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重慶武隆綠色崛起展現美麗蝶變
2019-09-30    香港商报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正走向強起來。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綠色發展成為當今中國發展主流。

  地處渝東南的重慶市武隆區,山清水秀,過去由於偏遠閉塞,曾經長期處於貧困狀態。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和中共十八大以來,隨着國家、重慶以及武隆自身不斷投入,着力改善交通基礎設施,憑藉自然資源稟賦,着力發展旅遊,施行綠色崛起,發展變化一日千里。

  1994年,武隆旅遊接待人次僅12萬人次,2017年飆升至2800萬人次,增長230多倍,旅遊綜合收入從1994年的200萬元飆升至2017年的87億元,增長了4350餘倍。2018年,武隆接待遊客量超過3200萬人次。

  如今的武隆,已成為全國旅遊熱點之一,全國少有的同時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國家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三塊金字招牌的地區之一。坐擁「一江碧水、兩岸青山」,武隆已然將綠水青山轉化成為「金山銀山」。

  本版圖片由武隆區委宣傳部提供

  憑資源稟賦 10萬民眾吃上旅遊飯

  武隆始建於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距今1400年歷史,是渝東南、湘西和黔北地區聯接重慶的重要通道。2016年12月,武隆撤縣設區。

  地處重慶市東南部烏江下游,武隆集大婁山脈之雄,武陵風光之秀,烏江畫廊之幽。這裏有天坑、地縫、草原、峽谷、瀑布、溶洞、森林等多種自然景觀,全境串珠式密布景觀多達260多處。同時,武隆有非物質文化遺產86項,仙女白馬愛情故事、民族文化、紅色文化等在這裏交融發展,舞獅、賽龍舟等民俗文化異彩紛呈,烏江號子、后坪山歌等聲名遠揚。

  由於地處山區,交通不便,長期以來,武隆經濟發展一直落後,民眾生計艱難。新中國成立以來,武隆經濟逐步發展。近20多年來,隨?國家、重慶市及武隆自身大力投入公路、鐵路等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武隆旅遊開始發力。

  發展旅遊,武隆施展組合拳:一是始終堅持創新發展,探索管理體制、經營模式、投融資體制等改革創新,成為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二是始終堅持協調發展,構建了「一中心五片區多節點」的全域布局和「深耕仙女山、錯位拓展白馬山、以點帶面發展鄉村旅遊」的攻堅布局,提出了「中心城區—度假區—旅遊集鎮—鄉村旅遊接待點」的旅遊城市體系布局;三是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秉承「生態是最大的資源、最大的財富」「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等生態共識,形成了敬畏自然、保護生態的濃厚氛圍;四是始終堅持開放發展,叫響「自然的遺產、世界的武隆」品牌,實施全民營銷和集團營銷戰略,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武隆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五是始終堅持共享發展,實現「旅遊做到哪裏,哪裏的群眾就脫貧致富」。

  20多年堅持不懈,精煉五招,成效顯現。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為重慶市唯一的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武隆旅遊業成為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

  2018年,武隆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3200萬人次,相當於每一個武隆人為80位遊客提供了旅遊服務。旅遊業增加值達到36.55億元,佔GDP比重達22.8%。武隆區3萬餘戶、近10萬農民靠旅遊吃飯。

  精製名片 武隆旅遊品牌揚名海內外

  如今,武隆旅遊已成為重慶旅遊的一張精緻「名片」。這張精製名片的打造,充分體現出武隆歷屆黨政的堅定恆心和匠心獨運。

  從鎖定發展旅遊,武隆黨政就認真理清資源家底。武隆有世界規模最大、最高的串珠式天生橋群——天生三橋,中國唯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洞穴——芙蓉洞,世界唯一的衝蝕型天坑——后坪天坑等「中國南方喀斯特三絕」。武隆擁有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秀美風光,旅遊資源富集,天生麗姿。但是,缺乏品牌、缺乏對外影響力是武隆旅遊的一大硬傷。

  精製名片、擴大推廣,武隆打出組合牌。近20多年來,武隆連續推出營銷推廣活動,有效植入國內大片《滿城盡帶黃金甲》,國際巨片《變形金剛4》,國內火爆電視節目《極限挑戰》等熱門影視、娛樂節目,形成巨大影響、產生轟動效應。武隆旅遊形象更是亮相美國紐約時代廣場,與國內名導聯手推出的「印象武隆」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名揚四海。

  精心打磨雕琢,武隆亮出旅遊名片:全國少有的同時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三塊金字招牌的地區之一,被譽為「世界喀斯特生態博物館」「印象武隆」成為重慶市文旅融合典範,連續舉辦16屆的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成為全球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國際戶外運動A級賽事。

