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關係,加快了全港中小學推行網上教學的進程,無論學習還是日常生活,兒童都離不開電腦和手機等電子設備。8歲前是視力發展的重要階段,小童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會增加近視的風險,記者訪問視光師張嘉穎講解使用電子產品的注意事項,以及控制近視的四種方法,減低未來患上嚴重近視的機會。
中大醫學院研究指出,香港6歲兒童近視比率達一成,為全球之冠,9歲的近視比率更達四成。疫情期間進行網上學習,小朋友每天盯着電腦熒幕的時間可能超過6小時,容易導致視覺疲勞、視力模糊、眼睛乾澀和視力下降,以及頭痛、脖子痛等症狀。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缺乏戶外活動,長遠或會加深近視(600度以上),以及患上眼疾,如視網膜脫落、青光眼等,嚴重者更可致盲。
藍光損害視力
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熒幕發射的藍光對眼睛有何害處?OA護眼註冊視光師張嘉穎解釋:「藍光指可見光裏面波長介乎400至500納米的光波,而太陽是最大的藍光來源。電子產品也會發出藍光,雖然強度遠不及太陽光,但日常接觸電子產品時間卻更長且距離更短,所以眼睛吸收過多藍光會使視力受損,引發年老性黃斑病變,問題不容忽視。想減少接收藍光,建議控制小朋友每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1歲以下的幼兒應該完全遠離電子屏幕,2至4歲的幼童則每日最多1小時,5至7歲的兒童每日最多1.5小時,而7歲以上兒童每日最多2小時。張嘉穎建議家長應讓小朋友遵從「20、20、20」的護眼法則,即每隔20分鐘休息20秒,目光離開熒幕,向20呎(約6米)以外的草地、綠樹或其他物體眺望,使眼睛得到適當放鬆。
日常使用電腦時,要注意燈光是否足夠,顯示屏的亮度應要與周邊環境的光線協調,電腦熒幕的擺放位置宜避開窗戶或天花燈反光等。不應將屏幕置於窗前,亦不應背着窗戶坐,可考慮用窗簾遮擋外界光線。如在夜間玩手機,可使用光線柔和的小燈,同時也要注意距離,熒幕與臉部距離保持在40厘米以上,看熒幕時不要伸長脖子。張嘉穎補充:「可在電腦屏幕加裝防藍光保護屏,或在眼鏡加上抗藍光功能,不過要留意佩戴了抗藍光鏡片後雖然無明顯色差,但看屏幕時或會偏黃和偏暗。」
四種方法控制近視
近視會遺傳,若父母均有逾600度近視,而子女的近視又以每年50至100度的速度加深,便應及早採用控制近視的方法。張嘉穎指現時有四種方法可幫助減慢近視加深程度:「過去想減慢近視加深,只能佩戴OK鏡(角膜塑形隱形眼鏡),睡前戴上,醒後除下,透過晚間使用硬性隱形鏡片改變角膜形狀,使視力短時間內得到改善,但停用便會退回原本度數,且晚間佩戴會提高眼睛發炎的風險。近年推出控制近視的方法可分為眼藥水和光學方法。研究指出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可有效減慢近視加深速度達50%,而且安全、方便,每晚睡前用一滴已可。但它屬於醫生處方藥物,使用者須要定期覆診。至於光學方法則為加上離焦效果的特製眼鏡或隱形眼鏡,每日即棄的軟性隱形眼鏡吸上眼珠後較少會移位,離焦效果比框架眼鏡更準,但要注意這類隱形眼鏡每日須佩戴十小時以上,一星期要戴六天。長時間佩戴隱形眼鏡要非常小心,護理不善有機會引致眼睛發炎,須要定期檢查眼睛健康。」若小朋友害怕使用眼藥水或隱形眼鏡,仍可選擇有離焦效果的框架眼鏡。
定期接受視力檢查
患上近視,除了佩戴眼鏡,也可在日常透過適當的生活方式保護靈魂之窗。張嘉穎建議可多吃護眼食物,如菠菜、西蘭花、粟米、紅蘿蔔等,含豐富維他命A、C、E、胡蘿蔔素的蔬菜有助眼睛健康。家長也可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過程要接觸陽光,以及能望遠的景物,建議每星期有14小時以上在戶外。當發現小朋友看電視時經常瞇眼、頻繁眨眼、搓揉眼睛、看東西時眼睛與物件貼得很近等壞習慣,家長便要格外留神,因可能是近視的徵兆。視力系統在8歲後便停止發育,故及早發現及改正問題,才能保護眼睛。建議家長定期帶小朋友找眼科醫生或視光師驗眼,及時處理視力問題,才能減低患上眼疾的風險。(撰文:Karena 圖片:受訪者提供)
近視有真假之分?
很多人並不知道,近視也有真假之分。什麼是假近視?張嘉穎解釋:「小朋友的睫狀肌比較敏感,當長時間注視近物時,睫狀肌便會持續處於收縮狀態,令眼睛無法放鬆而發生痙攣,導致看遠景時,影像無法清晰聚焦在視網膜上,視力模糊,形成假近視。」
雖說是「假」,但若不處理相關問題,則有機會「弄假成真」。張嘉穎續指:「假近視可透過藥物放鬆睫狀肌,有需要可由醫生處方『散瞳劑』藥水,令眼睛恢復原本的度數。8歲之前是小童視力發展的重要階段,越早發現有視力問題,便能及早治療。如果小朋友眼睛驗出度數,不論是近視、遠視還是散光,也不一定要立即配眼鏡,應視乎小朋友的視力發育,及對日常生活是否有影響,再決定什麼時候須要戴眼鏡。」家長若沒有弄清楚年幼子女的近視情況便胡亂配眼鏡,隨時會令近視程度加快加深,所以定期帶小朋友接受視力檢查,才是護眼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