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AI自我學習助篩查
2020-10-19 05:11    香港商报
 

 5G技術配合人工智能(AI)應用在醫學界,可望使病人早篩、早診、早治。預防癌症最有效的方法是進行篩查檢測,以子宮頸癌為例,醫生從患者子宮頸提取少量細胞樣本做成抹片,通過數碼掃描儀形成圖片,由病理醫生在電腦上檢查是否有異常細胞。應科院網絡工程師王陸表示:「應科院研發的子宮頸癌篩查病理管理系統,其人工智能會為醫生提供識別輔助,使篩查時間由10至15分鐘縮短到3分鐘。這技術可以掃描抹片上每個單個細胞,過濾出惡性區域,為醫生敲定要檢查的範圍。與受過訓練的醫生相比,人工智能甚至可檢測出更多的惡性腫瘤區域。5G除了能增強圖像質量,輔助醫生診斷,它也像數據的高速公路,為電腦輸入海量數據,幫助人工智能自我學習和進化,以進行更精準的分析。」

 AI膠囊內視鏡

 王陸並與記者分享了應科院研發的膠囊內視鏡技術:「膠囊內視鏡具有遙距診療的特性,它不須插管、麻醉,患者將內置攝錄鏡頭的膠囊吞服後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它主要檢查消化系統疾病,特別是小腸。目前病人吞服膠囊內視鏡後,須身穿一部記錄儀,圖像數據從膠囊傳輸到記錄儀存儲,當膠囊排出體外後,病人要到醫院讓醫生取回記錄儀,再將數據上傳至電腦進行分析。」藥丸膠囊內視鏡技術多年前已經出現,現時配合5G有什麼突破性發展?王陸解釋:「針對以往膠囊內視鏡的不足之處,配合5G能傳輸更高清的畫面,提高影像的清晰度,進一步降低誤診及漏診。每個使用膠囊內視鏡的病例,會收集大約10萬張圖片,以每秒25幀的速度播放,也要約1個多小時。醫生檢查圖片容易漏診,利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技術,能對圖片作篩選,去除視頻中的大量冗餘,因為有時候膠囊卡在同一位置會產生多餘圖片,而且現時的膠囊更是可控的,能輔助定位。系統也具有識別病變功能,挑選出的關鍵圖片及信息呈現給醫生再作診斷。通過5G,未來可能甚至不須要使用記錄儀,讓膠囊系統對捕獲的圖像進行即時檢測,發現問題後即時將相關信息發送到醫生手機端,及時進行救治,有效改善診治流程和效率。」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黃逸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