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订阅服务 | 广告服务 | 电子报 繁体 | 简体

 
 

   
 



香港商報

【商報時評】緊扣內循環 多做港文章
2020-10-26 00:54    香港商报
 

 本港疫情大致穩定下來,以7日移動平均數字看,最近本地感染個案已回落至1宗左右,源頭不明個案更減到不足0.5宗。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強調,社區內不明源頭個案一宗都嫌多,但本港疫情無疑已大致穩定下來,故亦可採取更精準的防控措施,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前提下,逐步恢復較多的經濟和社交活動。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更提出,緊扣內地的「內循環」,恢復兩地的人員和商務暢通往來,那麼即使「外循環」暫時受阻,我們的經濟仍可大幅回復生氣。

 眾所周知,內地對香港經濟非常重要。以金融業為例,這個不太受困於疫情的行業,正是香港受益「內循環」的最佳示範;今年以來的中概股回歸潮,便帶動海外資金不斷湧港,金管局年內已累計接錢超過3300億港元,單計本月更涉多約1500億港元,理由是史上最大的IPO螞蟻集團計劃本周在港招股,顯見內地因素對港有多重要。可惜,不似資金流可以互聯互通,兩地人流未能如常往來,本港旅遊業就因與「內循環」隔絕而陷入嚴重水深火熱,畢竟內地客一直高佔本港所有旅客逾七成之強。香港本地內需消費力量始終有限,近期大旺的Staycation對酒店業來說仍恐旺丁不旺財,本地團成行亦僅令旅行社及導遊等不致手停口停,更莫說未能復飛的航空業還不得不大縮經營規模。假如與內地能夠恢復正常通關,旅遊業重新進入內地「內循環」,定能走出今日困境,至少可大大紓緩減薪、裁員、倒閉的壓力。其實,除旅客外,商務客無法正常通行亦影響到生意洽談,就連創科人員的合作交流亦大受阻礙。

 緊扣「內循環」無疑有助香港走出疫困,長遠而言,亦為香港經濟進一步做大做強的必然方向。世界經濟重心由西移東,是大勢所趨;歐美迄今依然深陷疫情泥淖,最近還不得不再次嚴厲封城,反觀內地一早已成功控制疫情,GDP並迅速重新恢復增長,東西經濟發展形勢的此起彼落料將進一步加大。事實上,「內循環」不僅旨在紓解一時疫困。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各方面要深刻認識錯綜複雜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深刻認識「十四五」時期中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一國兩制」下,香港積極參與「內循環」、貢獻「內循環」,特別是積極投入大灣區建設及「十四五」規劃發展,對國家與香港無疑都是好事。對於香港青年人而言,相關機遇更是不容有失,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昨便撰文,鼓勵港青親身了解國家發展及箇中契機,強調大灣區為他們提供一條就業和事業發展的新跑道及多一個選擇。

 新一份施政報告押後出爐,原因正是林鄭將親赴北京,與多個部委研商中央支持香港的多方面措施,好使市民進一步恢復對經濟信心及為商業活動注入新動力,預期內容會涵蓋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創科發展等。總之,緊扣「內循環」,多做做好香港文章,無論短、中、長期均可助港解難題,推動香港發展得更好!(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

 
(來源: 香港商报) 編輯: 徐麒釗




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for (i=0; i<\/script>"); -->