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PUA為何走向劣質
2019-12-16    香港商报
 

  作者:流深

  北大女生包麗因為疑似被男友精神虐待以致自殺身亡的悲劇故事,上周在很多人的朋友圈中刷屏。有很多網友認為,包麗的男友對其使用的情感操控手段,就是所謂的PUA;更有不少憤怒的網友將矛頭指向了一些宣傳PUA的公眾號與機構,指責其無恥下流,突破道德底線。無獨有偶,因近期屢次在工作中出錯而被拱上微博熱搜的主持人朱丹,也遭不少網友分析稱,她之所以狀態如此低迷,正是因為遭遇其丈夫周一圍的PUA。

  那麼PUA具體又是什麼呢?原來,PUA是Pick-UpArtist的縮寫,源自於美國,中文即是所謂的「搭訕藝術家」,專門指利用一些技巧來幫助男性接近搭訕自己喜歡的女性。起初,PUA還僅僅是一門教單身男士提高情商和溝通技巧,提升個人魅力的技巧。但在中國,很快PUA便與「渣男」「情感操控」「自殺鼓勵」「瘋狂榨取」等惡劣行為劃上等號,逐漸引來無數質疑。而在包麗事件之後,不少PUA平台被憤怒的網友當做問題的源頭,紛紛要求政府出手對其進行取締。

  舶來品遇水土不服

  PUA何以從國外一種小眾亞文化,在短短數年間流行中國,再到迅速污名化?相信這與中國過去20多年獨特的社會土壤有密切關係。一方面,因為快速而劇烈的城市化進程,一批又一批青年離開了其成長的熟人社區,來到城市的陌生人際關係之中。在這樣的陌生人際環境中,原有的熟人社區的溝通技巧不再有效,而PUA這種能夠迅速令單身男女關係升溫的技巧,無疑滿足了許多青年人尤其是青年男性的需求。另一方面,身處轉軌社會中的價值體系也處在新舊混雜的混沌中。不少城市新人雖然在行為上接受了開放式性觀念、男女平等等一些新觀念,但在心底仍舊殘留着諸如男尊女卑、盲從權威、處女情結、從一而終等濃厚的舊道德,從而為PUA的各式技巧得以實施提供了文化土壤。

  如果說,PUA在中國一開始還有一些促進青年男女溝通正面價值的話,那麼隨?PUA與中國社會土壤的深度結合,就很快的放大其弊病。一方面,在根深蒂固的男權文化和社會結構之下,對男女關係和婚姻有更多渴望與依賴性的中國女性,就十分容易被男性的各式PUA技巧所操控和欺騙;另一方面,過度發育的互聯網文化和商業競爭,裹挾着中國PUA平台向短期化劣質化方向發展。各式平台在以種種挑戰社會道德的方式吸引用戶和流量的同時,也一步步將PUA的名聲引向今日之崩潰邊緣。從某種程度上說,PUA由盛而衰正是中國社會轉型的一個微小注腳;而這些注腳之中的痛苦與淚水,也在緩緩地推動着中國的微小進步。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