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金秋嘗蟹季
2019-11-13    香港商报
 

  文:Cherish

  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月下獨酌》曾讚美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台。」傳統上,常常把食蟹與西風、飲酒、賞菊等意象聯繫在一起,如今盛世,這些當然不止是文人的享受,早已成為尋常百姓家的生活品味。眨眼又到金秋蟹肥時,何不趁興趁時美味一番。

  中國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食蟹歷史,相傳幾千年前,江湖河泊裏出現一種不僅會偷吃稻穀,還會用螯傷人的八足「夾人蟲」,直到大禹來到江南治水,派壯士巴解督工,他便想出法子,在城邊掘一條圍溝灌進沸水,夾人蟲過來時紛紛跌入溝裏燙死,且發出一股引人的鮮美香味。巴解好奇地把甲殼掰開來,大膽咬下一口,誰知道味道鮮透,於是令人畏懼的夾人蟲一下子便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美食。之後大家為了紀念征服夾人蟲的巴解,便在解字下面加個蟲字,取名為「蟹」,意即天下第一食蟹人。至於大閘蟹名字的由來則是因為捕撈是用「竹閘」的方式,因此名為「閘蟹」。

  一方水土養一方蟹

  大閘蟹是河蟹的一種,又叫「中華絨螯蟹」,傳統上,產自江蘇陽澄湖及太湖的大閘蟹就是公認品質最好的。皆因地處海水與長江的淡水相遇的陽澄湖水質潔淨,養殖大閘蟹地區水位常年不到兩米深,陽光能照到湖底,滋養了水草及湖中生物的生長,造就了利於大閘蟹生長的環境。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不僅體形健碩,腳爪有力,而且每隻都攜帶着「青殼、白肚、金爪、黃毛」這一套鮮明的先天防偽系統。但隨着近年雜蟹在陽澄湖的大量投放及陽澄湖蟹在外湖的瘋狂繁殖,市面上年年都不乏「假貨」,要分辨真假大閘蟹,則要記緊大閘蟹先天的防偽四大特點。

  除了辨認正宗大閘蟹,要嘗到最佳的美味還要把握好進食時間,古語有云:「九月圓臍十月尖」,按照古人的智慧,農曆九月宜食蟹乸,農曆十月則宜吃蟹公。每年秋季九至十一月是大閘蟹繁殖產卵期,從出生到成熟,大閘蟹要經歷十多次的蛻皮蛻殼,在最後一次蛻殼前,背甲下的肝胰臟蓄積着大量的養分,蟹黃變得豐腴飽滿,正是吃大閘蟹的最佳時機。一般來說雌蟹成熟速度比較快,所以適合在九至十月先吃,過後,本為豐腴甘香的蟹黃也變得稍硬,鮮味漸遜,轉而食用膏香滿溢的蟹公最為適合。不過,今年的大閘蟹卻姍姍來遲,據悉由於今年螃蟹退殼時間的延長,江蘇大閘蟹產區開捕時間晚於往年,在十月初才大量上市,而要吃到真正膏滿黃肥的大閘蟹,則要十月下旬到十一月左右,即時下便是最佳的嘗蟹時節。

  新派大閘蟹料理

  中國人歷來食不厭精,要品嘗大閘蟹,最普遍的吃法,是原隻加上紫蘇葉清蒸,但在經歷一眾廚師創意的碰撞後,大閘蟹早已化身各種新式料理,像淮揚菜食府「十里洋場」就把整條桂魚起骨拆肉切絲,與大閘蟹黃一起乾煸,非常考驗刀工;另一升級版的蟹粉豆腐,則將大閘蟹拆肉加以蝦甲炒香後放在嫩滑的豆花上,淡淡的豆香更突出蟹粉與蝦甲的鮮味,看似簡單的料理,重點在掌握火候。喜愛Fusion口味則不可錯過「翡翠拉麵小籠包」首創的蟹粉拉麵,鮮拆蟹肉拌上墨魚汁製成的拉麵,蟹粉的金黃配搭墨魚汁的烏黑,單是賣相就覺吸引;近年流行的經典大閘蟹菜式不得不提蟹粉鍋巴,「家上海」餐廳的做法是將炸到脆卜卜的鍋巴用鹹蛋黃炒香,放上鮮拆蟹粉,盡吸濃郁的蟹香,入口鹹香酥脆;至於「上海姥姥」則將大閘蟹粉加入招牌響鈴卷中,再配以濃郁的蟹粉做點綴,口感爽脆鮮甜。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