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一店海味 兩代情味
2020-08-27 01:12    香港商报
 

一店海味 兩代情味

沿電車路軌,來到德輔道西海味街,眼前一間間老字號海味舖,傳來一陣陣濃烈的鹹魚、蝦醬味,那裏的時空好像一直停留在80年代,與一個港鐵站之隔的中環商業區,感覺截然不同。走進半世紀海味老店「天立行」,聽?老闆兩父女娓娓道來兩代人在海味街一路走來的故事。父親70年代從內地來港,由小販做起,一步步在行內建立信譽,至今交給女兒主理店舖業務,並在線上推廣海味知識,讓更多人認識這項中華傳統飲食文化。在這一條百年老街,記者嗅到的不單是鹹香味,還感受到一抹只屬於海味街的人情味。

記者:Ruth Chung 攝影:蔡啟文

一條街道,也是一個城市的縮影。自香港開埠以來,海味街便靜默地見證香港的演變,由一個俗稱為「鹹魚欄」的集散地,乘?經濟起飛,變成人聲鼎沸、街聲嘈雜的南北行,與亞洲各地華人社會進行海味貿易,並成就了香港在過去一百年的輝煌歷史,創造出無數傳奇故事。在這一段歷史之中,有他出現的片段--現年67歲的岑崇輝,人稱輝哥。「當年,在浙江冬菇大會,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當面表揚過我是傑出青年,讚揚我們推銷冬菇到全世界。」輝哥驕傲地說起這段往事。回顧創業故事,輝哥形容是一個「奇蹟」。

由一盒鹹魚開始

1978年,輝哥幾經艱苦由內地來港,他不屬於那群帶?大量資金南下的商人,只是一個25歲的窮小子,靠?做兼職儲下的零錢開始做「街邊仔」(小販),販賣梅菜豆豉。在一個偶然機會下,他踏足海味街,由同鄉介紹,結識了一位改寫他一生的人,他憶述:「當時我來到上環,認識了一位賣海味的經理,我們才第一次見面,他竟然請我幫忙賣鹹魚。當時的鹹魚是貴價食材,要二百多元一盒,我當然不敢賣。幾番推搪說我沒有錢,但對方甘願賒數給我,說賺到的就還給他,蝕了的就入他的帳。」經理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背後押上的是他近半個月的薪金,素未謀面卻投以無條件信任,令輝哥將這段恩情銘記於心坎至今,當中體現的正是舊香港的人情味。

其後,香港經濟起飛,百姓由只吃得起蝦米、魷魚等平價海味,變得有能力「魚翅撈飯」、「用鮑魚做早餐」,而輝哥亦在這個時代變遷中,從一盒鹹魚開始他的海味事業,由小販做起,幾年後走入街市,之後進駐地舖,賣更多高檔海味,滿足發了財的香港人。

生意失敗悟出創業之道

1982年,輝哥一時心雄,與朋友合夥開設超市,希望生意更多元化,但因要兼顧海味店舖,超巿由拍檔主理,所謂「力不到不為財」,最終生意被騙了200萬元。之後如何解決?那位經理再次擔當恩人角色,不是借錢,而是教他還舊欠新,先償還金額小的債項,再用新貨來還錢,終於不足一年便還清所有債務。問他那段期間辛苦嗎?「一點也不辛苦,說實話,我是在還債過程中於行內建立了信譽的。」他笑?說。綜合種種經驗,他向記者總結了一句創業箴言:「真正做生意的人是不用錢的,若起步時就自怨自艾沒有錢,是做不到生意的。」

「香港華爾街」的時代變遷

20世紀初,南北行街享有「香港華爾街」美譽,輝哥指香港的貿易盛況,是上一代人一步步建立得來的。他說起初香港只有十多間南北行,貨源不多,內地改革開放之後,他們便直接到原產地向漁農入貨,例如想要淮山就去河南購入,想要冬菇就去浙江……並親自教他們如何製造海味,「朋友遍天下,總會找到想要的貨。」輝哥並將這些貨物推廣至全世界,東南亞、美加、澳洲、英國等等,將這種華人世界獨有的乾海產食材向全球推廣。

以前海味店是以「發盤」形式買貨,行家在交易時會用密底算盤議價,「來貨價、報價都沒有人知道,不像現時所有買賣都變得透明了,報價都公開給行家知道。」昔日海味店東亦要一條龍自己進行採購,但隨?時代變遷,這個行業逐漸形成分工,變得越來越專業化,海味街一路轉變的,何止是買賣方式。現時,不少老行家感嘆年輕人的飲食習慣不同了,嫌烹煮海味工序繁複,單是了解不同人參的功效已叫新一代舉手投降,而香港常吃海味的老一輩又越來越少,靠做老人的生意,令經營變得越來越困難。

