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有片 | 林鄭接受本報專訪透露 香港將在四方面尋求中央支持
2020-10-19 02:23    香港商报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年決定押後宣讀施政報告。她解釋,今次準備施政報告時,自己不斷寫建議,希望中央支持香港經濟復蘇,其中涉及不少部委,需要她親自去解釋,亦要時間準備和深化各項工作。她透露中央對建議反應正面,會一如既往繼續支持香港。今次尋求中央支持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包括支持加強金融業互聯互通、支持創新科技、支持機場和航空業、支持改善民生項目。她強調,施政報告內容要實,措施要實,惟有內容越實,有更清晰的發展路向,市民的信心就愈強,「市民需要一個更加有信心的政府」。

 冀中央支持香港經濟復蘇

 林太向記者分析了香港經濟面臨的嚴峻現狀。經歷了一年多的多重打擊,包括最初是中美貿易的摩擦,後來發展到非常困難的中美關係,香港亦受到影響。從去年6月起的整個下半年,香港一直受到社會動蕩的影響,而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由1月持續到現在,都不可以說完全消減。在多重打擊之下,香港經濟首當其衝,各行各業都受到很大影響。香港是一個外向型社會,不是單靠內部消費就可將經濟搞上去。「當放眼全世界,哪裏真的有經濟增長?最近連國際金融組織都說,在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在2020年會有正增長的就是中國!」

 所以,她披露自己不斷寫建議,希望中央支持香港經濟復蘇。「我們在『一國兩制』之下,中央時常會支持我們,我們亦都有一定自身的優勢。所以,我早前已知道亦認清方向,香港經濟復蘇一定要在中央進一步大力支持下,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或者將我們現在的優勢鞏固。有一段時間,其實都不斷寫建議上去,交給不同的部委去研究,大家反應都是很正面的,中央都好願意支持香港經濟的發展。」

 她解釋押後宣讀施政報告的原因:「畢竟涉及相關的部委都不少,所以最好有一段時間,行政長官親自去向部委解釋,為何這些措施對香港有利,時間應怎樣落實,過程應怎樣,所以需要一段時間。」她說:「我當時在想,與其按原訂計劃,10月14日去講施政報告,但在市民相對最關心的經濟方面,就不能講得好實在。」於是她就希望「給予多一些時間。」

 林鄭續說,實際上,施政報告同預算案很不同,沒有特定的時間表。預算案每年4月1日發布,這是新財政年度開始,如果過不到預算案(政府)就沒錢用,但施政報告沒有這個掣肘。以前至少有兩位特首,都不是在10月做施政報告。「所以,我覺得決定是合適的,推遲一段時間,等我可以利用這一段時間,去深化我交予中央的建議。」林太重申。

 林鄭表示,市民需要一個更加有信心的政府。  (記者馮瀚文攝)

 關注「通關」及「港車北上」

 記者問具體希望中央支持的政策和方向、範疇是什麼?林太回答:「範圍都是離不開香港本身已有優勢、我覺得仍有潛力發展的方向。一個就是金融中心。以往向中央要的政策,都是加強互聯互通,無論是以前的深港通、滬港通、債券通,到最近已公布會做、但等候落實的理財通,到我們都期待的『保險都可通』——即兩地的保險服務業,都離不開互聯互通,以及令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業務做得更加好的範圍。」

 第二方面涉及創新科技:「過去主要一段時間,科技部真的很支持我們,王志剛部長親自來香港,亦給予我們重點實驗室。未來,我們與深圳要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都需要有中央政策的支持。」

 第三項涉及機場與航空業:「第三是以前講得比較少的香港國際機場。因為今次疫情對航空業的影響真的太大,但是我們正正是很重視香港國際機場,所以三跑系統就將會在2022年先開三跑道,2024年完成整套三跑計劃。在那麼關鍵的時候,如何令航空事業復蘇得更快?甚至復蘇得好一些?亦需要向中央爭取政策。」

 第四方面涉及民生。她特別提及「通關」和「港車北上」:「我相信市民都很關心經濟以外的民生。香港今日需要中央支持的最大民生項目,當然是通關,即是怎樣可以令人流可以相對回復正常,不需要兩地都要有14天的強制檢疫。」「另外亦包括以前說過的、當年底開了屯門赤鱲角這條隧道後,已有兩條大公道進入大嶼山,可不可以給香港的私家車在不需要申請兩地牌的前提之下,就進入珠海,或者簡單稱這個叫『港車北上』計劃。」

 她總結說:「你看我說得很多,所以是否要好多時間去拜會部委去談?中央聽取我的建議真的要一些時間,要做協調的工作,以及做準備;如果真的要落實,就要思考好怎樣落實。」她說自己一個很堅持的事情是要比較實在一些,不是虛的。「尤其是今日,市民需要一個更加有信心的政府,更加有清晰發展路向的前景。我們愈講得實在,市民的信心就愈強。」最後,她再強調,「稍微推遲行政長官發表施政報告,來換取時間做剛才的工作,是很適合的。」

