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廣州——老城市新活力 千年商都青春煥發
2020-01-21    香港商报
 
  2018年10月下旬,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要求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在綜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現代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出新出彩。此次參加品鑒嶺南中國著名作家廣東行的作家們,走入廣州陳家祠、永慶坊、南漢二陵博物館、六榕寺歷史文化街區,在騎樓古巷感受嶺南風格老廣古韻;探訪廣州開發區科技企業加速器、廣州新中軸線、海珠濕地,領略千年商都的「新活力」。正如蔣子龍所言:撫摸廣州的歷史,撫摸廣州的文脈,同時也在廣州看到中國科技進入了魔幻時代。 朱樺 黃裕勇 同理 徐紅
 
  「微改造」留下城市記憶
 
  廣州在城市規劃和建設方面,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採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如今,以永慶坊為起點,廣州城市「微改造」遍地開花讓老城留下了記憶。粵劇藝術博物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廣州東山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原明清南海縣衙所在地的六榕寺歷史文化街區、千年古鎮番禺沙灣、小谷圍,一路走下來,作家們被廣州中西融合文化深深震撼,廣州對老城區、老街區的「微改造」煥發新的活力,也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陳世旭認為,廣州通常給人印象是風氣領先的地方。「此次品鑒讓我感受到廣州非常深厚的歷史文化,不僅有永慶坊,還有石灣古鎮,都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痕跡。」他認為,這些地方,廣州保護得很好,對歷史文化的發掘也做得很好,甚至在文化藝術開發方面,都給他留下比較深的印象。
 
  廣州城市迸發「新活力」
 
  廣州摒棄「老城市」的疲態、破解「大城市」的難題,搶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廣州在綜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現代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實現老城市的新活力與「四個出新出彩」。
 
  過去一年,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廣州持續優化樞紐型網絡城市格局,加快建設國際航空、航運樞紐項目,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廣州?力打造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城市文化軟實力進一步增強;廣州開啟營商環境改革3.0時代,在「足不出戶」的便利間,一個個領先全國的舉措落地,營商環境改革的「廣州樣本」也逐漸清晰;廣州謀篇布局粵港澳大灣區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實施重點領域研發計劃,一批國家級、省級實驗室加速聚集,科技創新賦能市場活力。在「老城市新活力」的帶動下,廣州這座千年商都呈現出勃勃生機,綻放出新時代的青春光彩,城市的影響力、輻射力、顯示度進一步提升。
 
  「此次採風之行收獲滿滿。」安徽省文聯原主席季宇在黃埔區體驗了無人駕駛的士,他認為,「這是在內地從來沒有遇到過,為全國做出了表率,是中國人的驕傲。」
 
  「參加此次品鑒活動,豐富了對廣州的認識,此次品鑒嶺南活動所到之處,幾乎都是自己之前從未走過的地方,很有新鮮感。」在廣州定居了10年的陳世旭說,自己特別喜歡廣州,除了冬季溫暖因素以外,還沉迷於廣州文化的各個側面。最近他在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花城看花》的整版文章。他覺得廣州無論經濟還是生活,都像盛開的鮮花那麼美好。
 
  在陳家祠邂逅民間建築藝術
 
  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裝飾藝術,作家們走入廣州陳家祠這座廣東民間裝飾藝術的璀璨殿堂。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籌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是廣東省各地陳氏宗族共同捐資興建的「合族祠」。
 
  陳氏書院是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為6400平方米,由大小十九座單體建築組成,其整體結構布局嚴謹、虛實相間,廳堂軒昂,庭院寬敞幽雅。21世紀以來,陳氏書院以「古祠流芳」之名兩度入選「新世紀羊城八景」,被譽為「廣州文化名片」,成為嶺南地區最具文化藝術特色的博物館和著名的旅遊景點。
 
  陳家祠的建築以裝飾精巧、堂皇富麗而著稱於世。木雕、石雕、磚雕、泥塑、陶塑、鐵鑄工藝等各種各樣的裝飾,遍布在祠堂內外的頂檐、廳堂、院落、廊廡之間,圖案題材廣泛,造型生動逼真,雕刻技藝精湛,用筆簡煉粗放卻又精雕細琢,與雄偉的廳堂渾然一體。這座「嶺南建築藝術明珠」給讓作家們大開眼界,領略到嶺南建築藝術的精髓與集大成。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李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