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天將降大任於中國
2020-03-31    香港商报
 
  鄭赤琰
 
  司馬遷在《史記》的序文中寫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把這句話用在中國所遭遇到的新冠肺炎災難是很恰當的。
 
  中國協助全球抗疫
 
  這次的新冠病毒來源自何處仍在眾說紛紜,鍾南山說的最恰當,最有科學見地:「通過分子生物學,病毒進化的研究,關於新冠狀病毒的源頭,將來會有答案的。」儘管來源未定,中國已然禍害上身,先在武漢大爆發,接全國50個大城市全面封關,7萬多人確診。正當中國全民抗疫全力以赴,卻有人唯恐天下不亂,幸災樂禍,意圖趁火打劫,以為這場災禍不會燒到他們身上,但讓特朗普意想不到的是當他看扁中國時,肺炎很快便在美國傳遍,歐洲各國也不能置身事外。一時之間,令到世界衛生組織發出了「全球大流行」的警訊。反而緊張了四個多月的中國,這時卻傳來疫情首先在武漢得到控制,中央政府還特別通令全國恢復生產線,大城市的封關也告解除,回鄉過年被困的工人陸續回到了工作崗位。為了讚揚與彰顯武漢抗疫的英雄事,習主席還特地親自到武漢表示慰問,同時向世界表示中國已有效脫離危險。從武漢返京後,習近平還代表中國親自致電慰問幾個海外受疫嚴重的國家,包括伊朗、意大利、伊拉克、歐盟等。聽取了各國的疫情後,習主席答應派出中國的抗疫專家與看護人員,還有藥物與醫療設備。世界衛生組織看到中國這個第一個抗疫成功的國家見義勇為,首先對各國伸出援手,感激之餘,也以世界衛生組織的名義肯定中國抗疫成功,同時要各國汲取中國的經驗。
 
  不但在抗疫工作方面,中國靈敏的危機感促使全民全力抗疫,更重要的是中國同時也深切了解到這場災難勢將影響全球經貿投資倒退,金融出現危機,工業受挫,旅遊業受重創,國際關係也會起浪。意識到這些伴隨新冠肺炎而來的種種危機後,中國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抗疫經驗向外傳授,更爭取時間火速恢復生產。這樣做的目的,不但是要對外作出示範作用,不讓疫情傷害生產的國本,同時也要借恢復生產恢復國際貿易與投資。因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個成就是不可推卸的國際責任。中央領導人也充分意識到,英美歐洲一旦全面陷入災難,他們原本已陷低潮的生產能量不能再受打擊,否則全球經濟大恐慌勢必接踵而來。要救人,必須先自救,這便是為什麼中央會搶在疫後快速恢復全國的生產活動,希望用中國的經濟穩定去救全球經濟衰退。
 
  打破個人主義思想框框
 
  中國面對危機而興起的使命感,特別有意義:第一,用輸出抗疫經驗與醫療設備來強化國際合作,國際融洽,國際諒解。正當西方政界與媒體借這次的疫症大做政治化文宣去批評中國時,中國除了外交對策外,最佳的反擊是以行動去對受影響的國家伸出援手。這樣做一旦受到國際廣泛讚賞,也將得到世界衛生組織配合,再多的負面破壞也會自暴其醜;第二,只要中國經濟及時恢復起來,定當強勢不減,便有足夠的能力抗衡國際經濟危機;第三,中國前所開展的「一帶一路」、「亞投行」、「金磚五國」、「上海合作組織」,已然確實有別於西方一向的國際經貿金融組織。不同的地方是中國強調「互利雙贏」,西方那套都是自由競爭的「零和遊戲」。經過這次疫情後,正好創造機會讓中國證明: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的「命運共同體」,只要做得到,中國開展的國際路線便是世界大同的路線了;第四,這一波的世界性疫情,已打破了過去國際關係的「框框」,過去的國際關係多框在一般外交來往,軍事設防、經貿國際、金融互動、區域組織、國際法與國際組織。但這次的疫情所向披靡,國防淪陷,軍隊束手無策。合作抗疫打破意識形態的標籤,更打破區域對立,是全球化以來最具全球化的實力,可說是無堅不摧,也因此創造了最具實力的全球化工作。
 
  中國負有使命感,這正是打破西方「個人主義」哲學思想框框的時機,使中國一向強調的地球村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觀得以在全球實踐。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郭玉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