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訂票背後有博弈
2020-02-17    香港商报
 

  朋友們,見字如面。這段日子我們不斷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內心不免焦慮、徬徨。讓我真誠地祝福《香港商報》的同事和讀者朋友:健康、平安。希望這場疫情早日結束,願香港早日回復當年的繁榮與活力。

  最近這段日子,我和機票訂票平台頻繁互動,從中發現了非常有趣的經濟現象。

  分頭訂票不比一起訂票貴

  我們計劃一家六口去一個海島度假,因為目的地是很小的城市,每周只有兩班直飛航班,在我準備通過第三方訂票平台訂票的時候,神奇的事情發生了。A平台告訴我,當前價格已經失效,如果要同時購買6張票,必須接受新的價格,相當於總支出增加2400元。當老公在B平台查詢時,告訴他此價位僅剩3張票。結果,老公就在B平台,購買了3張票,但仍然被加價150元。我嘗試在A平台,一張一張地訂票,有意思的是,當我的出行人數選擇1人的時候,票價居然下調50元。我們總結戰果:分頭訂票的總價不比一起訂票的貴。我們與訂票平台的博弈:險勝。

  這件事情讓我深刻體會到,訂票平台正在揣摩客戶對價格的敏感度(客戶不斷查詢近期航班價格),同時評估這個航班的不可替代性(一周僅兩班),並且根據客戶心理預期(六人出行,不能落下一個)即時上調價格,試探客戶是否接受溢價。反應之快,智能之高,讓我為它鼓掌。

  改簽遠期票獲退款

  經典的供需關係理論認為,市場會因為需求增大而上調價格,同時存在價格攀升的過程。比如,在鬱金香效應的年代,這個過程為1年,而在現在炒股、炒鞋、訂票都在網上操作的年代,價格對於需求的反應速度,已經縮短到幾秒。

  再說一個好玩的例子,年初我買了一張機票,總價6500元。其後出行日期有更改,我嘗試改簽到至半個月後,系統居然退我3000多元,頓時感覺自己賺了3000元,可以給女兒貝拉買一整年的線上英語課程,或者上30節游泳課。原來,早買不如巧買,巧買不如改的好。和訂票網站鬥智鬥勇,真是其樂無窮。

  科技發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對經濟理論作出新的演繹,讓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這就是為什麼10年來,我樂於用生活化的語言表達我對經濟現象、金融走向的看法,研究新的商業趨勢。雖然未來的十年充滿不確定性,變化會成為一種常態,但是依然要記得當初的夢想,滿懷希望啊。李逸嘉

  (逢周一刊出)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朱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