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叔叔」拓石建家義工助美化
大嶼山二澳近年復耕,稻米打響名堂,然而該地還有好事未為人知,被行山人士暱稱「木易叔叔」的70多歲伯伯,在二澳家園開拓石場,利用繩子及滑輪等裝置,搬運就近的巨石,40多年前已築成石頭牆,現正修築一個大平台。有義工團隊已開始美化他的家園,種植觀賞及食用類植物,未來亦會為石牆繪上美麗圖畫。
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二澳半世紀前仍有人養豬
木易叔叔為人低調,記者是通過義工團隊而認識他,團隊領導是行山界前輩黃山。年屆75歲的黃山,仍十分活躍,很希望市民接觸香港美麗的一面,二澳正是他心目中的美景,數十年前就已遊玩,亦是在那年代與木易叔叔相識:「二澳未成荒村前,有人種菜、養豬,豬隻上百成千,現在仲見到遺。」
黃山說,幾年前重遇木易叔叔,覺得他的石之家很獨特,可以進一步美化,與周邊景色如山間小徑(鳳凰徑)、瀑布(水澇漕)、湖(貴妃湖)、海灣、古蹟(龍仔悟園)等連成一線,是上佳的遊樂路線。他的義工團隊有十多人,骨幹成員4、5個,3個月前開始,每周到木易叔叔的家園幹活最少一次,主要是種植。
記者個多星期前隨黃山前往二澳探訪木易叔叔,這天除了黃山,義工還有徐小姐,另有兩人臨時來不了。黃徐2人的手拉車都載滿物件,主要是用於種植的樹苗,還有午餐食材。由大澳徒步往二澳,需時約45分鐘,雖然路況良好,但見他們拉重物,炎熱天氣下都頗辛苦,黃山說:「大澳有船搭去二澳,但等船加上航程亦差不了多少,若水退,落船時可能還要澗水。」
L形巨牆足有兩層樓高
木易叔叔的家在斜坡上,要走一小段上坡路,今趟幹活是在路兩旁種植觀賞植物,它們是紅鐵樹及青鐵樹的樹苗,近路口會種杜鵑,如此栽種全是黃山的主意,「這些樹長大了會好靚,紅紅綠綠,打卡最,港人最鍾意,影完相行去木易叔叔度,睇下石頭牆,口渴時幫襯買支飲品」,上坡路旁的草叢地,一些已開墾,種了番薯、仙人掌、香蕉、木瓜、南瓜等。
由入口走到木易叔叔的家大約要兩分鐘,這時發覺他家後方有一道L形巨牆,足足有兩層樓高,這面牆由大石組成,看樣子久歷風霜,一邊牆身較厚,頂部種了木瓜等植物。屋前下方是一個由石頭砌成的平台,看樣子還未完工,平台上鋪滿大小小的石頭。
石頭巨牆及平台的創造者木易叔叔,皮膚黝黑、一臉鄉土氣息。他說,70年代由內地來到二澳,在這裏起屋,見土地有好多石頭,就拿來做石頭牆,可以擋上面落下來的水及石。屋及石頭牆花了約三年時間建造,全由他一力承擔,1976年屋做好,但沒多久,為生計、家人,到了城市裏打工,只間中回來看看。2017年,他退休了,難忘鄉土,回來長住,重拾砌石頭牆技藝,做起平台來。
山竹吹襲石牆絲毫無損
他居住的山坡有很多大石頭,想當年做石頭牆也是因地制宜,但這麼巨大的石頭如何搬動?原來效法古人,應用槓桿原理搬石。正好木易叔叔要搬動兩塊分別重約500斤及700斤的石頭到平台。現場有這樣的器械裝置,倒V形木柱,中間裝有滑輪,滑輪尾部有大,可勾緊繫繩子的石頭,木柱頂有粗繩,一邊牢固在屋前的斷樹,一邊牢固在下面山坡的石頭,只見他一會兒拉動兩邊的繩,一會兒搬動木柱,之後拉動滑輪,石頭就前進了幾分,若石頭距離木柱過遠,他又會用鐵杆撬動地上的石頭,以接近大。這些工序來來回回多次,終於在一個多小時內將兩塊石頭搬到平台。
年逾古稀的木易叔叔,幾乎每天都像古時的愚公,移動石頭。黃山說,他的毅力很驚人,而成品很優秀,前年颱風山竹來襲,石頭牆絲毫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