林鄭指出,香港的經濟、民生等回復正軌,都離不開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 (記者馮瀚文攝)

 日日看疫情 爭取盡快落實港康碼

 市民引頸期盼健康碼,希望早日恢復安全必要通關,而新冠肺炎疫情未減,各界都防備第四波疫情來襲。對此,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坦言自己日日都睇疫情,當局會爭取盡快落實健康碼,但當中要做法律工作,並要視乎疫情發展。她表示,政府防疫工作從沒有掉以輕心,一直在保護裝備、檢測能力、檢疫設施、醫院能力這四方面,加強本港防疫能力,同時提醒市民要保持防疫意識。

 記者問及健康碼進展,林太說:「我們爭取盡快做,其實還有少少法律工作要做。據第《599C》條規例,除了豁免人士外,現在所有由內地抵港人士都要接受14天強制檢疫。我們早前修訂了這條規例,可以將內地不同地方分做第一類、第二類,如廣東可以歸於第二類。現在,我們要進一步將抵港人士分出香港居民及非香港居民。做完這些法律工作,跟住可落實執行,希望可以盡快爭取。」

 記者追問市民能否在11月聽到關於健康碼的好消息,她坦言要留意疫情發展:「我要日日都看疫情,如果疫情突然反彈,令人擔心,又不夠膽去做。內地疫情無問題,內地疫情好耐已沒有問題,是我們的問題,現在是本地疫情。」

 抗疫能力增強增加市民信心

 林太強調,政府在抗疫工作上一直沒有掉以輕心。她說,「一般看法是直接有個有效的疫苗出現,亦都廣泛應用,否則新冠肺炎病毒可能都會存在一段日子,所以大家都要進入一個新常態,要與它共存一段日子。所以,我們其實在一開始的抗疫工作裏,都沒有掉以輕心,都是想它不會那麼快便消失。所以,每一日除了做抗疫工作,都在想可不可以加強我們的抗疫能力。」

 她一一羅列了加強抗疫能力的努力重點和工作成效:

 第一方面加強保護裝備。今年1月時,政府做得不是很好,當時口罩供應除了在懲教署之外,本地生產力是零,而到現在本地每個月估計可以生產超過一億個外科口罩。

 第二提高檢測能力。本港對病毒的檢測能力在最開始時,只有公營部門每日檢測大概三四千個樣本,再加一些私家醫院、私家診所的參與,檢測量濕濕碎碎好少。到今天,估計公營部門檢測量已增加至起碼七八千個,而私營化驗所已是每日七萬個以上。

 第三增設檢疫設施。本港檢疫設施由最初為零,只是徵召度假中心及一些本來是警務處訓練青少年的中心去做。到現在,如竹篙灣最後一期竣工,我們特別為檢疫而建設的單位都有4000個,有些單位不止住一個人,抗疫能力大大增強。

 第四加強醫院能力。她說,「最後,就是醫院。因為好多地方抗疫最擔心的是醫院淪陷,實在見到有些西歐國家是很得人驚。病人推出推入,或是你不要入院,在家中自己搞掂。所以我們不停考慮怎樣可以增強醫管局的隔離與治療設施。最初醫管局的隔離設施分散在幾間醫院,大概一千多個隔離病床,現在亞洲博覽館臨時社區治療設施已有2000多個床位,再加上中央為我們建的臨時醫院有800個有負壓設備的床位,總量增加了一倍以上。」

 本港抗疫能力增強可以給大家放心。「我們在各個環節,都是增強了能力。當然不希望第四波再來,但來的時候,我們的能力比以前強了很多。」她又呼籲市民要有防疫意識,當放鬆社交距離措施時,若市民沒有防疫意識,將不斷再發生感染個案,所以要大家一起努力。

 為國為港問心無愧

 修例風波、新冠疫情、美國無理打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風漸高、浪更急。作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每天面臨排山倒海的工作,激進政治氛圍下的種種攻訐更是無日無之。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林鄭是如何面對,一路撐過來的?「從事公僕生涯40年,面對這一切風雨,堅持服務市民,無懼任何打擊,依靠的是四個字:『問心無愧』。」她以淡然的語氣道出堅定的心聲:我做的所有事都是為香港好,所有工作都是為國家好,我問心無愧,會繼續做。

 本報訪問當天,藍天白雲,風和日麗。林太亦顯得神采奕奕,言談間充滿信心。她笑言,自己其實不是每天都精神飽滿,「有時累到眼都睜不開。」回首自己「入行」40年,她感慨道:「40年同一份工作,很難得,都是個人承擔和使命感。」

 林太透露,這些年來曾經有「出面人招手」希望她「跳槽」,但她仍然堅持做公務、服務市民,明言「這是承擔」。她承認,公務生涯總有波折:「畢竟打擊很大。而打擊最大時,是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對不對。」現在她已經渡過上述的階段,依靠的就是四個字:「問心無愧。」她堅定地訴說心聲:「我所有事都是為香港好。甚至近年工作為國家好,都是問心無愧,會繼續做;人家認同不認同,沒有大關係;繼續問心無愧,繼續盡力做!」

