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明年底租約期滿 「牛皮廠」恐成絕 秘密花園冀留下藝術空間
2020-10-07 02:21    香港商报
 

明年底租約期滿 「牛皮廠」恐成絕 秘密花園冀留下藝術空間

坪洲有個「秘密花園」,布滿獨特裝置藝術,其人流之多早令該地變成公開花園,成為打卡熱點。它原先是牛皮廠,但荒廢數十年後,在坪洲長大的劉月娥(Sherry)將之變成充滿藝術感的花園,至今已10年,投入資源逾300萬元。明年底租約便到期,業主亦有重建計劃,花園能否保留仍為未知之數,她希望能留下一些空間發展藝術,讓大家分享藝術之美。

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位處神秘小巷易錯過

近日疫情放緩,蕞爾小島坪洲亦再成遊玩熱點,秘密花園(下稱:花園)更是人潮湧湧。劉月娥說,即使疫情較嚴峻時,花園都有很多人探訪,每天最少有千人,她試過在今年佛誕日點算人流,訪客多達3500人。花園近年成為「網紅」,有何成功秘密?記者在上月一個平日到訪,花園入口在永安街,但一個不留神就會錯過,因入口是一條充滿神秘感的小巷,有點陰暗,像極那些舊式大廈不見天日的橫街窄巷,穿過後卻是一片光明,右方為開揚室外展場,左方是室內放展品地方。

無論是小巷、室內外展場都要留神地邊走邊看,因為內有太多意想不到的陳設。小巷實際是塗鴉走廊,最突出是有一幅「You are a star」壁畫, 一邊牆身則掛了舊式信箱,天花有用紙杯砌成的圓形圖案。在小巷盡頭的天井,掛滿單車轆、滑板車、風扇等,附近還有一張巨人椅子,要用梯才能攀登。室外展場實際是裝置藝術大花園,入口梯級旁栽種植物及有小水池,園內有巨幅塗鴉牆、用破椅和鐵水管堆砌的塔、可用來作敲擊樂的平底鑊等。室內展品有鐘牆、畫等,這地方還有與建築物融為一體的榕樹、圖書角、可用來辦小型音樂會的閣樓。

牛皮廠活化為三級古蹟

整個花園的布局,予人有點台灣文創園區的感覺,然而它在未變身前,是一片頹垣敗瓦、有很多建築廢料的荒廢牛皮廠。Sherry說,自己是坪洲人,長大後離島往外間工作,但後來亦回到小島生活,眼見從小認識的牛皮廠逐漸成為廢墟很可惜,又想到這地方可讓她實踐志向,於是10年前向業主承租4萬呎廠地中的約2萬呎,其中萬多呎是花園,餘下是出租地方及辦公地方。租金收益讓她可支撐花園的開支,包括聘用一名建築設計師協助設計花園及做裝置藝術品。

花園為何叫「秘密」,Sherry指這是心目中的理想,初期不可跟人講,別人也不知你做什麼。它包含兩個概念:藝術及循環再用,由此可發現裝置藝術佔多(包括視覺藝術),材料是可循環再用的磚、瓦、樑、木、膠桶、喉管、廢鐵等,這些二手東西不少是由坪洲人提供。用舊物弄成的藝術品活化了原本衰頹的牛皮廠,令它充滿生機。

現場會看到一個古物古蹟辦事處的掛牌,介紹牛皮廠的歷史,它名為福源牛皮廠,約於1930年代初開設(同期亦有另一間較小型的牛皮廠),廠房主要是單層的傳統中式民居建築,日治時期生產停頓,戰後生意漸不如前,再因人造皮鞋的衝擊,牛皮革需求日少,終於在1975年結業,在結業前,部分廠房曾分租給電子、針織、織藤等行業。2010年古蹟辦將它列為三級歷史古蹟。

僅留下少量「遺物」

結業近半世紀的牛皮廠,留下的東西很少,幾個染缸、製造皮革的廠房早已消失,花園現在的室內地方就是從前用來辦公及居住的地方。與牛皮製造相關的「遺物」,只有十多個用來刨牛皮的木刨,兩幅牛皮廠擴建結構圖、兩副與製造相關的機器(現存放私人居所)及一些舊照片。

劉月娥說,她與牛皮廠早已結緣,年約60歲的她,第一份工就是在牛皮廠分租的電子廠工作,她是最後遣散的員工,時年15歲。牛皮廠由蔡氏家族經營,地皮則屬陳氏家族,於1997年轉售給現在的業主。Sherry坦言,業主給她很大自由度去活化古蹟,這10年是她的黃金十年,讓人感覺本土發展受到珍惜,並帶來美好回憶。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靜文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