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金融瞭望】國際油價詭異難測
2020-09-22 00:46    香港商报
 

  顏安生

  近幾個月來,國際油價在穩定了一段時間後又開始大幅震蕩,9月8日WTI原油期貨暴跌9%,報36.19美元/桶,一夜抹去了近3個月的漲幅;布蘭特原油期貨跌破40美元/桶大關,跌幅達到6%。國際投資者開始擔憂,油價大跌將再次上演,負油價的那一幕景象是否還會捲土重來?那麼,怎樣看待此次的油價再次跳水現象呢?

  據悉,此次油價下跌有一個新的導火線,就是沙特等多個產油國下調官方石油售價。早在9月6日,沙特國營的阿美石油公司就曾宣布,下調10月份出口至亞洲和美國的原油官方售價。其中,對亞洲售價下調0.9至1.5美元,對美國售價下調50至70美分。但是,很顯然,如此輕微的油價調整應該不致於引發國際石油期貨價格的大調整。

  新變化對國際油價形成新牽制

  必須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傳播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各國和各地區的經濟普遍受到重創,國際上對石油的需求大幅下跌。有鑒於此,油價呈現跌勢實屬常態,而出現大幅反彈的可能性則很小。然而,國際油價的走勢也從來不是由單純的市場決定,甚至在很多時候是國際政治角逐的結果。

  自美元與黃金脫钩以來,為了繼續美元的霸權地位,美國政府通過各種手段和辦法控制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最終實現了國際石油交易的美元結算,從而穩固了美元的國際地位。美國為了打擊競爭對手,往往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翻雲覆雨。

  近20年來,國際石油市場正在悄悄發生變化,一是以俄羅斯為代表的新興石油供應國的崛起,正在改寫國際石油主要由中東地區壟斷供應市場的格局;二是美國自身的頁岩油科技取得重大突破,導致美國國內的石油生產量大幅提升,美國從一個石油進口國已經轉變成為了一個石油出口國;三是中國經濟的發展對石油需求日益增加,為了保證中國的海外石油供應,中國在實現石油來源多元化的同時,也建立起了自己的以人民幣為結算體系的石油期貨市場,等等。

  這些新的變化正在對國際油價形成新的牽制因素,譬如,為了遏制美國頁岩油對全球原油市場的瓜分,中東地區正在攜手俄羅斯通過打壓國際油價,企圖逼迫美國頁岩油企業破產。再如,為了在經濟上徹底拖垮俄羅斯,美國不斷聯手沙特等中東產油國壓低國際油價,令俄羅斯石油出口收益大幅減少。還有相反的例子,為了遏止中國經濟的崛起,美國曾左右中東原油市場供應無限上拉國際油價,只是令美國很失望,高油價並沒有遏止住蓬勃發展的中國經濟,並迫使中國對國際石油進口作了更全面和更安全的部署。如今國際石油市場風高浪急,詭異多端,投資者須謹慎從事。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蔣璐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