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中國探空進入新階段
2020-01-11    香港商报
 

中國探空進入新階段

凌昆

2020年可說是中國發展的重要關口:要完成全面小康建設及「十三五」規劃之年,也要開始制訂未來30年的長遠發展計劃。科技發展乃當中重要環節,而2020年恰逢中國進入太空時代50周年,其成就及宏圖意義影響深遠。

航空科技急起直追

太空科技乃新一輪技術發展的重要部門。50年來中國太空事業急起直追,大幅收窄了與先進國差距。今後中國更須在太空科技前沿開拓,以便搶佔發展太空產業的制高點。自1970年中國發射首枚人造衛星後,50年間進步之快令人矚目。現已成為繼美俄外第三個具備載人航天、降落月球及建設太空站的國家。商業衛星應用廣泛,通訊、探測及各種專用衛星系統漸趨完備,北斗系統已成為僅次於美國GPS的定位衛星體系。衛星移動通訊的「虹雲」及「鴻雁」系統已開始空中試驗,高分衛星系統大大提升中國的測地能力,所得數據已取代了約八成的入口數據,將不必再依靠外國提供。

在發展商用系統的同時,中國近年又積極開發科研衛星,包括量子通訊的墨子號,探測暗物質的「悟空」號,和接收X射線的「慧眼」號等。前者為全球首創,最近更成功完成衛星與地面站交接,後二者的探測能力則為現有同類衛星中最強。還有「太極」及「天琴」兩項天基探測引力波項目,去年均已發射了首顆試驗衛星。此外,嫦娥探月計劃也是重要的研究月球及外空項目,太空艙「天宮」則提供了在太空中進行試驗的場所,還為未來的太空站建設探路。

上述眾多太空項目令中國發射航天器的次數持續上升,在2018年首超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特別是去年嫦娥四號及年末的長征五號遙三的發射最為矚目,故有外媒稱2019年太空活動由中國開始和由中國完結。如果嫦四是科研上的突破,年末長五則是中國大火箭研製的突破,對未來的太空項目發展意義尤大,可說是為中國探空進入新階段提供了必要基礎。即期便因此有三大項目可在年內啟動:火星探測、嫦五落月採樣返回和建設中國太空站等,每項對中國都是重要的探空活動里程碑。從長遠看這將有助中國研製更多的大型商用及科研衛星,和進行深空探測。

長五成功掃除了之前失敗的疑慮,但中國火箭研製仍任重道遠。長五低軌負荷達25噸,已與美俄現役大火箭同一級數。長五推力約1000噸,但美蘇過去曾達3000多噸,中國要趕上還有一段路。無論如何,中國太空事業乃後起之秀,隨經濟及科技實力提升進步必然加速。首個探空50年圓滿收官,2020年將開展新階段,可帶來更多重大成果。未來將有新一代的商用衛星上天,長五搭載的「實踐20號」衛星乃這方面的一項試驗,科研方面將有更多深空探索,如到火星及小行星採樣返回等。載人登月也是目標之一,還會在2030年前啟動「聽音計劃」,找尋太陽系外的人類宜居星球。

總之,中國探空之路愈走愈寬進度也愈快。俄國受國力所限難以跟進,美國則受刺激要與中國競賽,搶在中國前再派人登月。後事如何可拭目觀之。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肖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