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港府多次出手救市穩經濟
2020-06-10    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記者范曉昱報道﹕今次港府直接出手拯救私營企業,大家都謂是史上首次。其實港府有過幾次出手救市的經歷。

  大舉入市狙擊金融大鱷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時,港元、股市和期貨市場遭投機者全方位大舉狙擊,刻意製造市場恐慌,希望透過影響利率、股票和期貨定價,牟取暴利。為穩定市場及捍衛聯繫匯率,特區政府於8月14日首次入市迎擊大鱷。金管局持續兩周、直至8月28日的入市行動,最終動用外匯基金1180億元,佔當時外匯基金資產大約18%。33隻恒生指數成分股,均為政府掃貨對象。

  為退出相關投資,政府翌年透過成立盈富基金(2800),將1998年入市買入的港股以ETF形式沽出,集資額達333億元,成為當時日本以外全亞洲最大的新股集資額度。

  撥款54億拯救海洋公園

  再有就是前不久頗受關注的「海洋公園撥款案」。香港非牟利機構海洋公園因近月疫情影響深陷財困,若未能解決資金流問題或於6月底花光所有現金,面臨倒閉之際,政府幫助其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54億元,協助海洋公園償還貸款和應付未來一年營運,最終獲通過。

  港府近年多以「大市場、小政府」來形容香港特色資本經濟,故「拯救國泰」計劃一出,市場反饋不一,有聲音質疑港府是否應該插手市場經濟。但視乎事件,新冠肺炎對全球航空業影響頗大,國泰作為香港航空業主力品牌,不僅僅關乎集團,更關乎香港航空網絡發展穩定,以及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正如20年前港府成立盈富基金穩定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一般。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程向明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