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嬰兒需要益生菌?
2020-07-02    香港商报
 

  適量進食益生菌對身體有益,活性菌有助增加腸道的好菌並調節腸道環境,又可在腸道黏膜建立物理屏障,防禦病菌入侵,抑制病原細菌在消化器官中生長與繁殖,還能製造維他命B及K,促進營養吸收,提供白血球必需的營養來源,增強免疫力。

  益生菌好處多,然而嬰兒是否愈早開始補充愈好?胎兒最初在子宮內時,腸道原本處於無菌狀態,當嬰兒經由產道出生,產道中有菌,從而進入胎兒肚內,隨着時間慢慢培養更多菌種,只需24小時菌數可增至百億,再過一星期菌數會倍增至百兆。除了數量增加,菌群種亦很重要,嬰兒的腸道系統尚未完全發育,食物來源又單純,最初嬰兒靠喝母乳、奶粉培養菌群,媽媽再餵食單一固體食物,慢慢在同時間試食不同固體食物,從而建立屬於自己的腸道菌群。當接觸世界更多東西時,如穿的衣物,呼吸的空氣、環境、壓力、疾病或藥物等都會影響腸道的菌群及數量。

  體內其實有益菌、害菌和伺機菌三種,這三種細菌會互相爭奪資源,改變腸道環境。益菌多時促進健康,害菌多則對人體不利,可能引起免疫系統問題或發炎等。當體內益菌多過害菌,嬰兒並不需要特別補充,讓身體自然培育及保持原有的平衡,但當身體出現問題,就要長期服用抗生素,這時就有可能需要補充益生菌,又或在嬰兒開始食用副食品後(約六個月之後),多留意環境及食物對腸道菌群的影響是否不正常(便秘、肚瀉、經常病等),再考慮是否需要補充,建議諮詢醫生或營養師。

  母乳是嬰兒最好的益生菌天然來源,餵母乳透過身體接觸,不但可以和嬰兒建立良好關係及安全感,而且可幫助嬰兒迅速建立健康的腸道菌,對抗病菌入侵,促進免疫系統發育,降低過敏、氣喘、肥胖等問題的發生機率。媽媽首先要培養益生菌群種和數量,才有好資源供給嬰兒。在懷孕及餵哺時,媽媽應進食多纖維食物,特別是含高水溶性纖維、寡糖的食物,如香蕉、蘋果、莓類、西蘭花等,纖維素正是益生菌主要的「食物」,提供營養支持益菌生長,幫助倍增益生菌數量,以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身體內有好幾百種菌,每種菌的功效不同,都是能與人體建立互利共生關係的微生物。媽媽要進食有質素的益生菌,每次可試補充菌數約20億至100億之間為佳,選擇耐胃酸膽鹼之高活性菌種,才可直達腸道讓好菌持續生存,維護腸道內的菌群平衡和建立良好的免疫系統,常用的有效益菌包括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布拉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食物來源包括乳酪、乳酸菌、酸菜、泡菜等發酵食物。嬰兒若想組成健康腸道菌群,便全靠關注腸道健康、做足飲食準備的媽媽。

  孕婦選擇自然分娩,可供給嬰兒多些益菌群,有臨床研究指出剖腹產子的腸道內含較少雙歧桿菌、脆弱凝桿菌等,反而含較多腸梭菌及大腸桿菌等壞菌,這會影響腸道免疫的發展。研究發現對於無家族過敏史的剖腹產兒,患過敏機會增加23%,對於有家族過敏史的剖腹產兒,患過敏機會可增加到3倍。原來益生菌在腸道不只是管理食物消化、營養吸收和排廢物,還管理免疫力。因70%的身體免疫系統都在腸道,很多研究都是針對有關建立健康菌群與免疫功能的關係。日後不防在早餐或吃小食時選擇低糖低脂乳酪、穀物及奶蕉,便可在一餐內吸收腸道營養絕配(益生菌和益生元)。

  作者簡介:營養師李正雅(Angela),身兼專欄作家,文章見於雜誌、報章,曾編寫書籍,並擔任電視節目《食得健康嗎?》營養顧問,兼具Pilates教練資格。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朱剑明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