 談起網上出現的各種針對官員的種種惡意攻擊,林太處之泰然,以專心工作來應對,她明言自己有太多工作要做,並反問:「為何要分配時間、花時間,去看、去聽、去不開心?不如不看、不聽。」「怎樣罵我都影響不到我的工作。」她笑言,自己已做到「百毒不侵」。

林鄭笑言,對網絡上針對政府官員的流言蜚語,已是泰然處之。 (記者馮瀚文攝)

 香港國安法立竿見影

 香港國安法從6月30日起落實至今已過百日。林鄭月娥認為,國安法在恢復香港社會穩定上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政府各部門的相關工作都順利、到位。接下來,政府的重要工作就是深化社會對國安法的認識。面對緊張的行政、立法關係,她坦言仍覺得當中有困難,惟政府仍會尊重立法會,保持合作態度。

 林太認為香港國安法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國安法從6月30日晚生效到現在,這三四個月裏大家見到第一樣立竿見影的事,就是社會恢復穩定」。大家可以放心,不需要再驚出街何時會遇到「黑暴」、何時會受到襲擊、商舖不敢開門……「這是立竿見影的」。在落實國安法方面,「都可以說是相對順利。無論是由我擔任主席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以至到警務處成立國安處、在律政司成立國安的檢控部門等工作,都是全部到位的。」

 她點出深化社會對國安法的認識,是政府今後的重要工作,大家應認識到所有國家都需要國家安全。香港國家安全法不影響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及自由,反之它有能力打擊極小撮的違法的人,令大部分人的自由及權利更加得到保障。她說,香港國安法的推廣離不開宣傳及教育,所以我們將會在公眾宣傳,以及在學校以至是社團、媒體教育上多下功夫。政府會更加用好每年一度的國家安全教育日,希望與媒體等一起合作,多辦一些論壇或討論會,可以將國家安全意識在社會生根。

 尊重立法會冀良性互動

 當被問及如何看待近年傾向嚴峻的行政、立法關係,林太坦言仍覺得有困難。她指,立法機關在基本法之下有重要的憲制功能,這個會一定堅守及尊重,所以政府包括通過撥款等工作不會繞過立法會實行。「立法會有制訂修訂或刪除法律的功能,我們一定會交給立法會審議。」她希望議員都以社會大眾利益為依歸,如果將這些工作全部拖慢下來,最終受害的都是香港市民。「伸出橄欖枝也好,或是展示誠意吧」,林鄭曾身體力行,增加到立法會次數,每個月進行「短問短答」,「但是好像沒有什麼好的回報」,面對目前的現狀,她直言「會重新考慮有關安排」。她如此點評立法會復會的狀況:「剛剛開第一次會,雖然沒有如以前一樣比較激烈的肢體衝突,但是大家都見到,審議速度是很慢的。如果每一條相對簡單的法例草案,都用這一種速度來審議,一年能夠做的事就很少!」

 入行已過40年,林鄭有幾分無奈地慨嘆:「作為行政長官,我代表的是整個特別行政區。如果每次入到立法會,只是製造這些矛盾,或者被他們(指反對派議員)……甚至說得不好聽的是侮辱,我為何要做這些事?所以我希望這是互動的,如果立法會給予我的感覺……當然不是指全體議員,都是部分議員,是仍然值得行政長官入去交代工作,以及聽取意見,我一定會去。但是過去這一年多,就看不到有這個空間。那麼沒有這個空間,就去(立法會)少一些。」

 加強宣傳修復本港形象

 經歷修例風波,加上種種抹黑扭曲,令香港形象受損,陷入低落。如何修補和重塑形象,恢復對港信心?

 「我們有兩方面的工作。香港在國際上的形象受損,是需要去修補的;香港在國內人眼中的形象受損,亦需要修補。」林鄭強調這兩項修補工作的性質是不同的。「對於海外,我們要多說『一國兩制』原則,以及對人權、自由的保障,對於法治的堅持,都要多說。有了這些釐清,他們無論是來香港投資還是營商,會比較安心一些。因為這一年來,外國有些政府、政客打壓我們,都是在這些位置。我們要多說這些。」她又說,「但對於內地的人民,是一種感情上的修補,其實我們仍然非常歡迎大家,也是很好客的,大家也真的是同胞。我們真誠歡迎內地同胞來這裏在大學讀書、來工作、或者來旅遊。」

 林鄭透露,政府將會起動海內外的宣傳工作。待疫情大致穩定後,特區政府在內地的5個辦事處可以做一些招商、介紹香港文化藝術的工作;政府將透過海外10多個辦事處做解說、釐清的工作;政府新聞處亦聘請了一間國際公關公司,將在今年底、明年初全面推廣有關宣傳的工作。(記者 羅興輝 莊海源 黃雪峰 林駿強)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黃逸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