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重慶:70年砥礪奮進開放創新格局
2019-09-30    香港商报
 

  今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新中國取得的輝煌成就舉世矚目,全國各地發展建設碩果累累,城鄉變化日新月異。

  9月11日,重慶市長唐良智在京出席國務院新聞辦舉辦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省(區、市)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向中外媒體展示70年來重慶發展成績單:2018年,重慶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0363億元,是1949年的1466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964美元,是1949年的758倍;工業總產值從建國初期的6.04億元提高到20690億元,增長3424.5倍;教育、醫療、社保等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人均預期壽命從建國初的49.5歲提高到了77.6歲。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對外開放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內陸西部地區對外開放度相對較低,地處西部內陸的重慶,處於末端。隨?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入,積極進取、力拓開放,如今,中歐班列(重慶)境外集結分撥點覆蓋11個國家30多個城市,陸海新通道已形成鐵海聯運班列、跨境公路班車、國際鐵路聯運班列三種方式,通達90個國家的190個港口。重慶作為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在重慶實現無縫銜接。重慶開創了對外開放的新格局。童文武 蔣曦

  推高質量發展

  穩定基本面培育新增長點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重慶走過了一段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巴渝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97年,重慶成為直轄市後,在中共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圓滿完成三峽百萬移民搬遷安置任務,綜合經濟實力快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共十九大以來,中央賦予重慶新的重大使命,指出,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區位優勢、生態優勢、產業優勢、體制優勢十分突出」,冀望重慶「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持續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貫徹中央指示,重慶注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牢固樹立和貫徹新發展理念,重慶着力穩住經濟基本面、培育新的增長點。堅持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治本之策,全面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鞏固提升汽車、摩托車、電子信息等支柱產業,培育壯大裝備、材料、生物醫藥、消費品、能源、技術服務、農副食品加工等產業集群,加快構建市場競爭力強、可持續的現代產業體系。去年重慶全市戰略性新興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3.1%、13.7%。

  培育新的增長點,重慶堅持把大數據智能化創新作為戰略選擇,更加注重研發創新,更加注重補鏈成群,更加注重應用服務,着力構建「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高標準辦好智博會,深度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智能產業、智能製造、智慧城市協同發展,集中力量建設「智造重鎮」和「智慧名城」,用實幹實績共創智能時代,共享智能成果。去年智能產業銷售收入增長19.2%,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21.4%。

  重慶是國家重要現代製造業基地,製造業有較好基礎,全國工業41個大類中重慶有39個。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重慶牢牢扭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全面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結合實際在固本開新求變上下功夫,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去年,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其中,電子信息、汽車、裝備、材料、消費品、能源、農副食品加工七個產業產值規模超過千億元;數字產業化加速推進,軟件業務收入增長14.8%;產業數字化持續深入,建成76個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平均提高生產效率67.3%。

  2018年,重慶GDP首次突破2萬億元大關。今年上半年,重慶GDP達到1.03萬億元,延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

  開拓進取

  開放末端轉變為前沿

  新中國成立初期,重慶幾乎沒有外貿。改革開放拉開了重慶對外開放新篇章。1980年,重慶被辟為內河外貿口岸,海關、商檢等部門相繼成立,1983年,重慶全年實現進出口3168萬美元,對外開放邁出了歷史性第一步。1996年,重慶全市進出口達15.85億美元,突破十億大關;2013年,重慶實際利用外資年度總額突破百億大關,達105.97億美元。此後,重慶對外開放腳步不斷加快,持續取得輝煌成果。

  近40年來,重慶進出口總額從80年代初不足1億美元迅速增加到2018年790億美元,增長了700多倍;實際利用外資從1983年39萬美元增至2018年102.7億美元,位列中西部第一,增長了2.6萬多倍;外商直接投資從1983年39萬美元到2018年32.5億美元,增長了近8200倍。自2015年3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發布以來,重慶與7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合作項目822個,雙邊投資總額超過260億美元。

