區國際創新中心和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着力實現與大灣區協同創新。

  推進人才融合,努力激發融入大灣區活力。人才是融入大灣區的第一資源。龍川按照「只求所在、不求所有」理念,主動對接大灣區的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工作平台等,發揮好人才驛站引才引智作用,通過「聯姻式」柔性掛職、「智囊式」組建團隊、「候鳥式」聘請專家等方式,集聚高層次人才。

  推進民生融合,着力打造大灣區優質生活圈承載地重要組成部分。努力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融入大灣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龍川加快構建與大灣區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用心用情用功打造人民幸福「心城」。

  推進市場體系融合,加快打造高水平全面開放新格局。市場體系融合是融入大灣區的重要窗口。龍川要實現與大灣區協同發展,必須健全更高質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全面開放市場體系。同時重點關注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以及打造與大灣區同等水平營商環境和積極對接「大平台」「大網絡」「大市場」。

  堅守底線綠色發展 建設人民幸福「心城」

  值得一提的是,龍川位於東江、韓江上游,是重要的粵北生態屏障。龍川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守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築牢大灣區生態屏障,發揮優美生態環境和特色資源優勢,着力建設成為全市融入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全省綠色發展的示範區,為打造世界一流的大灣區提供一流的生態屏障支撐,全力打造大灣區優質生活圈承載地重要組成部分。

  堅守綠色生態發展底線,着力推動融入灣區「大生態」。圍繞打造全省綠色發展示範區,深化與大灣區的生態合作,突出護水、護綠、護藍、護土,全力保護好一江清水和青山翠嶺,鞏固提升綠色生態優勢。?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環境監管整治和大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建設人民幸福「心城」,着力推動融入灣區「大民生」。圍繞加快打造大灣區優質生活圈重要承載地重要組成部分,全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政策措施對接,努力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時,龍川縣加強民生建設,城市、教育、衛生、就業等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得到持續提升。據統計,1-8月,全縣財政民生支出39.82億元,佔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83%,同比增長11%,有力保障了民生事業發展。

  謀篇布局 爭當融灣排頭兵

  9月18日,在龍川縣召開的縣委十三屆八次全會上,龍川縣長楊利華作經濟專題報告時表示,上半年,龍川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億元,同比增長7.3%,增速在全市排名第一。其次,重點項目穩步推進。1-7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7.19億元,同比增長10.2%。同時,工業經濟持續增長。1-8月,產業園區新增擴園面積145畝,新簽約項目9宗、合同投資總額39.1億元,推動丹尼玩具、科逸衛浴、新陸新材料等5個項目開工建設,園區道路管網、園林綠化等生產、生活配套設施逐步完善。產業園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為70.3億元、15.82億元,分別增長9.6%、8.8%。今年1-8月引進大灣區項目11宗、總投資45億元,進一步深度對接大灣區產業轉移。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推動融入灣區「硬聯通」。圍繞加快實現與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一帶一路」在粵港澳大灣區東北部樞紐節點的總體目標,加快形成與大灣區基礎設施融合發展大格局。一是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打造與大灣區核心城市1小時交通圈、生活圈,按照「一機場一航道兩高鐵四普鐵五高速」規劃,加快構建與大灣區立體化綜合交通連接通道。二是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按照「三區三城」發展思路,加快高鐵新城、幸福新城、泰嵋新城規劃建設,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

  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着力推動融入灣區「大產業」。圍繞加快打造成為大灣區現代產業重要戰略腹地,扎實推進產業園區提質增效,加強產業協調互補,培育壯大主導產業。一是加快產業園區提質增效。二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三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推進省級現代服務業及古邑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佗城文化旅遊產業園、環霍山生態旅遊度假區、中央蘇區留守紅軍文化園、鄉村生態旅遊等項目規劃建設,加快推動鐵路綜合物流園、無水港等項目落地見效,積極培育發展金融投資、信息諮詢、養老保健、社區物業、家政服務等服務業。

  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着力推動融入灣區「大創新」。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創新中心和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努力打造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地,着力實現與大灣區協同創新。一是夯實創新平台建設。二是加強創新人才引進。同時,通過建立完善人才激勵、人才服務保障等體制,建立健全人才引進培養和合理流動機制,打好聚才、育才、用才、留才的「組合拳」。三是強化創新政策對接和研究。

  加快重點領域改革,着力推動融入灣區「軟聯通」。積極構建與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的公共服務體系、打造與大灣區核心城市同等水平的營商環境,?着力實現與大灣區體制機制「軟聯通」。包括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以及強化招商引資。

  當前,龍川正搶抓重大機遇,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全域全面融入大灣區工作,奮力開創龍川工作新局面。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