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聯手做大產業鏈 郵輪母港群成軍
2019-12-03    香港商报
 

   湾区建设交通先行之郵輪篇

  聯手做大產業鏈 郵輪母港群成軍

  集旅遊度假和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郵輪旅遊近年來日漸走入尋常百姓家,而郵輪更是被譽為「漂浮的海上娛樂大廈」。粵港澳大灣區擁有香港、廣州和深圳三大郵輪母港,旅遊資源豐富,且一年四季不封航,三大港口中任意兩個港口間只需時三句鐘,因此被稱為三小時郵輪經濟圈。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更是明確要積極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在休閒旅遊領域的合作,有序推動香港、廣州、深圳國際郵輪港建設。這些都有助促成大灣區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及使郵輪旅遊發展邁入新一輪黃金期。

  香港商報記者 黃鶯

  「三足鼎立」 灣區優勢獨特

  郵輪被譽為「漂浮在黃金水道上的黃金產業」,業界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市場發展潛力巨大。自2006年第一艘郵輪進入內地市場,強烈的市場需求和政策支持推動內地郵輪經濟度過了黃金十年:郵輪港口次第建起,境外郵輪紛至沓來,郵輪旅行社如雨後春筍。

  而自從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相繼開通後,往返粵港澳三地旅遊更為便捷,大灣區旅遊更是熱度不減。

  針對郵輪方面的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要有序推動香港、廣州、深圳國際郵輪港建設,進一步增加國際班輪航線,探索研究簡化郵輪、遊艇及旅客出入境手續。逐步簡化及放寬內地郵輪旅客的證件安排,研究探索內地郵輪旅客以過境方式赴港參與全部郵輪航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共同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在粵港澳大灣區內,有一個全國獨一無二的「郵輪圈」——廣州南沙郵輪母港、深圳太子灣郵輪母港和香港啟德郵輪碼頭都集中在這片區域。從這裏出發,可以通達日本、越南、菲律賓等眾多目的地,而世界級郵輪母港的落成和世界級郵輪的停靠,給遊客帶來的是前所未有的旅行體驗。

  目前,大灣區內郵輪線路主要往返於區內母港至東南亞和日本,如香港至日本沖繩島、廣州至越南下龍灣以及香港至菲律賓長灘島等。

  腹地廣闊 經濟發達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對本報記者表示,大灣區發展郵輪旅遊有?較為明顯的優勢,灣區毗鄰港澳,且香港擁有較為成熟的郵輪母港基地,而廣州、深圳這幾年在郵輪母港方面的建設亦初見成效。此外,灣區內在制度、環境以及資源方面均有較好的基礎,加上南方的氣候優勢,灣區內全年不封航,郵輪旅遊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業內人士認為,大灣區郵輪旅遊具有內地其他郵輪母港不具備的獨特優勢。一是氣候優勢,冬季溫暖,且郵輪航行兩小時就可以進入熱帶氣候區域,這是目前天津、上海港無法比擬的。其次是地理優勢,灣區內航線選擇豐富,除了可以北上開通日本航線,更可以南下訪問菲律賓、越南等眾多東南亞目的地。

  此外,大灣區經濟發達,腹地廣闊,客源市場巨大,灣區內居民具備較高的消費能力和較強的出遊能力,這為粵港澳郵輪旅遊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市場支撐。

  值得關注的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廣州南沙新國際郵輪母港於近日正式啟用,廣州結束了沒有郵輪客運母港的歷史,大灣區內的郵輪母港也正式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南沙國際郵輪母港、深圳太子灣郵輪母港、香港啟德郵輪碼頭屹立珠江口,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郵輪產業鏈邁向新台階。

  後來居上 料成新增長極

  事實上,內地真正意義上的郵輪母港是2006年在上海起步的。當年7月,上海北外灘國際客運中心開始積極拓展郵輪產業。經歷了2006年-2016年「黃金十年」的高速增長後,中國郵輪產業從2017年起首次出現增速放緩。此前,中國郵輪市場年均增長率超40%。

  在快速成長的中國郵輪市場中,位於大灣區內的深圳和廣州卻姍姍來遲。從開港時間上看,廣州港南沙港區郵輪港於2016年1月6日開始常態化運作,2019年郵輪母港才正式開港;深圳蛇口太子灣郵輪母港則於2016年10月31日正式運營。

  宋丁對記者表示,儘管大灣區郵輪旅遊前景廣闊,但當下仍面臨一些挑戰。近兩年內地多地啟用郵輪母港,競爭也愈發激烈。此外,儘管很多人把乘坐郵輪出國看作成常態化的旅遊消費方式,但若把旅遊產品批量化,在市場培育方面仍需要一個過程,包括旅遊服務產品的設計,郵輪遊的長線服務配套,都需要各方不斷積極的探索。而灣區內郵輪母港若要發展成國際上成熟母港的規模,則還需要一定時間的沉澱。