  如今,重慶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向東,開通渝甬鐵海聯運通道並實現天天班,與中歐班列(重慶)無縫對接,2018年共計開行143列;向西,在全國率先開行中歐班列(重慶),累計開行突破2700班,成為西部開行時間最早、開行數量最多、帶動性最強的中歐班列;向南,打造「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採用「渝黔桂新」鐵海聯運、重慶-東盟跨境公路和國際鐵路聯運三類運輸方式,形成西部內陸地區新的出海骨幹通道,實現「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融會貫通;向北,打通從重慶經滿洲里出境至俄羅斯的「渝滿俄」班列,聯通中蒙俄經濟走廊。同時,重慶形成「1+2+7+9」開放平台體系,是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服務業貿易快速發展。2018年,重慶全市實現技術貿易總額53億美元,離岸外包執行額21.3億美元,均列中西部第一。

  近40年來,從開放補充到開放支點的升華;從局部開放到全面開放的擴展;從單向開放到雙向開放的演進。未來,重慶還將立足「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努力建成內陸開放高地、完善內陸開放體系、提升內陸開放水平。深處西部內陸的重慶實現了從開放末端到開放前沿的嬗變。

  使命擔當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擴大開放

  2015年11月7日,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簽署兩國間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選擇重慶直轄市作為項目運營中心,將金融服務、航空、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技術作為重點合作領域,確定項目名稱為「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2016年1月8日,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管理局在重慶揭牌。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致力於打造對接「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的示範性重點項目,進而帶動整個西部地區乃至更大區域開放發展的新格局。

  項目啟動以來,中新雙方積極落實兩國政府間《框架協議》並加快推進創新舉措細化落地。中國國家有關部委為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出台的66條創新舉措和支持意見,新方也積極發揮資金、物流、管理等方面優勢,引導新加坡企業進一步提升參與程度,共同促進更多資源要素、管理經驗和信息技術向重慶市和西部地區聚集。

  帶動西部各省區共建陸海新通道,重慶、廣西、貴州、甘肅、青海、新疆、雲南、寧夏、陝西簽署共建陸海新通道框架協議,四川也與重慶簽署了通道共建協議,今年內有望覆蓋西部12省區市。截至2019年8月底,「渝黔桂新」鐵海聯運班列累計開行1269班;國際鐵路聯運(重慶-河內)累計開行96班;跨境公路運輸(重慶-東盟)累計發車1551次,服務網絡從越南、老撾和緬甸延伸至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蘭渝」「隴渝」「桂隴」「黔桂」「青渝桂新」等班列相繼開行,形成互為補充、協調發展的運行格局,實現了「一帶」和「一路」的有效貫通。

  據了解,截至目前,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框架下累計簽署各類合作協議52個,簽約合作項目199個、總金額269.8億美元,其中已落地項目156個、金額200多億美元。

  品質提升

  網紅城市魅力無限

  重慶是世界最大的山水城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和中國「溫泉之都」。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賦予了重慶得天獨厚的旅遊發展優勢。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隨着國家以及自身的不斷發展,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來,經濟騰飛,城市建設、旅遊景區品質也實現大幅提升,重慶旅遊吸引力不斷增強。巫山小三峽、武隆天生三橋、萬盛黑山谷、洪崖洞、城市輕軌等優質景區景點聲名遠揚海內外。

  中共十八大以來,重慶全市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17.3%,領先全市經濟增速。同時,據原國家旅遊局發布的國慶期間鄉村旅遊大數據報告,重慶鄉村旅遊接待人次連續兩年位居全國之首。2018年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WTTC)發布報告,重慶連續兩年位列全球發展最快的10個旅遊城市榜首。

  作為中國唯一先後被國際權威旅行雜誌Frommer's和《孤獨星球》評為「世界十大旅遊目的地」「全球十大最具發展潛力旅行地」的城市,重慶城市形象短視頻播放總量2018年排名全國第一,抖音播放次數累計達113.6億次,重慶成為炙手可熱的「網紅城市」。

  70年砥礪奮進,重慶取得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進入新時代,站上新起點,重慶已然開啟新航程。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