然而,危中有機,對於積極求存的輝哥而言,並不認同海味業已經式微,他反而認為行業越來越多樣化發展,如輝哥本人就逐步將這盤生意交棒予女兒Ivy,女兒活用當年海外留學所學知識,將部分業務電子化,革新年輕人對海味的「老套」印象,為傳統店舖帶來新的經營手法(詳見另文)。輝哥坦言,海味街新店輩出,售貨的種類不再限於海味,其他店舖還會賣湯料、零食、乾果等,亦有很多內地商家進駐海味街。雖說現時海味街的競爭大了,但行家之間相處仍然保留濃厚的人情味。

時移世易,海味街店舖和舊樓逐一被收購、重建,昔日風光慢慢褪色,有人嘆息集體回憶不再,有人埋怨時代冷漠的淘汰,但仍有人像輝哥父女一樣逆流而上,延續海味街的情與味。

【老店革新】海味二代的傳承

隨着上一代海味店創辦人年紀老邁,很多老店主人已交棒給下一代。若說上一代香港經濟起飛創造了很多「奇蹟」故事,那麼在現今網絡世界,新一代掌舵人將締造更多可能性,延續下一章精彩劇情。

90後的岑麗芬(Ivy)是輝哥愛女,一出生就扎根上環,在耳濡目染下,她自幼便喜歡在店舖內流連,「從小就在上環長大,附近的世叔伯都看我成長。在店內經常聽爸爸媽媽跟客人聊天,談談如何選擇海味、煮食方法等,慢慢便喜歡這裏。」有人說海味這行業開始老化,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但她認為近年也有很多「海味二代」願意接手。Ivy在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管理學碩士畢業,大有條件到中環的甲級商廈當個白領麗人,但她卻選擇接手家族生意,終日與同樣「浸過鹹水」的海味為伴。

海味非「老餅」專利

「很多人認為我大材小用,在海味這老行業浪費了高學歷,但我覺得若能將在書本學到的理論實踐在生意中,無論哪一行都會有發展空間。」更重要的是,Ivy一直的想法,是希望教育年輕一代關於海味食材的知識、湯水養生等方面的概念,Ivy說:「我不想海味被標籤為『老餅』、只屬於上一代的食材,期望盡我小小的力量普及化和傳承這項中華飲食文化。」

輝哥當年辛苦供養Ivy到外國留學,女兒學成歸來後選擇留在店內幫忙,輝哥也沒有反對,他解釋:「我爸爸在30歲創業,我則在28歲開設第一間店舖,當時決心要勝過爸爸。所以我也跟女兒說『要長江後浪推前浪,青出於藍。』只要她能傳承這種精神就可以了。」訪問期間,一位客人來到店舖查問訂購海味的事宜,Ivy答她說可留意E-mail(電郵),輝哥在旁看?,記者問他知不知道「E-mail」是什麼,他笑?回答:「我完全不知道她們說些什麼,對於這些新科技我是一竅不通的,我退出江湖了!」從輝哥豪邁爽朗的笑聲之中,聽得出他對於將生意交予女兒是何等放心。

發展線上海味Guide

海味行業面對的問題,是年輕人開始與海味脫節,繁複的烹調工序令新一代卻步,Ivy力圖將海味文化電子化,並建立Facebook專頁「海味二代」,解答大眾對海味的疑問、食療食材功效、煲湯配搭和技巧等,專頁成立不足兩年,已有過萬粉絲,每個貼文超過5萬人瀏覽。「網上受歡迎的程度,是我初時沒有預期到的,但證明了大眾對這方面也感興趣。與好些網友在Facebook交流時,也逐漸變成朋友,有時他們來到店舖,會有一種網友初次見面的有趣感覺。」Ivy笑說。

革新海味店的行動,還有增加線上銷售服務,現時為店舖每月帶來額外6位數字營業額,而且於「疫市」有增長趨勢,Ivy說:「作為老字號,有一定口碑及信譽,在網上經營時,客人不需要親身來到上環,而是在網上下單便可郵寄給他們,方便購買。雖然主要收入仍是來自傳統批發,但若單計零售,線上銷售額比率更多。」

夥KOL出書教煲湯

針對年輕人怕烹調海味麻煩的問題,Ivy推出多個貼心服務及產品,例如一般需時十多天製作的炆製乾鮑、浸發海參、花膠等,全部先浸發好以供顧客購買,還有一系列按功效分類好的湯包,方便不擅於煲湯配搭的人。今年Ivy更與人氣KOL「榮式住家飯」聯乘推出全港首本雙語彩繪食材圖鑑湯譜《海味遇上湯》,將傳統飲食文化結合現代新意,介紹99種海味食材,每種海味的處理方式、功效、烹調搭配及保存方式都包含在內,「出版社邀請我們合作出書,是對我們的肯定,因為他們也認同大眾對海味仍有興趣。」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肖靜文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