  一般而言,一個地區郵輪業發展成熟需要一定的培育期。廣州、深圳郵輪啟動後勢頭即十分強勁。在比上海晚10年,比天津晚6年,甚至比廈門、青島、大連等郵輪母港建設都要晚的情況下,廣深郵輪母港運營僅3年便躍居前列。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郵輪旅客出入境接待量整體下降1.2%,而廣州增長約19.3%,深圳增長約93.6%。如果將香港的數據納入,粵港澳大灣區郵輪業發展更為可觀。2018年香港接待郵輪210艘次,遊客接待量87.52萬人次。大灣區3個郵輪母港數據相加,總量已經超過天津,僅次於上海,且增速領先。

  對比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和經濟體,目前中國郵輪遊市場滲透率不足0.1%,中國郵輪滲透遠遠低於發達國家2%-3%的水平,市場增長潛力巨大。隨?深圳、廣州郵輪母港先後投入使用,依託華南及腹地廣闊的客源市場支撐,廣、深郵輪旅遊市場呈現較強增長勢頭。

  業內人士認為,大灣區郵輪旅遊發展潛力巨大,料將是中國郵輪市場未來10年的一個重要經濟增長極。

  協調創新 廣深港「抱團」出海

  目前中國郵輪市場正在進入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調整期,而大灣區作為全國唯一一個三大郵輪母港齊聚的重要郵輪市場,可以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契機,發揮灣區郵輪區位優勢和資源集聚優勢,推動郵輪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廣州港、香港港、深圳港之間更應加強聯動協調,合力建設好大灣區郵輪母港群。

  廣東社科院區域經濟學教授丁力認為,大灣區《綱要》出台以後,強調的是整合、協同,而不是讓大家競爭白熱化。協同需要主體,政府需要觀念上協同之外,還需要進行深入的利益協同。最好的辦法是形成產業同盟,要求大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並制定遊戲規則。

  目前,廣州和深圳的航線主要以前往東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航線為主,遠洋航線產品相對缺乏。而香港、廣州和深圳三地郵輪旅遊客源市場存在疊加,須協同創新發展。事實上,廣深港三地各有特點,深圳客源與廣州分別來自珠江的兩岸,香港客源更國際化,並不是完全同質化競爭,協同的意義在於三地共同把市場做大。廣州南沙港可側重深耕廣州市內及珠江三角洲地區遊客群;深圳蛇口港則可重點發展企業團體客戶包船;香港可發揮國際化大都市的優勢,吸引本地居民和澳門居民選擇郵輪為旅遊目的地並發展遠端航線郵輪停靠港。

  今年2月,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背景下,南沙率先提出推動廣州、香港和深圳郵輪母港「溝通對接、優勢互補、客源互送、合作共享、一同發展」,逐步構建粵港澳郵輪母港群。

  分析認為,灣區內應以打造亞太地區郵輪始發樞紐港和世界級郵輪目的港為目標,加強灣區郵輪發展頂層設計,促進灣區城市在郵輪發展定位、航線開闢、產業布局上錯位協同發展;推動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產業聯盟,建立完善灣區內郵輪產業溝通協調機制,加強灣區郵輪市場和監管主體之間信息溝通和協調,形成合力。

  推動郵輪城市綜合發展

  儘管錯過所謂的「黃金十年」,但廣深港高鐵的開通、港珠澳大橋的開通,為大灣區旅遊帶來了新活力,也為「郵輪+」帶來了新機遇。目前不少郵輪公司已在探索郵輪+高鐵、郵輪+飛機、郵輪+特色岸上遊、郵輪+海島遊等休閒旅遊產品。

  業內人士建議,可以實施「香港+廣州」「香港+深圳」「廣州+深圳」雙母港甚至多母港運作方式,發揮各城市客源優勢,降低郵輪公司在同一港口需達滿船要求的風險。合力打造大灣區旅遊品牌,打造休閒灣區,也將是三地攜手的重要抓手。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遊艇分會秘書長鄭煒航認為,灣區三大郵輪母港的合作還應進一步升級,進一步放開航道,讓郵輪可以在灣區內主要港口相互借道。

  宋丁對記者表示,除了郵輪旅遊航線的發展,濱海娛樂和商業區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以此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除了帶來直接旅遊消費以外,對相關產業也可以產生較大的推動作用。

  此外,應有序推動香港、廣州、深圳國際郵輪母港建設和功能升級,強化灣區郵輪母港功能,推動郵輪母港向集遊客集散、購物休閒、水上觀光等功能於一體的郵輪城市綜合體發展,提升郵輪旅客體驗。未來,郵輪航線可以將把香港、廣州、深圳、澳門四個城市串聯起來,遊客可以在任一城市上船、下船觀光,這不僅帶動旅遊業的發展,對餐飲、購物等行業也有極大的帶動作用。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