  先後獲得「首批國家級旅遊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全國旅遊文明先進單位」「中國森林氧吧」「中國綠色旅遊示範基地」等榮譽,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授予「可持續發展城市範例獎」,斬獲國內外眾多桂冠大獎,武隆旅遊名片光彩搶眼。

  再譜新篇 全域旅遊展新顏

  作為全國首批、重慶唯一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武隆仙女山的成功開發,讓武隆舉起了重慶旅遊的一面大旗,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全國旅遊大區。2016年3月,武隆成立白馬山旅遊度假區管委會,開啟續寫武隆旅遊發展的新篇章。

  今年8月,武隆區白馬山天尺情緣景區正式開園迎客,標誌着武隆全域旅遊發展邁出新步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武隆堅持「深耕仙女山、錯位拓展白馬山、以點帶面發展鄉村旅遊」工作思路,加快推進一批文旅融合項目建設;精心打造1000平方公里的產城景核心區和2900平方公里全域旅遊示範區,大力培育旅遊商品、開發體驗項目、發展延伸產業,加快推進旅遊服務國際標準化建設,努力塑造具有標誌性、引領性、帶動性的國際化旅遊品牌形象,讓武隆成為入境遊客的首選目的地,更好地把「自然的遺產、世界的武隆」呈現給世界人民。

  堅持重慶「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目標定位和「行千里‧致廣大」價值定位,武隆抓好全域布局,按照「城鄉即景、景即城鄉、城景相融」要求,迎接「高鐵時代」「航空時代」,構建旅遊業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新格局;打好自然遺產、休閒度假、人文歷史、烏江畫廊、美麗鄉村「五張牌」,

  聚焦旅遊品牌建設,在保護的前提下,武隆按照「世界水準、國際一流、國內領先」標準,提煉文化內涵,完善配套服務,提升「世界自然遺產地」品牌價值,提升武隆旅遊全球美譽度和知名度。打好「休閒度假」牌,武隆通過仙女山和白馬山兩大度假區的協同發展和引領輻射帶動,讓武隆成為國內外遊客休閒度假的首選之地。打好「人文歷史」牌,武隆深度挖掘仙女文化、白馬文化和圖騰文化的歷史典故、文化精髓,講好「仙女與白馬王子」的故事,打造愛情文化品牌,舉辦愛情文化高端論壇,形成感人至深的愛情文化。打好「烏江畫廊」牌。武隆做好山、水、城三篇文章,重點發展峽谷觀光、水上娛樂、文化體驗、遊艇等旅遊項目,按照「特色山水‧濱江休閒」旅遊城市定位,打造立體景觀。打好「美麗鄉村」牌,武隆推動鄉村旅遊、休閒農業蓬勃興起,把田園風光、秀美鄉村變成聚寶盆,展現鄉村振興新畫卷。

  按照「一中心五片區多節點」全域布局,鞏固提升「世界自然遺產地、國家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三大品牌價值,武隆正加快建成「全國優質旅遊示範區」和「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力爭到2020年,旅遊人次突破4000萬人次、綜合收入400億元左右。

  今年9月4日,武隆名列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發布公示的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一個「全國優質旅遊示範區」和「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正在加速形成。

  脫貧攻堅 全體百姓一起奔小康

  旅遊發展極大地助推武隆開展脫貧攻堅。家住武隆仙女山鎮石梁子今年64歲的黃和林一家有六口人,以前,一家人靠種二十幾畝地,同時他還兼教書,一年365天都在工作,卻僅夠吃飽飯。2013年,武隆仙女山旅遊度假區建設發力,黃和林一家開始經營農家樂,如今擁有17間客房,能夠容納三四十餘人住宿,年收入可達10萬元。石梁子48歲的舒勇從2014年開始經營農家樂,現在他家一年收入約十七八萬。不僅舒勇一家人富了起來,同時,他還與附近的居民合作,推銷本地的農產品,帶動大家一起致富。

  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落後曾經是武隆經濟發展的重大阻礙。近20年來,隨着國家、重慶市以及武隆自身大力投入交通設施建設,交通推動脫貧攻堅成效明顯。到2016年底,全區實現「行政村通暢率100%、撤並村通達率100%、100%行政村達到通客條件、70%農業社通達」的交通脫貧攻堅工作目標。交通設施的改善強力推動旅遊業發展,10萬百姓吃上旅遊飯,武隆成為全國旅遊扶貧先進典型。2017年底,武隆正式退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為鞏固脫貧成果,武隆堅持精準脫貧精準扶貧基本方略,深入實施「貧困村提升工程」, 2018年,圍繞「五個一批」「六個精準」,武隆持續鞏固脫貧成果,集中力量攻克難中之難、堅中之堅,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78%;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8991元,增長17%。

  打好脫貧攻堅戰,確保脫貧路上不掉隊,武隆黨政帶動全區全體百姓,一起奔小康。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