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荃灣與屯門之間的深井,原是傳統鄉村,首先改變其面貌的是印度商人律敦治(J.H.Ruttonjee)。1931年他在深井購地興建香港啤酒廠(HongKongBrewers&DistillersLtd),兩年後開始營運,水源取自附近山中溪水,員工聘用深井居民。啤酒廠還為員工提供宿舍和診所,吸引了許多人遠道前來工作。
為了方便巡視啤酒廠業務
律敦治是出生於印度的波斯裔巴斯人。1892年隨母親來港,與父親會合生活。當時他只有12歲,入讀皇仁書院,畢業後跟父親學習從事洋酒和食品生意,1913年接手父親工作,之後涉足多方面業務,包括在深井興建香港第一間啤酒廠,生產較廉宜的本地啤酒。
為了方便巡視啤酒廠業務,律敦治在深井附近(今海美灣和雙仙灣之間)興建一座別墅,取名HomiVilla(霍米園)。由於外牆粉白,外界稱之為「白樓」。它一面靠近青山公路,另一面居高臨下朝向馬灣海峽,享有180度海景。
啤酒廠初期發展欠佳,最終宣布清盤,但律敦治沒有氣餒,另外成立一間公司,繼續生產啤酒。日佔時期廠房被佔據,戰後的1948年,律敦治以600萬港元將啤酒廠售予菲律賓的生力啤酒公司,自己全力投入興建和發展律敦治療養院的工作,為肺結核病患者提供治療。律敦治不再居住深井的別墅,其後港府購入作為高級公務員宿舍,財政司夏鼎基在1971年至1982年曾經入住。海事處在別墅下方設置交通管制站,利用信號燈和無線電通訊指示船隻通過馬灣一帶的狹窄水域。
1995年闢作機場計劃展館
回歸前港府進行十大基建工程,包括興建赤角機場和青馬大橋,該大橋橫跨馬灣海峽,與「白樓」對望。1995年港府將「白樓」闢作機場核心計劃展覽中心,介紹香港機場核心計劃,並進行擴建,增加空間展覽。該中心免費開放,門口有一塊細小牌匾簡介建築物的歷史,毫不顯眼,一般參觀者甚少留意,以致沒有太多人知道「白樓」與律敦治的關係。
今天「白樓」外觀仍保留舊日的殖民地建築面貌,周邊設有遊廊,但裏面的格局卻改變很大,難以令人感受昔日的住宅環境。這座建築物的歷史可追溯至1930年代初,由於許多特色已經失去,故僅獲古諮會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機場核心計劃展覽中心由民政事務總署管理,由於位置偏遠,與深井又有一段距離,所以到訪市民不多,平日尤其冷清。2019年發展局決定將「白樓」納入新一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供非牟利團體申請使用,希望借助民間意念,將之變成一座具吸引力的景點。
乃區內唯一戰前西式建築
生力啤酒廠已於1996年遷往元朗工業邨,舊址拆卸後建成碧堤半島。今天深井唯一與啤酒廠有關的,就只有「白樓」了,它同時也是區內唯一留存的戰前西式建築。期望日後獲選活化的團體,能重現建築物背後歷史,讓市民認識深井的過去。
作者簡介
陳天權,從事新聞工作出身,2004年入讀香港大學建築系文物保護碩士課程,之後專職自由撰稿人,撰寫本地歷史建築和宗教等文章。曾出版多本著作,現時在香港大學和公開大學的專業進修學院擔任兼職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