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保就業關鍵在經濟社會復常
2020-09-12 10:04    香港商报
 

  保就業計劃旨在紓緩疫下裁員壓力,可是,國泰昨確認不再申請新一輪資助,便令人擔心裁員厄運是否終須降臨。

  疫情重挫經濟,航空業乃重災區。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計,今年全球航空業將大蝕逾80億美元(即約650億港元);其中,國泰上半年業績便虧損近100億元,相比對上兩年分別賺十多廿億元,無疑損失極其嚴重。尚幸,受惠保就業計劃,國泰並未大幅裁員,在港員工人數僅較去年減600人或2%;換言之,即使公司虧盡大本,在政府支持下不少打工仔仍成功保住飯碗。相對來說,美國航空業自去年10月已大減近2萬人或30%,人手規模跟國泰相若的新加坡航空近日也裁減2400人。

  事實上,正所謂長貧難顧,政府派錢既非可持續的「收入」來源,保就業計劃更不可能全額以至永遠取代僱主出糧。尤其國泰此前所獲的7億元資助,跟去年即疫前集團員工總開支的200億元相比只屬杯水車薪。毫無疑問,一日公司經營及收入不能復常,難免都要面對沉重的裁員壓力,這是一個人所共知但又無可奈何的事實。

  隨疫情持續,切膚之痛在多個行業全面浮現;政府支援到底只能治標,要真正治本則必須盡早擺脫疫情陰霾,推動經濟社會早日全面復常。第一步,肯定是爭取將本地每日確診數字「清零」,而普及社區檢測正是切斷社區隱性傳播鏈的必由之路;考慮到普檢可為全面復市創造最有利的條件,對比其背後的龐大經濟效益,繼續糾纏其成本開支實在不智,何況這還涉及市民生活復常的社會效益。於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旅遊氣泡」及落實「健康碼」,更可為本港經濟引入外需,並治本解決包括國泰在內的旅遊相關行業手停口停問題。

  經濟就業恢復生氣,除企業外市民亦能直接得益。事實上,保就業與保民生一樣,單靠政府派錢治標不治本;與其再度派錢1萬元之類授人以魚,授人以漁促進市場復常從而創造更多就業,才是市民得享穩定收入的根本出路。

  接下來,政府誠有必要積極研究推出新一輪防疫抗疫基金,包括加強針對疫下最受影響的軟肋環節提供支援;惟說到底,保就業、保民生的終極答案乃是走出疫情繼而重啟經濟,道理相信沒有爭議,何況這是更好保障市民性命安全的必然之舉。受惠近日疫情回順、隱性患者陸續透過普檢查找出來,系列限制社交距離措施卒之有條件陸續放寬,昨日食肆便可恢復每最多坐4人;然而,這跟經濟社會全面復常還有相當差距,充其量只能為市場舒舒氣,其餘酒吧、卡拉OK、派對房間等還是重開無期,由航企到酒店等業界亦須掙扎求存……

  始終,倘不治本做好安全和發展兩件大事,香港經濟社會都無法治好。為人為己為香港,尚未參與普檢的市民,誠宜把握最後機會趁周末進行檢測;不要受政治攻訐氛圍左右,不要因坊間對普檢安全性的抹黑而遲疑,亦不要再抱僥倖心態假設自己不帶病毒,積極參與普檢,將仍留社區的隱性患者找得一個得一個,本地感染的風險及疫情對港威脅必可進一步降到最低!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趙桐曲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