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馮仁樂報道: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晚在社交媒體表示,前日公布「防疫抗疫基金」第二輪的項目和其他具針對性的支援措施,社會的焦點都放在「保就業」計劃。事實上,這些措施除了發揮「及時雨」功能外,更希望可以凝聚社會力量,同心抗疫,共渡時艱,令僱主和僱員在政府的支援下,「守得住」、「撐得過」,讓香港早日走出疫境,重振經濟。她提醒大家,要走出疫境,大眾仍須努力,不可因近日確診個案下降而掉以輕心。
凝聚社會力量走出疫境
今日開始一連四日復活節假期。林鄭月娥呼籲市民,為防止疫情傳播,請大家在復活節期間繼續留在家中,避免外出及聚會,也不要在家中相約親戚朋友聚餐,「請大家絕不可以鬆懈,否則之前市民為抗疫所作出的努力便會功虧一簣。」
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昨出席電台節目指出,希望「保就業」計劃不會涉太多行政程序,預計最快6月初接受申請、6月底發放首批金額,當局會繼續與不同持份者溝通,可能會再有調整。
政府推出涉款800億元「保就業」計劃,包括向僱主補貼每名僱員月薪五成,上限9000元,為期半年,同時要求僱主承諾不裁員和全數用於支薪。社會普遍關注以哪個月份計算津貼額,他解釋,初步設計是今年1月至4月,僱主可選定任何1個月份作為指定月份來計算薪酬津貼,如若僱主希望讓更多員工上班或重新聘用員工,最好選擇1月份,因為當時疫情暫未造成巨大影響。
他進一步解釋,若僱員薪酬已被削減30%,當政府津貼50%時,在整筆津貼用於僱員的條件下,變相僱員是「加人工」;若僱主只向僱員支付10%薪酬,政府亦會協助給予50%薪酬津貼,即僱員能取其60%薪酬。他期望推出新措施後,僱主不會裁員,甚至重新聘用已辭退的僱員,或讓已安排放無薪假的員工重新開工。
保就業計劃設審查制度
對於社會關注政府如何確保僱主收到資助後不裁員,羅致光回應指,計劃設有審查制度,一旦發現僱主沒有兌現承諾,除收回資助款項外,也會有罰則。對於有意見認為發放補貼前,應先審查申請者經營情況受疫情影響的程度,他表示,所涉數十萬宗申請如要逐一審查,所需時間將會很長,行政費用也會很高。
他表示,65歲以上仍在職人士,毋須供強積金,補貼額雖然較少,但仍可申請在職定額津貼以及長者生活津貼。至於自僱人士方面,由於情況各有不同,他認為較簡單的做法是以強積金為基礎,向供款者提供一筆過資助,而初步構思是基於有關人士去年有否供款。由於香港沒有覆蓋所有在職人士的制度和系統,政府設計抗疫措施時只能按覆蓋最大的項目提供工資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